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使用止泻药

正确使用止泻药

止泻药通常用予严重的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以求腹泻停止,防止因腹泻丢失水、盐过多引起脱水和营养不良。

服用止泻药时,首先要明确引起腹泻的病因是什么。

如果是肠道内细菌感染,如中毒性痢疾、各种细菌性肠炎,由于细菌及其放出的毒素对身体是有害的,除引起腹泻外,并有发热、精神不好、脸色发白、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

此时不应急于止泻。

因为腹泻能使细菌、毒素及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中毒症状。

也就是说细菌性肠炎一般不用止泻药。

当中毒症状消失、炎症明显好转,仅大便水分多时,可短时间内试用止泻药。

常用的止泻药有收敛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吸附剂有药用炭;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药如止泻宁;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药有促菌生、回春生、妈咪爱、整肠生、乳酸菌素片等,粘膜保护剂思密达。

鞣酸蛋白有收敛止泻作用。

药用炭片有吸附作用,可吸附细菌和毒素、水分,但亦可吸附营养素、消化酶、抗生素等,对止泻无明显作用,可短期试用,不宜长期服用。

急性感染性腹泻一般不用止泻宁。

因为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是小肠分泌水和电解质增多或炎性渗出,故用其治疗收效不理想,而且延缓肠内容物的排爱,使致病微生物同肠粘膜接触的机会及毒性产物吸撮都增加,可加重病情。

促菌生、回春生、妈咪爱、整肠生、乳酸菌素片等微生态制剂,适用于小儿急慢性腹写,急慢性痢疾及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或便秘。

思密达有吸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的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保护作用,对急、慢性腹泻,特别是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对菌痢也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的作用。

复方樟脑酊,有止泻、镇痛作用,适用于非感染性严重的腹泻,感染性腹泻则不能用。

因其中含有吗啡,宜短期应用。

止泻药品种较多,适应症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ZLW)止泻片含次碳酸铋、鞣酸蛋白。

次碳酸铋内服不被吸收,可在肠粘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食物的刺激,并且有收敛止泻作用。

鞣酸蛋白能使蛋白凝固,到小肠内遇碱性肠液后逐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止泻片中所含的两种药物虽然都是老药,但其作用是良好的,至今在止泻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使用止泻片时应注意,它适于消化不良性腹泻,必须诊断清楚再用药。

急性腹泻往往是细菌或病毒引起,此时腹泻有利于病菌或毒素的排出。

如果很快使用止泻片,迅速停止腹泻,会使毒素从肠道吸收,加重中毒症状。

所以,细菌引起的腹泻应首先进行抗菌治疗,控制住感染。

在控制感染后若长时间仍然腹泻,可用止泻片作为辅助治疗。

不能见腹泻就用止泻药。

另外,消化不良性腹泻使用止泻片时,不要与乳酶生及酶类助消化药同服,因止泻片能降低此类药物的疗效。

如果这两类药物都需要用,服药时间应间隔2~3小时。

常用的止泻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减轻对肠粘膜刺激的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

另一类是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如复方樟脑酊、苯乙胍啶、鞣酸蛋白(也具有减少肠蠕动的功效)等。

在使用止泻药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腹泻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它有利于清除肠道的刺激性物质和毒性物质。

因此,治疗时应针对病因,不宜依赖止泻药。

如果是肠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应首先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剧烈而持久的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紊乱,可引起酸中毒甚至虚脱等。

因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可适当应用止泻药以控制症状。

(3)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的腹泻,应采用非特异性止泻药。

如鞣酸蛋白,作用于肠道非炎症性粘膜,使蛋自质凝固而形成保护膜,保护胃肠粘膜,减轻肠道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而阻止下泻。

(4)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以含吗啡的制剂较有效。

临床上常用的有复方樟脑酊等,但它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

苯乙胍啶可通过抑制肠管的运动而止泻,但长期服用可致依赖性。

近年来使用的易蒙停,能抑制肠蠕动及收缩,是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

但儿童、肝功不全者应慎用,1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5)儿童及婴幼儿出现的腹泻,一般为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好选用无明显副作用的鞣酸蛋白,但过量服用会引起便秘。

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及复方苯乙哌啶都属于止泻药,它们是通过收敛和吸附作用达到止泻目的。

(1)鞣酸蛋白:是鞣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制剂。

口服后蛋白部分在肠道内被消化,释放出来的鞣酸,能在发炎的肠粘膜表面沉淀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减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炎症渗出减少,同时减低了肠内有害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抑制肠蠕动,发挥止泻功效。

常用剂量成人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

(2)次碳酸铋:属于吸附药,此类药还包括活性炭等。

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解,呈细微粉末状。

口服后能在发炎的肠道内机械地吸附细菌、毒素和炎症产物;另一方面能附着在肠粘膜上,减缓炎症刺激,达到止泻目的。

每片0.3克,1次1—3片,每日服3次。

(3)盐酸苯乙哌啶:是人工合成的止泻药,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的对症治疗。

对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在应用特异性抗炎药物的同时应用本药,有助于腹泻症状的控制。

复方苯乙哌啶是苯乙哌啶2.5毫克加入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每次1—2片,每日服3次。

上面介绍的止泻药只能起到单纯的对症治疗作用,故只适用于功能性腹泻,对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腹泻,应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加用止泻药。

腹泻是消化道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病基础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运动等功能障碍,使消化液分泌量增加,食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量减少和胃肠蠕动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性状稀薄和排便次数增加。

腹泻常见治疗药物应根据病因而定。

为便于选择,按其作用原理大致分成几类。

由于品种较多,选其临床常用者列下表。

医生点评: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用药应针对病因,肠道细菌性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急性腹泻应给予抗生素,可根据感染轻重程度适当选择。

在加用抗生素的同时可配合使用其他药物,如思密达或整肠生等,也可服用中药制剂香连丸。

因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可用药用炭止泻,思密达也有吸附有害物质的作用。

腹泻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行结肠镜、钡灌肠等相关检查,便于及早发现结直肠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疾病,不可随意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对于各项检查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腹泻者,可能为肠功能紊乱,称为肠易激综合症。

可选用匹维溴铵、微生态调节剂中的一种或中药制剂固本益肠丸等治疗。

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生的腹泻多与肠道内菌群失调有关。

在人体肠道中有数以10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细菌与人体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微生态平衡,维持人体的健康。

近年来由于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多,抗菌范围越来越广,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严重干扰破坏了微生物的平衡,由此造成的腹泻越来越多。

微生态调节剂是参与肠内微生物平衡的物质,可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恢复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选用微生态调节剂中的1~2 种,如整肠生或整肠生加乳酸菌素。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时一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应用,不可随意甚至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止泻药抗生素忌同时服用止泻药物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同时它强大的吸附作用也会作用于同时服用的抗生素等药物,快速吸附氟哌酸的成分和培菲康中的活性益生菌并与之结合,使这两种药物的成分无法被胃黏膜充分吸收,药效自然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生活中很多常用的胃药和止泻药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大多数有机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可能被上述药物吸附,使它们不能被胃肠黏膜吸收,而影响药效。

因此,在服药时,胃药、止泻药应尽量与抗生素类药物分开服用,如需同时服用,应把时间错开,至少与其他药物隔开一小时服用,培菲康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则应跟抗生素相隔两小时服用。

胡乱使用止泻药物已经成为健康杀手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4 月18 日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现在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也活跃起来。

加上乍暖还寒,天气多变,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极易引起腹泻的发生。

在一般人意识里,腹泻不是病,也许只是有些受凉或是其他什么不起眼的原因,随便吃点止泻药即可。

其实不然,引起腹泻的病因很复杂,乱用止泻药,不但掩盖病情,甚至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腹泻到底是怎么回事?服用什么样的止泻药才最有效、安全呢?同泻不同病药效各不同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如细菌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腹泻。

而目前患者将黄连素、氟哌酸当作治疗腹泻的“灵丹妙药”是很不科学的。

据医学专家介绍,在过去,可供选择的止泻药种类不多,医生也认为腹泻主要是由于胃肠道细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泻便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等。

滥服抗生素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

虽然腹泻症状表现一样,但是病因有很多种。

痢疾和部分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确实是细菌感染,治疗时应当使用抗菌药物。

但是,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蠕动加快等。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泻”及霉菌性肠炎等疾病病因都不是通常所说的细菌感染。

既然病因不同,治疗就不应该随意服用抗生素,而应及时就医或者选择一种全面、高效并且绝对安全的止泻药品。

止泻药对症要“讲理”市场上止泻药品种繁多,按药性主要分为三类:抗生素、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剂。

消费者熟悉的黄连素等抗生素类药品针对细菌感染性腹泻起效,而某些微生态制剂针对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能起到补充有益菌的作用。

然而通过长期的使用,抗生素类及微生态制剂的弊端日益清晰,抗生素副作用明显,孕妇、儿童禁用;同时,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微生态制剂不能根除腹泻病因,而且不能与抗生素合用。

蒙脱石散剂是现代国际上较为主流的止泻用药,目前国内蒙脱石散的主要代表产品为江苏先声药业的“必奇”,它能够从腹泻的根源入手,迅速在肠道展开,吸附并带走引起腹泻的各种细菌、病毒、毒素,进而快速止泻并有效修复并保护受损肠胃黏膜。

最大限度降低腹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必奇”所含的蒙脱石散成分服用后不被人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不影响胃肠蠕动,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适用于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种人群,无任何禁忌症,绝对安全。

据了解,“必奇”是目前国内唯一符合WHO止泻药物标准的止泻药,预计2007年将出口欧洲。

蒙脱石散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副作用,而且“必奇”还专为儿童特别设计了香甜口味,倍受欢迎。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腹泻在城镇人口中发病率高达每年0.4次/人,并且病因复杂,所以患者在治疗腹泻的时候对于包括黄连素、氟哌酸在内的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