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是什么?属新闻学专业基础教学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较系统学习与训练,学员基本上掌握新闻评论的原则与规律以及新闻评论史知识,较熟练地运用新闻评论方法与技巧。

二、学生能够学到些什么?新闻评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新闻评论在媒介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与其他新闻产品样式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是新闻评论的理论范畴:较系统地讲解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新闻评论的特点、任务、作用、党性原则。

定下基调,就不会犯评论写作中的一些错误,就知道如何鉴别好稿差稿。

明确原则,就能够“带着脚镣跳舞”。

(脚镣――政策法规、宣传纪律、受众兴趣、媒体传统、媒体技术手段、社会效益等)新闻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些是新闻评论史范畴:从历史发展看未来趋势,从历史发展深入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功能、原则新闻评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写新闻评论?――这些是技能、方法范畴:整体上如何运作;文章怎么写?即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论证方法、谋篇、文风,各类评论写作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修养等。

三、教师怎样教?以讲解为主,同时强调授课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小练习(每次一节课)、课外习作等练笔形式,并加强习作讲评,组织适当的讨论。

四、学生怎样学?学生关键是要强化一种新闻评论的意识,要有评论的欲望。

要明确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失败教训锤炼出来的。

编辑、读者评价评论的标准往往是与这些规律、原则相一致的。

更高的目标:在尊重规律和原则的同时力求突破创新,创造新的原则,打破常规。

五、怎样考核?由于注重学习过程,所以平时成绩比重较大,占最终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以作业练习和课堂出勤情况为主;期末考试分知识素养和技能两大部分。

四、每周授课内容安排1、绪论(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学习意义)2、新闻评论的特点3、新闻评论的任务与作用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5、报刊新闻评论简史(布置课外习作)6、新闻评论的要素与品格7、新闻评论的选题8、新闻评论的立意9、论证(一)方式方法10、论证(二)驳论(布置驳论习作) 11、论证(三)逻辑推理12、课堂练习兼习作讲评13、新闻评论的标题14、新闻评论的谋篇15、新闻评论的文风16、新闻评论的类型(布置短评习作)17、思想评论与经济评论18、广播电视评论19、评论工作者的修养20、复习迎考教学内容提要一、.绪论(一)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新闻评论学是以报纸(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评论工作的原则、方法、规律以及评论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报纸四大块:新闻、评论、副刊、广告;电台、电视台也相似。

(二)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1、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 纲举目张。

2、重视并改进新闻评论工作,这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3、评论素养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

4、受众需要精彩的新闻评论。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一)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介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与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政论文体。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比较:1、反映内容:前者反映意见性信息(主观),后者反映事实性信息(客观);2、写作目的:前者宣传主张、观点,后者传播事实信息;3、表达方式:前者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后者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三)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比较新闻评论比之理论文章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更鲜明的针对性,更直接的现实性。

(四)新闻评论的主要特性1、观点鲜明,具有强烈的党性;2、有的放矢,具有显著的新闻性;3、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4、实事求是,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三、新闻评论的任务与作用(一)基本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各类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实现四化大业而奋斗。

(二)根本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反映舆论2、组织舆论3、造成舆论4、引导舆论(二)具体作用1、宣传政策2、激励斗志3、弘扬文明4、解难释疑5、深化报道四、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一)党性是什么?(二)党性原则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组织上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路线(三)毛泽东评论的特色1、立论高瞻远瞩2、说理深刻透辟3、文风明白晓畅五、中国新闻评论简史(一)中国古代报纸无评论(二)19世纪殖民主义言论1、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3、1868年<<万国公报>>1872年<<申报>>(三)19世纪变法维新言论1、1874年<<循环日报>>2、1890年<<时务报>>1895年<<万国公报>>(北京)(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言论1、1900年<<中国日报>>2、1903年<<苏报>>3、1905年<<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4、1909年至1910年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后又有<<民国新闻>>、<<民权报>>、<<中华民报>>(五)新民主主义言论李大钊、毛泽东、邹韬奋的评论(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闻评论(七)当前评论工作的新局面1、实事求是,开拓创新2、选题立意贴近实际3、评论品种增多4、受众参与(八)新闻评论发展趋势1、新闻化4、群众化2、小型化3、栏目化5、形象化六、新闻评论的要素(补充)(一)论点-----证明什么,立意明晰1、论点来源2、处理好总论点与分论点关系(二)论据-----用何证明,持之有故1、事实性论据2、理论性论据(三)论证-----如何证明,言之成理讲究说理体系: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七、新闻评论的品格(补充)4、引文讲究生动性1、立论讲究思想性2、说理讲究透辟性3、论辩讲究逻辑性八、新闻评论的选题(一)选题是指确定评论的对象与范围1、就事论理的``事”2、有的放矢的``的”3、有感而发的``感”(二)选题作用明确评论的目标与方向2、确定其它评论环节的依据(三)怎样选题1、针对工作薄弱环节2、针对群众疑难问题3、针对模糊思想行为4、针对反科学现象5、针对新人新事新风尚(四)好选题标淮1、新2、准3、小九、新闻评论的立意(一)立意涵义、作用(二)立意要求1、准------有的放矢,切中肯綮准确无误针砭时弊解惑释疑2、新------寓有新意,给人启迪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新的论据3、深------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讲究说理体系以局部见全局预测事物进程透过现象见本质(三)立意的前提1、博闻多学2、调查研究十、新闻评论的论证(A)------论证方式方法(一)论证与立意的区别立意是根据可靠的事实和充分的理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论证则是运用事实、道理,证实对某个问题的主张、看法。

(二)两类论证方式1、立论2、驳论(三)论证方法1、例证法2、引证法3、比较法4、喻证法5、反证法6、归谬法十一、新闻评论的论证(B)------驳论(一)驳论原则与要求1、划清政策、法纪界限2、反驳有理有据3、驳倒``三要素’’之一即可(二)驳论方法1、驳论点证明对方论点有悖公理事例反驳分析对方论点危害性建立新论点、新角度2、驳论据证明对方论据错误证明对方论据虚假或不足论证方法:指出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十二、新闻评论的论证(C)------逻辑推理(一)逻辑推理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关系通过人脑抽象概括的反映1、直接推理2、演绎推理3、归纳推理4、类比推理(二)演绎论证规则1、概念不能混淆2、中项周延一次3、前提不周延,结论也不周延4、两个前提有一个否定,结论是否定的5、两个前提都否定,无法结论(三)归纳推理方法1、求同法2、求异法3、求同求异法4、共变法5、剩余法(四)防止谬误与诡辩十三、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不同点1、依据不同2、形态不同3、句式不同(二)评论标题的功能1、体现中心论点2、规定论题范围3、表明作者倾向4、引人阅读深思(三)评论标题写作要求1、具体2、鲜明3、精当4、引人十四、新闻评论的谋篇(一)谋篇与结构的含义(二)谋篇的一般程序1、引论点题破题事例铺垫说明缘由摆驳论对象设问提要引经据典2、本论归纳论证结构证明论证结构并列论证结构递进论证结构比较论证结构3、结论概括激励启示或展示(三)谋篇注意点1、动笔前做好运思工作2、正论部分有严密的论证关系3、结论变化有致,切忌平淡4、首尾呼应十五、新闻评论的文风评论语言准确、简明、富有哲理区分评论语言、新闻语言、文学语言的各自特点评论文风特点1、通俗易懂2、朴素简明3、通情达理4、讲究文采十六、新闻评论的类型(一)不同的分类标准1、从性质上分(1)全局部署性(2)政治宣传性(3)说理启迪性(4)业务指导性 2、从内容上分(1)政治评论(2)法制评论(3)思想评论(4)经济评论(5)科技评论(6)教育评论(7)体育评论(8)文艺评论(9)军事评论(10)国际评论,等等3、从编辑部角度分(1)社论(2)本报评论员文章(3)短评(4)编者按(二)不同的定位与写作要求1、社论,大型,是权威性言论。

2、本报评论员文章,中型,在某个侧重点或某个方面上评论3、短评,小型,一事一议,体现一个观点或思想4、编者按,微型,提纲挈领十七、思想评论和经济评论(一)思想评论1、选题切实,合乎情理2、具体分析,循循善诱3、层层剖析,鞭辟入里4、文笔流畅,议论风生(二)经济评论1、宏观问题按经济规律写作2、微观问题按经济政策写作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十八、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一)广播新闻评论1、选题突出``热点”2、立论具体集中3、注意运用音响(二)电视新闻评论发动受众参与评论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2、“用事实说话”与理性思辨相结合3、注意多种传播符号的优化组合十九、评论工作者的修养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本领杂家的智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