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的鉴别诊断完整版
膀胱炎,需抗生素治疗 ❖ 血尿伴肾区、腹部绞痛提示肾结石 ❖ 胡桃夹现象,即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 ❖ IgA肾病-同步肉眼血尿
血尿时的总体诊断思路
❖ 血尿时应首先除外外科性血尿 ❖ 包括结石、肿瘤、感染、外伤、畸形等 ❖ 在除外外科性血尿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
内科性血尿的原因
尿中畸形红细胞形态单一不能诊断 肾小球性血尿
尿畸形红细胞
N类细胞
共同特点: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 丰富,无芽孢形成
N1细胞为正常大小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 N2细胞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 N3细胞为扁平肿胀的红细胞 N4细胞为深凹陷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 N5细胞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红细胞
均一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大于5%对肾小球性血尿有诊断价值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系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错误组合构成, 又称错构瘤
肿瘤可大可小,可单发或多发,可单或双侧, 可单独存在或并发结节性硬化。后者常表现 为双肾多发小肿瘤
发病年龄多为中年,尤其妇女 临床无症状或以腰痛、触及肿块、血尿就诊
胡桃夹现象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青少年多见,是儿童非 肾性血尿常见的原因之一
血尿诊断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
小便颜色的改变并不一定为血尿
❖ 药物、食物均可引起尿液颜色改变
1.使尿液变为黄色至红色或红棕色的药物:黄连素、大黄、氯喹、呋喃 妥因、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等)、苯妥英钠、痢特灵、酚酞、 利福平等。
2.使尿液变为蓝绿色的药物:阿米替林、吲哚美辛、亚甲蓝等。 3.使尿液(放置时)变为黑褐色的药物: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奎宁及
肾囊性疾病 急性肾盂肾炎 结核 肾移植排异
•复杂及不明原因
高尿钙血症 高尿酸血症 镰状细胞疾病
《 Brenner肾脏病学第6版 2001》
血尿产生机制
肾小球性血尿
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 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 理性损伤
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 时受到尿pH、管腔内 渗透压及代谢物质等化 学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大 小形态的改变
亦可采用综合指标,即有以上表现以外,再加 上脊柱后伸位15-20分钟后,左肾静脉扩张近端 血流速度≤0.09m/s,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 夹角在9度以内为参考值
特发性高尿钙症
病因不清,有学者认为此病有家族性,可表现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人认为和家族有同一 饮食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血尿可能为X线不能发现的细微钙结晶引起尿 路损伤所致,亦认为可能和肾间质炎症有关
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80 %以 上
非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 ,且畸 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 20 %以下
混合性血尿: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 20%以上 ,但小于 80 %
有研究显示,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率,以尿畸形红细胞大 于80%为标准,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100%;而以尿畸形 红细胞大于70%为标准,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100%。
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和非小球性血尿
病因诊断
肾小球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肾穿刺活检 临床进一步评估
均一形态的尿红细胞
尿均一形态红细胞/白细胞、脓尿
病因诊断
+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抗菌治疗 后复查
年龄>40岁 CT扫描
清洁中段尿培养
重复尿检2次 +
-
定期复查 不做处理
异常 尿路结石
肿瘤 结核 血管畸形
Bun、SCr、 电解质、 PT
肾实质性疾病
肾小球疾病:原发、继发、遗传 小管间质疾病,血管疾病 肾实质性肿瘤 损伤及其他
尿路疾病
肾盂、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尿道
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临近器官疾病
血液系统异常,全身性出血性疾病,阑尾炎、女性盆腔炎
约98%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仅2%由全身或泌尿系临近器官 病变所致。
血尿常见原因
血管性
血尿的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血尿的定义及分类 血尿发生的原因及机制 血尿的诊断思路 临床常见血尿的诊断 血尿诊断的注意事项
血尿的定义
尿中有超过正常量的红细胞
方法:取10ml清洁新鲜中段尿,离心5分钟, 速度1500转/分,取沉渣镜检,尿红 细胞>3个/高倍视野
或细胞计数盘计数尿红细胞>8000个/ml
其衍生物等。 以上药物使尿液变色,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继续用药。 4.进食大量胡萝卜服用维生素B时尿呈亮黄色。
❖ 鲜红色、茶色或洗肉水样提示肉眼血尿,此时要高度重视。 ❖ 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有时伴血块应高度怀疑泌尿系统肿瘤,
进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 ❖ 排尿终末期出现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提示尿路感染、
各种原因导致的颜色尿
1.血红蛋白尿:溶血、脓毒血症、血液透析 2.肌红蛋白尿:酮症酸中毒、肌炎、挤压伤 3.药物:利福平、磺胺类、呋喃坦丁、水杨
酸盐 4.食物和添加剂:甜菜、浆果、食用色素 5.代谢性染料:胆红素、尿酸盐、卟啉 6.月经血引起的假性血尿
尿三杯试验
定位诊断
非全程血尿提示非肾小球性 初段血尿常见于尿道疾病 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后尿道 及前列腺疾病
代谢异常(高尿钙、高尿 酸血症)
家族遗传性(肾囊性变、 海绵肾)
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 结核、巨细胞病毒感染、 传单)
乳头坏死
肾外因素
肿瘤(肾盂、输尿管、膀胱、 尿道)
良性前列腺增生 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前列
腺炎) 出凝血异常 外伤 放射治疗 留置尿管 药物(肝素、华法令、CTX)
血尿分类
大量或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全程、初始或终末血尿 持续或间歇性血尿
镜下血尿的诊断
镜下血尿的诊断标准有分歧 >2 、 >3、 >4、 >5 RBC/HP?
进展:尿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
尿常规经常发现红细胞,即使每高倍 视野只有1个,亦有可能为异常
血尿的病因及机理
肾 脏 的 位 置 形 态
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 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
泌 尿 系 统
肾 脏 的 宏 观 结 构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
❖ 每个肾脏由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血尿的病因及机理
全程血尿则提示肾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全程血尿
明确肾脏病史或 伴有红细胞管型 及显著蛋白尿
刺活检
相差显微镜检 尿流式细胞分析 尿特殊蛋白分析
尿红细胞来源
各种红细胞管形
红细胞管型对红细胞 来源的诊断价值
红细胞管型与血尿并存通常提示出血来 自于肾单位
但肾创伤、肾活检、梗塞、肾皮质坏死 及血管炎,甚至剧烈运动后也能偶见红 细胞管型。
碱性(pH>9.0)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外层表面增加,出现 锯齿形红细胞和棘形红细胞
酸性(pH<4.0)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内层表面增加,出现 可逆口型红细胞或细胞溶解、破坏
特发性高尿钙症诊断
高钙尿症的诊断标准通常是指24小时尿钙排泄量 >4mg/d.kg,及尿Ca/Cr>0.21
尿Ca(mg/d)=摄入Ca(mg)×0.056+2.19×体重(kg),如 测定尿钙值高于计算值的15%以上可考虑为高尿钙症
分型 ①肾性高钙尿:滤过钙重吸收障碍 ②吸收型高钙尿:由于肠道对钙选择性吸收过多,使 血钙暂时升高致肾小球滤过钙增加
非肾小球性血尿
肾脏/尿路血管的破裂, 血液直接进入尿液
红细胞正穿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的裂隙
肾小球性血尿
原发性肾小球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家抗族基遗底传膜肾性炎肾病
• Alport 综合征 • 薄基底膜肾病
继发性肾小球病变
畸形红细胞比例
Tomita 尿红细胞分类
肾小球性红细胞(G1~G5) 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1~N5) 未能分类的红细胞
G类细胞
共同特点: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 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
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 胞
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 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 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 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Goodpasture’s综合征 Wegener’s 肉芽肿 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药物性肾炎
非肾小球性血尿
影响肾实质的病变
肾肿瘤(肾细胞癌、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血管异常(胡桃夹现象、 动静脉畸形)
点 (鉴别点 )的左侧 ,而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散射光强度 分布在中心点的右侧
定位诊断
40例经肾穿诊断为肾小球肾炎和经膀胱镜检查 确诊为非肾性疾病(泌尿系感染、膀胱癌、结 石等)患者的55份尿液标本,当80%红细胞前 向散射光强度(FSC)≥84ch时,为均一性红 细胞,即非肾小球性血尿;当80%红细胞前向
尿显微镜检红细胞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
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 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
尿畸形红细胞
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 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 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
光学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
电镜观察红细胞
电
镜
观
尿红细胞形态诊断标准
定位诊断
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时多引起绞痛,位于肋隔 角、脐旁,可向会阴部放射
膀胱结石95%见于男性,以十岁以下的儿童最 多
肾 结 石 影 像 学 改 变
泌尿系统肿瘤特点
肾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2%,占 小儿全身肿瘤的20%。约90%是恶性的, 其中以肾腺癌最多,其次是肾盂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