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判断1.运动生理学时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
错2.任何组织都是具有兴奋性。
错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时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对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错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错二、选择题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物质代谢改变)。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的。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
三、概念题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3.刺激:能引起活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4.应激性:机体和一切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适应性:生物体在环境变化中,以适当的反应保持自身的生存,克服可因这种变化造成危害的特性。
8.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而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胜似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
9.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货借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
10.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12.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队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来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肌小节。
对3.在肌小结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对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对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对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到最高水平。
对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对18.运动终板神经末梢释放乙醇胆碱。
对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
对20.兴奋时电变化过程而收缩则是机械变化。
对25.等长收缩不表现为作功。
对26.等张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对28.红肌属慢肌具有耐力较强的特点。
对二、选择题1.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
2.阀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组织地兴奋性越高。
3.时间阀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地最短作用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曲线。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阀强度。
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K+外流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
7.膜电位的特征是外正内负。
8.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Na+的流动而引起暂时性的电位逆转形成去极化。
9.动作电位而形成的逆转电位特征为内正外负。
10.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是由于K+外流而使电位恢复到原来水平。
11.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水平前微小而缓慢变动为后电位。
12.动作电位恢复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恢复依赖于钠钾泵。
13.运动终板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14.运动终板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膜受体结合后首先产生终板电位。
15.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16. 兴奋—收缩耦连过程的链接因子是Ca++。
17.构成骨骼肌肌原纤维的主要蛋白是(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8.肌原纤维中直接与收缩有关的蛋白质是(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9.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肌凝蛋白)组成。
20肌肉收缩时是(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相结合。
21.肌肉收缩过程中试(肌纤蛋白)在移动。
22.肌肉收缩时能量直接来源于(ATP)。
23.给与高频率的连续刺激肌肉可产生(强直收缩)。
24.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刺激程度呈现(正比关系)。
25.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的兴奋性越(低)。
26.当达到最大收缩时给予较强刺激肌肉收缩(可减弱)。
27.肌肉强直收缩后,如果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的收缩能力则(不变)。
28.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等长收缩)。
29.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等张收缩)。
30.肌肉收缩前适度拉长可增加(初长度)。
31.肌肉的初长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与肌肉收缩力呈(正比)。
32.超过肌肉最适初长度后,肌肉的收缩能力将(不变)。
33.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红肌和白肌)。
34.快肌的生理特点是(收缩快易疲劳)。
35.收缩速度慢但持续收缩时间较长的肌肉类型是(红肌纤维)。
36.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是一种具有(不相同)生理特性的过程。
37.肌肉是一种不完全的弹性体这是由于(粘滞性)所致。
38.刺激时间延长则所需刺激强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正比关系)。
39.时值与时间阀值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概念。
40.静息电信位是在(膜内)记录到的一种电位差。
41.超射电位发生于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
42.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外电位平衡后,电位的变化仍未停止是因为(浓度差和电位差动力)。
43.动作电位复极化后离子的恢复是(耗能过程)。
44.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一个(动作电位)的传播。
45.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具有)电流传导的衰减性。
46.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快于)无髓鞘纤维。
47.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部)电位。
48.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量与(神经递质释放量)成正比。
49.终板乙醇胆碱的作用(很快被清除掉)。
50.肌纤维中三联管系统是(机细胞膜延续部分)。
51.终池Ca++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原宁蛋白)想结合。
52.兴奋—收缩耦联中Ca++的释放其动力来源于(动作电位)。
53.肌小节收缩时,各光带中(明带)变化最为明显。
54.横桥结合肌纤蛋白完成一次收缩需(多次摆动结合)。
55.在实际肌肉收缩过程中完全的等张收缩(不存在)。
56.在一定范围内肌肉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力量(减小)。
57.快白肌和快红肌的共同特征是(运动神经元大,酵解酶活性高)。
三、概念题1.阀刺激:是指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地临界刺激强度,这种临界强度刺激称为阀刺激。
2.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阀强度,称为基强度。
3.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作用时间。
4.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5.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6.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肌肉长度改变。
7.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8.前负荷: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
9.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负荷。
四、简答题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答:肌肉具有伸性,弹性和粘滞性三个物理特征。
2.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答:肌肉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大生理特征,兴奋性是电变化过程,收缩性是机械变化过程。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地条件是什么?答:引起神经——肌肉兴奋需要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和刺激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有什么意义?答:强度——时间曲线的意义在于说明引起组织兴奋强度再大也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或刺激时间再长也不能小于一定的刺激强度。
5.膜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答:静息电位是细胞膜静息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其特征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动作电位是细胞膜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电位波动,其特征是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6.简述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
答: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局部为外负内正,而周围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样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引起电流,电流沿神经干传导。
7.什么是兴奋—收缩耦联?答:神经冲动传至三联管外引起终池Ca++释放,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肌纤蛋白抑制,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收缩过程开始,这种Ca++将兴奋与收缩结合的过程称为收缩兴奋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有何区别?答:不完全强直收缩时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有波峰曲线,而完全强直收缩时刺激落在每次在收缩期内肌肉保持持续缩短状态,收缩曲线为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可见。
9.单收缩包括哪几个过程?答:一次单收缩包括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10.前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何意义?答: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可拉长肌肉,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因而增加肌力。
11.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什么影响?答:后负荷指肌肉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增加肌肉收缩张力增加,而收缩速度减慢。
12.肌电图测定有何意义?答:肌电图的可测定两方面机能,一方面可测定神经系统运动单位的募集,另一方面可了解肌肉本身的幸福特征。
五、问答题1.试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膜电位的产生需具有两个条件:离子浓度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在静态状态下细胞膜允许K+通透,而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使膜外正电位升高而膜内显示负电位。
当膜外的正电位增高到足以阻止浓度差驱使K+外流式,K+外流便停止,电位达到平衡,所以静息膜电位又成K+平衡电位。
2.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1)当细胞膜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便依浓度差和电位差向膜内迅速扩散使电位逆转,形成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去极化时相。
(2)随着膜对Na+通透性停止,对K+通透性增加,K+便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驱动下迅速流向膜外使电位很快恢复至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原有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