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最新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教案自九月起,每周一节诵读课,上四周的《弟子规》,教学生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基本的生活规范。

十月,每周一节诵读课,上四周的《三字经》,教学生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并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十一月,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十二月,每周一节诵读,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精品文档《弟子规》1德育目标: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

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总序、入则孝。

2、教孩子孝敬父母的做人规范。

教学重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总序、入则孝1、诵读《弟子规》总序2、诵读《弟子规》入则孝二、讲解总序、入则孝三、吟诵重点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四、讲名人典故《李密辞官》《陆绩怀橘》《杨震拒贿》《汉文帝亲尝汤药》五、联系自我谈感受《弟子规》2德育目标: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

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出则悌、谨。

2、教孩子关爱兄弟、尊敬长辈的做人规范。

教学重点: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精品文档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2、诵读《弟子规》谨二、讲解出则悌、谨三、吟诵重点语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四、讲名人典故《张良拜师》《郑人不更衣》《与狐谋皮》《小错成大恶》五、联系自我谈感受《弟子规》3德育目标: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

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信、泛爱众。

2、教孩子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规范。

教学重点:凡出言信为先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信、泛爱众1、诵读《弟子规》信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二、讲解信、泛爱众三、吟诵重点语句凡出言信为先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四、讲名人典故精品文档《七擒孟获》《孔子拜师》《唐太宗闻过则喜》《曹操割发代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联系自我谈感受《弟子规》4德育目标: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

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亲仁、余力学文。

2、教孩子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基本的生活规范。

教学重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亲仁、余力学文1、诵读《弟子规》亲仁2、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二、讲解亲仁、余力学文三、吟诵重点语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四、讲名人典故《杜甫自幼苦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李白补书》五、联系自我谈感受《石灰吟》教案德育目标(宋体,小四)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1、板书:题目,作者,诗文;精品文档2、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

3、作者简介:(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

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中进士。

先后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大理寺少卿、兵部尚书等职。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二、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

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

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三、概括讲解: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

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诗的语言简洁、生动。

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

四、大家都知道,读诗要会断句,断句得当,才能将诗读出感情和气势,谁能上来试着断一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断句的同学按照你的方法来读一下试试,然后按照这里的断句来一遍体会,然后大家自由朗读体会一下。

注意抓字眼、明诗意。

五、请一名同学来讲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

基本意讲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烈火焚烧”,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六.想意境,悟诗情。

精品文档①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②“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赞颂了什么精神?(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③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④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⑤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语气?(慷慨激昂、豪情满怀)⑥背诵诗歌。

七、总结。

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

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拓展:岳忠武王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表面写对岳飞的赞颂,实则写了对奸臣的痛恨,同时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的愿望)《悯农》教案德育目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 (皿字底);读写"锄禾"、"辛苦",会用"辛苦"写句子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想感情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单音节词和"锄禾"、"粒粒"的词义。

2、识记"餐"。

3、懂得"许"与"禾"之间的联系。

4、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如何爱惜粮食。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是讲白米饭怎么来的,谁来背背? (指名背、齐背)精品文档2、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古诗写农民伯伯是怎样辛辛苦苦种粮食的:出示课题,锄:金字旁,右边一个"助":"锄"就是锄头,一种农民劳动用的工具;禾:是禾苗,庄稼的苗苗。

3、谁知道"锄禾"的意思?看图说:锄禾就是给禾苗除草、松土。

4、这首诗是古时候--位大诗人写的,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会背这首诗,你们想学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观察投影片;2、学生白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并划出新词。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评价。

'4、教学生字:你是怎么学会这个字的。

盘:教学皿字底。

餐:上下结构,食部。

重点书空。

皆:上下结构,上面是"比",下面是"白"。

辛:上下结构,立字头。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诗意。

1.看图说话,理解第1行诗。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2)什么时候,农民伯伯在锄禾?你从图上哪里看出来?从诗句中哪里看出?教学"日当午"的意思:"日"就是太阳,"当午"就是中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