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

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助学巧记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
线,能处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
腺、泪腺
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细胞免疫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年11考)
“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体液免疫
(1)
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和判断
概念物质特性制品应用实例
能使机体发生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体细菌、病
抗异物性、大分
(2)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特异性免疫反蛋白质、多糖等疫苗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毒、花粉、
原子性、特异性
应的物质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癌细胞等
机体受抗原刺
球蛋白主要分
激后产生的,能
布于血清中,也给人注射含有抗体的血
抗与该抗原发生专一性(即特
各种血抗毒素、
分布于组织液清快速获得相应的免疫
体特异性结合的异性)
清凝集素等(1)发生二次免疫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是否由“记忆细胞”所产生?
和外分泌液中力
具有免疫功能提示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

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记忆细
(如乳汁)
的球蛋白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功能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相关细胞或物质,请依次说出下列a~e的名称。

来源功能
唾液与泪液中(腺体细胞)第一道防线,杀菌
溶菌酶
体液中(组织细胞)第二道防线,杀菌
提示a—吞噬细胞b—浆细胞c—抗体d—靶细胞e—效应T细胞
抗体浆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侵入逆转录
HIV――→T细
胞――→
复制、转录、翻译
整合
人染色体DNA上――→
合成、装配病毒颗粒―→T细胞裂解→患者几乎丧失
一切免疫功
DNA――→
淋巴因子T细胞、效应T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致死原因: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由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

(1)只有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才会迅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同时也产生许多记忆细胞),
(3)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

(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动表达式为:
(2)二次免疫不仅适用于体液免疫,也适用于“细胞免疫”。

(3)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

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3.免疫学应用
(4)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
(1)疫苗——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考点三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5年9考)
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请思考判断:
5.免疫失调疾病(连线)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提示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

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

知识延伸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2)方法①与方法②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
(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提示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2)区别:①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
(3)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为什么?生。

②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提示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6.艾滋病
(1)发病机理
细胞的表面
4.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形成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易错点4不明确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的功能
点拨(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
成的用于预
防传染的自动免疫制剂。

(2)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
生。

抗体存
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5.探究胸腺的免疫功能的方法归纳
易错点5不能正确区分过敏原与抗原
点拨抗原一定是大分子,不一定是外源物质,并且不存在个体差异;而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一定是外源
物质,存
在个体差异。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晨读必背
7.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
易错·防范清零
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易错清零]
组成。

易错点1对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及不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分辨不清
8.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
点拨①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
疫,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③不识别
9.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
抗原的细胞——浆细胞。

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
易错点2混淆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凝集原、凝集素
形成记忆细胞。

点拨类毒素、外毒素、凝集原均属“抗原”,抗毒素、凝集素均属“抗体”。

10.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
易错点3对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两个生理过程界定不清
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
点拨①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②区别:
11.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抗体产生更比较内容过敏反应体液免疫
多,机体患病程度轻或者不患病。

激发因素过敏原抗原
反应时机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血液中某些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