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题库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一,名解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二.填空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有——,——,——,——,——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反应速度的指标是——。

投掷标枪时。

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速度素质包括——,——,——、本体感受器包括——,——视调节主要包括——,——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血浆的渗透压包括——,——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外呼吸包括——,——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三判断=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能量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不明显极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肾脏具有保持水平衡和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四,简答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意义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恢复的阶段性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什么简述激素的生理作用简述肌纤维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变化特点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简述血液的生理作用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基础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位移速度的生理学基础五,论述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及各种训练方法的生理机理试述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理,生化特点以及与运动实践的关系~试述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影响力量训练的因素论述影响跑速的生理学因素及提高跑速的方法论述评价有氧耐力的主要生理指标及意义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举例说明影响位移速度的生理学基础论述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论述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特点及与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10生理试题1兴奋性定义。

2稳态定义(一)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三种方式:神经调节定义和特点,体液调节定义和特点和自身调节定义和特点。

3动作电位定义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生理特征(二)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大题)主要答案:一,肌纤维选择性增粗;1,力量,速度训练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增粗;2,耐力训练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增粗。

二,肌纤维内代谢酶活性选择性提高;1,力量,速度训练引起无氧代谢酶选择性提高;2,耐力训练引起有氧代谢酶选择性提高。

---------还可以加一点其他的知识。

自己发挥。

(三)血液的机能(大题)4渗透压的概念血小板的机能5自动节律性定义6心力贮备定义(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大题)(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大题)(六)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大题)7最大通气量定义8氧容量定义9氧利用率定义10基础代谢定义(七)人体运动的供能形式(大题)一定要答全面11排泄定义把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看一下。

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肾上腺仔细的复习一下(八)感觉器官定义及一般生理特征((大题))视调节的类型及定义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兴奋,抑制12,姿势反射定义13,状态反射定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仔细复习一下14运动技能定义(九)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大题)15身体素质定义(十)有氧耐力(大题)一定要答全面包括:生理学基础,评价指标和训练。

(十一)无氧耐力(大题)(十二)动作速度(大题)16真稳定和假稳定状态的定义17运动性疲劳定义(十三)疲劳产生的机理(大题)18超量恢复(十四)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大题)11年运动生理学一.简答.1.血液的生理机能?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3.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4.激素的生理作用特点?5.决定动作速度的生理学基础?二.论述/1.论述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论述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并说明改善这些要素的措施?三.名词解释1.基础代谢2.运动技能3.兴奋4.心指数5.动力定型6.氧利用率7.牵张反射8.进入工作状态9.红细胞比容10.乳酸阈12年运动生理学一内环境兴奋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动脉血压心指数最大通气量肺活量基础代谢率氧脉搏身体素质牵张反射二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3.心肌的生理特点4.恢复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点5.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产生机理6.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7.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三1.不同肌纤维的生理、生化特点及其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

2论述决定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以及评价有氧耐力的指标和方法。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1赛前状态2兴奋3血压4运功性疲劳5红细胞比容6肺活量7牵张反射8氧利用率9心指数10氧脉搏简答1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3心肌的生理特性4影响动脉血压的原因5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论述1增大能量代谢系统的特点及其与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2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运动生理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与引起肌丝滑行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自动节律性: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传导性:心肌细胞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最大摄氧量: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乳酸阈/无氧阈: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而这个急剧上升的起点称为乳酸阈/无氧阈。

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呼吸商: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容积之比。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姿势反射:人和动物为了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重新调配的反射活动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赛前状态:在进入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的超过原有水平运动效果: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机能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良好反应试述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理、生化特点及与运动实践的关系?生理特点:1、收缩速度:肌肉中如果快肌纤维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2、肌肉力量: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抗疲劳性:慢肌纤维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得多。

生化特点: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多而大,有氧代谢酶活性高,因而有氧代谢能力强,快肌纤维中的无氧代谢酶活性高因而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

快、慢肌纤维与运动实践的关系:1肌纤维选择性增粗:力量速度性训练:快肌选择性增粗;耐性训练:慢肌选择性增粗2、肌纤维代谢酶活性选择性提高:力量速度性训练:无氧代谢酶选择性提高;耐力性训练:有氧代谢酶选择性提高。

简述血液的生理作用?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入周围的组织液中。

由于组织液可与血浆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运输机能血液可携带机体所需要的能源物质并将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中。

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代谢物也可由血液将它们运送到肺、肾、肠道及皮肤并排出体外。

3、参与调节体内分泌的激素可以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并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活动。

激素是调节体液的媒介。

4、防御与保护机能细胞防御使白细胞对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

化学防御是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可使机体免于疾病的传染。

血小板的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当机体受到损伤而出血时,血液能在伤口处凝固,防止继续出血,从而对机体进行保护。

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其意义?1、每搏输出量其是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其只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一定比例。

2、心输出量其是衡量心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是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静息时,机体代谢率较低,心输出量较少;剧烈运动时,机体代谢率升高,心输出量也增高。

3、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的常用评价指标。

4、射血分数其是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5、心力储备其是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率的增长而增加的能力;其不仅反映心泵功对代谢的适应能力,也反映心脏的训练水平。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等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乘积,因此凡是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搏出量取决于心室收缩的强度和速度。

而心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也受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收缩能力的影响。

前负荷,是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着心肌的初长度。

后负荷,是心脏收缩时所要克服的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是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的一种内在性能。

2、心率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呈正比关系,即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大。

但心率过快,心动周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