目录第一章编制总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第二节工程概况第三节工程目标第二章施工组织计划第一节投入人员组成第二节投入设备计划第三节投入材料计划第四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第三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工程测量第二节管道施工第三节附属结构物施工第四章各项保证措施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第二节安全保证措施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第四节季节施工措施第五节管理人员职责第六节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第五章总平面布置图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第一章编制总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1.1.1编制范围xxxxxxxxx1.1.2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和清单文件。
(2)我国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3)《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给水排水标准图集》(10S505)。
(6)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技术规范规程。
(7)工程地理位置、交通和现场踏勘情况。
(8)本公司的技术素质及施工能力。
(9)本公司按照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编制的贯标程序文件及各项施工、质量、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和质量要素程序文件。
(10)本公司按照ISO14000编制的环境保证体系编制的贯标程序文件及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第二节工程概况1.2.1工程概况产芝水库-即墨-城阳输水工程自产芝水库西放水洞防水,沿沽河大道穿维莱高速、S804省道经白玉庄、于格庒村至洙河辇止头河后沿辇止头干渠管理路穿越蓝烟铁路经望埠庄、保驾山村至堤湾水库东侧,再沿青龙高速至五沽河;管线自五沽河沿青龙高速东侧敷设至华山水厂,分水入水厂后高速一侧布置,穿越乌高速、青威一级路至黄家山水厂(规划)。
分水入水厂后向南穿越鹤山路过龙山街道办,穿越墨水河,至惜福镇驾考中心西侧接江家庄水厂管线。
调水管线全长77.883KM,分别向即墨市、城阳区和崂山区调水量为5万m³/d、3万立方米/d和1.5万m³/d(平均日),其中本段为产芝水库至五沽河泵站段管线,设计输水规模10万m³/d(最高日),全长41.19公里,重力流。
1.2.2施工特点本工程为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交通运输情况不便、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
搞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及与周围单位搞好关系,对树立企业形象至关重要。
1.2.3 穿越主要构筑物本次工程管线穿越的主要构筑物较多,其中穿越铁路须采用顶管施工,DN1400管段顶管采用DN1600钢筋混凝土顶管,内管DN1400钢管。
其它穿越村镇铁路采用开挖埋地敷设。
管道遇填河塘段,采用河底穿越敷设钢管为,防止位于河道内的管道冲刷,下游设防冲墙一道断面形式如图所示:穿堤防处采用10%水泥土进行回填压实,另外本管线可能与部分光缆、已建管线等交叉,施工时应注意采取保护措施。
第三节工程目标1.3.1质量目标: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
1.3.2安全目标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杜绝死亡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内。
1.3.3工期目标:本工程我方坚决按照甲方要求的工期内完工。
1.3.4文明施工目标:按照招标文件达到标化现场要求。
第二章施工组织计划第一节拟投入的项目部成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工地组织机构劳动力配置计划表第二节拟投入该项目的设备计划主要检验试验、测量设备需用量计划表(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一览表(表二)第三节投入材料计划甲供材料1、材料验收及运输1.1、管材、管件的质量检查1.1.1、在管材及管件运输前和货到现场后分别对管道进行验收。
应检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并检查管材、管件的内、外表面及接口处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1.1.2、不得采用有任何损坏迹象的管道,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管材和管件应妥善处理。
2、管材管件的装卸和存放2.1、管材、管件装卸过程中应轻装轻放,严禁摔跌或撞击。
2.2、管道装卸机具的工作位置必须稳定,机具的起吊能力必须可靠。
2.3、管道可采用一个或两个支撑点起吊,应保证管道在空中均衡,严禁用绳子贯穿其两端装卸管道。
2.4、装卸采用软吊带,严禁采用钢丝绳或铁链吊装管道。
2.5、当管道直接存放在地上时,地面应平坦。
严禁将管道存放在尖锐硬物上,所有堆放的管道应加木楔防止滚动。
2.6、管道应按规格分类堆放。
每堆一层应垫放枕木,枕木间距应小于1/2管道长度;管道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
3、管道运输3.1、管道运输前应做好管壁和接头的保护。
3.2、管道在运输时,应使两根管的管壁保持一定距离,并分别在管底嵌入木楔保持稳定。
3.3、管道在运输车上的堆装高度不得多于2-3层。
乙供主要材料计划第四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2.1施工平面布置说明根据现场施工场地条件,并按照施工总平面既要布置合理,又要贯彻标化管理体现文明施工的原则,我们将做如下的布置。
1、考虑到基槽、坑开挖后需回填,则堆土场地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施工,具体位置见平面图布置。
2、集中布设施工人员食宿等临时生活设施及办公管理临时设施。
3、管道支墩施工现场设钢筋成型加工及木工加工制作场地。
4、管道支墩施工现场内设自拌砼搅拌站及砂石水泥的堆放场地。
5、凡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必须按平面布置图堆放整齐,挂牌标识。
6、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等要有醒目的标志并加以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移动。
7、临时用电,建设单位已提供满足施工用电需要的电源。
临时用水,建设单位已提供满足施工需要的水源。
8、施工道路就近使用既有的乡镇交通道路,局部农田管道的施工道路直接在沟槽旁简易修筑,详见平面布置图。
1.2.2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 生产临时设施布置本工程管基结构用的砼、砂浆采用现场搅拌。
在结构相对集中的所在位置附近临时布设搅拌站、设排水沟、沉淀池、砂石堆场、水泥库房、木工棚、钢筋棚、场地等。
(2)办公生活区布置在本工程中间段位置设置办公区,材料仓库;设有业主、监理办公室、会议室、办公室、食堂、厕所、人员宿舍等设施。
一切均按照标化规定和标准进行实施。
1.2.3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及通讯(1)、工地用水:自来水和附近河流水源。
(2)、施工用电采用地方农电,安装变压器,架设临时施工用380V动力电及220V照明电线路到工地。
另外,自备发电机,以备应急之用。
(3)、本工程施工期内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主要人员配备通讯设备。
1.2.4施工部署对于这一工程项目,我们公司上下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我们将依靠和运用我公司在类似结构施工中积累的成熟经验,并充分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做到技术领先,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施工程序(1)准备工作我公司有幸中标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驻现场,先行做好内业和外业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正式开工并有条不紊的进行。
(2)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大致原则为:对制约工期的分部分项进行突击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穿插。
工序安排:清淤(清基) →沟槽开挖→管基施工→管道安装→构筑物施工→土方回填→清理→交付验收。
(3)施工流水段为了确保工期能达到招标文件要求,安排组织流水进行施工。
施工时,分土方、管道安装、管道支架几个班组。
(4) 阶段工期控制严格控制工期,平面水平流水作业,分三段施工。
(5) 劳动力组织根据施工安排,劳动力在各个施工阶段不均衡,故采取混合作业的形式,以解决劳动力的均衡问题。
具体安排原则是以主要分项工程项目满足主要工序进行所需要最少人数为基础,其他辅助安排,在施工高峰期合理进行调配以满足工程需要。
另外,在专业班组的劳动力基本固定的原则下,在流水施工时遇到主线路出现停滞时,迅速果断统一调动人力,确保关键线路不受影响。
2、工程管理(1)、为了建设好本单项工程,我们采用信息化施工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对各专业施工进行管理。
(2)、各专业队伍在工程项目管理部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动作,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3)、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我们制定了详细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并按照ISO9001:2000系列文件的质量控制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管理。
(4)、严格现场标准化管理,使场容场貌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准,争创文明样板工地。
3、技术准备(1)、测量放线,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坐标控制点,布设测量控制网。
(2)、观测点应标记显眼,所有的观测点及放线控制点都进行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
(3)、组织学习、会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4)、编制材料、机具及设备的进场计划。
(5)、组织人员进行钢筋、模板翻样工作,出翻样图。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案第一节施工测量3.1现场测量放样⑴准备工作①.项目经理部测量组在工程测量放样之前,应将用于本工程施测的各种测量仪器、测量工具进行检验、校正,符合要求方准进入现场使用。
测量仪器配备数量:水准仪:3台经纬仪:1台GPS:1台钢尺、测绳等其它测量工具。
②.项目经理部在收到施工图纸和施工范围内平面控制点线和高程控制点的基本数据后,测量放样工作开始之前首先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进行复测验算,详细查阅图纸及测量数据,选择测放方法,在确认数据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施测放样,否则需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核实情况,经监理工程师核实,并以书面资料确认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任何口头通知或未报审批的资料测量放样。
③.选择测放方法:在熟悉现场的基础上选择测放方法、布置平面控制网,绘制测放图,将工程施工的位置控制点标注于图中,测放图及所用数据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同时将测放方案上报监理工程师。
在控制点上加密控制点,应布置在通视不易破坏的位置,且边长比不大于1:3以减小误差,同时控制点应有醒目标志。
⑵平面控制测量①.测量之前应根据设计、施工测量资料按规范规定对本工程的原始资料进行校核,施测时根据已校核的资料在施工现场测设测量控制网基准点,控制网基准点布设安全可靠、埋设牢固,并有明显易识别的标识,以防被破坏,又要便于施工放样,如施工中有被破坏的可能,则应做好引测桩布设。
②.根据规范要求对已布设的导线进行闭合测量,采用经纬仪配合测距仪测量,测量中对各测站即时计算测角中误差、归零差等,当满足精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站测量。
③.内业计算:外业测量结束尚需进行内业计算,测回差、闭合差等符合精度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
④.如闭合差不合规范要求,需进行全面或局部检查,直至精度完全满足要求。
⑤.平面控制测量结束,应将下列资料整理归档:a、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络;b、平差计算成果资料;c、外业观测记录手簿;d、技术工作小结。
⑶测量(放样)①.做好放样前的准备工作,工具、材料、仪器准备齐全,所需施测点的数据需事先进行内业计算。
②.以场内布设导线控制点为测站,用极坐标法施放待测点,测定后需进行校核,其精度相对于基本控制点允许误差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