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0文言断句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0文言断句技巧
练习二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 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 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
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练习三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 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 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 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抓住“曰”“云”“言”
•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云”“言” 为标志,一般情况下 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 如:
•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 5、惟……耳(只是……罢了!) • 6、亦……哉(也真是……啊!)
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 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 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 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 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 后宫,安敢不贺?”
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 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 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 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 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 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 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 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 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常用虚词是标志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 (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 例如: •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 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 哪里比得上(不如)……”。) • 2、“不……,则……”、“不……即……”(可 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 3、……,抑……,(译为“是……,还是……” 或“……,或者……”。) • 4、“非……则……”,“非……而……”,(可 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文言断句小结
• 常用虚词是标志 • 抓住“曰”“云”“言” • 习惯句式掌握住 • 固定结构莫拆散 • 借助修辞与骈句 •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 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 • 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 (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
再练
•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 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 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 • • • • • • • • • •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 8、何哉(何……哉) 9、何以……? 10、何所……? 11、何为……?
习惯句式掌握住
•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 1、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 装) • 2、何……为(何辞为 ?) • 3、不亦……乎(不亦说乎?) • 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 5、得无……乎(得无异乎?) • 6、其……乎/也/耶 • 7、安……哉 • 8、况……乎
答案 :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 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 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 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 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练习四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 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 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 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 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趣味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 d òu )。现 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 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 读。
• (六)被动句式
• 1、为……所… • 2、受……于…… • 3、见……于……
固定结构莫拆散
•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 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 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 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 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借助修辞与骈句
• ⑵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 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 •中山策》)
•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 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 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借助修辞与骈句
• 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 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 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 如: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 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 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 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常用虚词是标志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 句。 •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 且、且夫、若夫”等。
• • 例: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常用虚词是标志
•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 都可断句。 •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口诀
• • • • • • • • • • • • •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练反复,反复练,断句也要常实践。
习惯句式掌……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 3、……庶几……欤(……或许……吧?) •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练习一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 易 者曰 鬼 魅最 易 夫犬 马 人所 知 也旦 暮罄
( qing 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
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 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 易之也。”
借助修辞与骈句
• 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 • 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 反复等); •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 ⑴顶真: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 如列传》) • 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 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 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先找出 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 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 一样坐在前面”。 • 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