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定义的类型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
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
该定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划分标准常见的划分标准: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2、按旅行距离划分: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如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4、按组织形式划分: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5、按计价方式划分:如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6、按费用来源划分:如自费旅游、公费旅游;7、按旅行方式划分:如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轮船旅游、徒步旅游;8、按活动内容划分: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兴趣旅游或专项旅游。
二、国际旅游1、国际旅游的概念: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国际旅游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往本国旅游称为国际入境旅游或简称为入境旅游(inbond tourism);本国居民离开本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outbound tourism )。
国际旅游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和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的旅游访问活动一直被视为入境旅游。
2、国际旅游的分类三、国内旅游1、国内旅游的概念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2、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们控制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是由远及近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国际旅游很多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相对较短,因而旅途所需时间较短,旅游费用较低,基本上不存在文化障碍,也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
(1)发达国家的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
发达国家的发展旅游业,是走一条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常规型的发展路径,即发达国家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满足以后,国内旅游开始兴盛繁荣,继而国际旅游业也发展起来。
我们所说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工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在6000美元以上。
原来的联邦德国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走的这样的一种道路,他们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空白点开始发展的。
20世纪50年代,随着联邦德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国内的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这就进入了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经济恢复工作需要大量的外汇,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举办了吸引国外旅游者入境旅游的系列活动,以赚取外汇,于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最后到了60年代,以发达国家的高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际收支顺差为依托,出现了“日耳曼民族大移动”的出境旅游,出国游客曾占世界第一位,进入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
(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先发展国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
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走的是非常规型的发展道路。
具体说,就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率先发展国际旅游业中的入境旅游,并且这种入境旅游随着经济发展引致的外汇瓶颈加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伴随国内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当迈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时,国际旅游业中的支出旅游即出境旅游也崛起繁荣。
我们所说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10美元一下的低收入国家,也包括后起的发达国家,他们那发展旅游业的初期目标主要是为了赚取外汇、发展经济。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还有以下一些具体差别:1、从消费程度方面来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国际旅游的消费层次相对较高。
2、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逗留时间一般较短,国际旅游者逗留时间相对较长。
3、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而国际旅游不仅存在语言障碍,还需要办理各种旅行手续。
4、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国际旅游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由于旅游者在其旅游活动的开展中要同这一环境中的许多方面接触和打交道,这一环境中的几乎一切现象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因而旅游活动的开展也便成了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1、社会现象:现代旅游活动中的消遣旅游活动是人们的一种休闲活动,休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就表现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交往。
2、文化现象:旅游者外出旅游会不可避免接触到东道社会的文化;同时也会影响东道社会的文化和居民。
3、经济活动: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与旅游企业产生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使旅游活动染上了经济活动的色彩。
4、政治色彩:旅游活动可以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缓和紧张局势,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1、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2、旅游活动属于闲暇活动,都是使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都属于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3、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普及性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表现为:1、大众旅游(Mass Tourism)大众旅游一词有双重含义:(1)它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的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2)是指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方式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众型旅游逐渐走向普及,并形成为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2、奖励旅游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以旅游活动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
奖励旅游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最初是某些公司企业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各种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旅游。
后来一些管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奖励旅游的激励作用远比金钱和物质奖品的激励作用持久。
因此,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此后被各种组织所效仿。
目前奖励旅游已经成为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高级旅游市场,而且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3、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社会旅游,也称为社会补贴旅游,是由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低收入的贫困家庭,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在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都有这一类型的旅游活动。
这类社会补贴性旅游通常都是有组织地进行,并且一般都是选择本国境内的旅游度假地,有时也有可能根据实际旅行距离和费用情况选择前往邻国旅游或度假。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度假作为人们携带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已经被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上来。
二、持续性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旅游活动的增长趋势具有持续性。
三、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他们的旅游活动并非平均分散于世界各地,而是往往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甚至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乃至某些景点开展活动。
例如,在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在欧洲地区旅游的人次最多,其次是美洲,再次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不仅反映在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地区发布根据上,具体到某个国家,旅游活动在该国各省及各城市之间的分布情况也呈现出这一特点。
比如,需求较大的线路和游客数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便形成了所谓的旅游热线和旅游热点。
在热点和冷点城市或地区之间的接待量的差别,反映出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
四、季节性1、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理集中性,而且在时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不同的景区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季相;节假日的影响,旅游者自身工作、学习、休息的时间可能呈现某种规律性(带薪假期)——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就形成了旅游者出游的时间有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性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