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代谢专题训练5答案

细胞代谢专题训练5答案

热点练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考查
1.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为上述反应的进行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
解析:选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RuBP羧化酶降低了上述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活性,C错误。

CO2的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因此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D错误。

2.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色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
C.可用无水乙醇分离、提取色素
D.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滤纸过滤
解析:选B蓝藻细胞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错误;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D错误。

3.如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CO2浓度
B.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当E>C时,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D.当E<A时,该作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
解析:选C分析图示可知:当E<B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说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光照强度,A错误;当B<E<C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B错误;当E>C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降低,因此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C正确;当E<A时,光合速率小于零,说明该作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D错误。

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腔内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产生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此过程
B.该过程中H+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
C.光反应中形成的A TP只用于暗反应
D.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没有ATP的水解
解析:选C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腔内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产生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此过程属于光合磷酸化,需要光照,故不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A错误;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正确;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也存在一些耗能过程,需要ATP 水解供能,而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D错误。

5.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的处理,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如图所示(纵坐标“溶解度”表示溶液的溶氧量)。

不考虑无氧呼吸,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2.5微摩尔氧气/分
B.在乙处给予光照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 TP含量增加
C.第6~7分钟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基本相等
D.如果在丁处将装置移入黑暗环境中,那么溶液的溶解氧对应曲线g
解析:选D由图可知在黑暗处4分钟内消耗的氧气量为210-200=10(微摩尔),则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10/4=2.5(微摩尔氧气/分),A正确;在乙处给予光照时,光反应产生[H]和A TP,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的量将会增加,B正确;光照开始后第6~7分钟内,密闭容器中氧浓度不再增加,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基本相等,C正确;如果在丁处将装置移入黑暗环境中,那么没有氧气的产生,但仍有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依据呼吸速率对应的曲线应是e,D错误。

6.图1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
B.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
C.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解析:选D据图分析,图1中0~5点和20~24点氧气吸收速率一直保持最大,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A TP的场所含有叶绿体,D错误。

7.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叶片自身所需外,还会大量运输到茎、果实、根等其它器官利用或储存起来。

为研究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玉米叶片吸收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细胞吸收14CO2后,在叶绿体的________(结构)提供的ATP和[H]作用下,可将________还原成光合产物(14CH2O)。

(2)从曲线和表格上可以推测,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________℃左右。

低于最适温度,导致运输速度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格可以看出,该科学家进行的3组实验中,能形成两组对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气温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土温时,有利于玉米光合产物流向根部。

解析:(1)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经光反应产生A TP和[H],转移到叶绿体基质,将叶片细胞吸收的14CO2固定形成的14C3化合物还原成光合产物(14CH2O)。

(2)结合前面的分析,从曲线可知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

在低于最适温度的条件下,由于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能量(ATP)减少,进而导致运输速度降低。

(3)表格中3组实验,能形成1组和2组、1组和3组分别对照,因为只有它们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中当气温低于土温时,有利于玉米光合产物变向根部。

答案:(1)类囊体(薄膜)上14C3化合物(2)22温度降低,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能量(A TP)减少(3)只有1组与2组,1组与3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低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