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XX污水处理厂监理大纲

最新XX污水处理厂监理大纲

施工监理大纲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工程特点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土建、厂外管网工程2、工程地址:XX市东郊南牛寺村3、招标单位XX市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筹建处4、工程概况:XX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位于南牛寺村以西,东靠三环路约420m,西依浐河316.5m,南距陇海铁路130.4m。

工程总规模:污水处理部分20万吨/日,回用水处理部分10万吨/日。

一期工程规模:污水处理部分10万吨/日,回用水处理部分5万吨/日。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氧化沟工艺,主要构筑物包括:粗格栅及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配水井、厌氧池及氧化沟、终沉池、紫外线消毒渠、污泥泵房;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离心浓缩和脱水工艺。

主要构建筑物包括:污泥平衡池、污泥脱水机房;回用水采用絮凝+高密度沉淀+气水反冲洗过滤的处理工艺。

主要构建筑物包括:回用水提升泵房、反应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加氯加药间、废水调节池等。

本工程污水、污泥及回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主要构建物概述:(1)、粗格栅及污水提升泵房粗格栅间由四条宽1.0m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直壁平行渠道组成,近期设计二条渠道各装有格栅除污机一台,选用高链式机械格栅除污机。

每台除污机前后加装手动方闸板。

栅渣由一台无轴螺旋压实输送机脱水收集后运往厂外填埋。

提升泵房采用半地下式污水泵站,其中地下部分为钢筋砼矩形集水池,地上部分为梁柱结构,不设维护结构。

选用潜污泵,安装于集水池内,地面部分作检修之用。

泵房尺寸17.6×8m地下8.45m,地上4.5m。

潜污泵4台,其中3用1备。

提升泵房同进水控制井、粗格栅合建,污水提升后通过管道进入沉砂池。

(2)细格栅及沉砂池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均为钢筋砼结构,一、二期合建。

细格栅间尺寸16.1×15.3m,沉砂池38.0×24.9m,池深6.2m。

细格栅由四条宽1.4m钢筋砼直壁式平行渠道,一期两条渠道上各安装一台螺旋式格栅,格栅安装段渠宽1.84m。

栅渣由一台无轴螺旋输送机收集后运往厂外填埋。

曝气沉砂池一组分两格,每格宽度4.8m,有效水深2.0m,池长38m,水平流速0.09m/s,最大流量时污水停留时间7min,平均流量时10.5min。

油脂、浮渣由吸渣机上的撇渣刮板刮至池进水端的两个吸脂室后,分别两台螺旋输送机送至池外栅斗。

曝气池采用粗气泡曝气器,曝气空气量1410m3/h,曝气量标准0.22m3/m3,配鼓风机两台,一用一备。

设桥式吸砂刮渣机一套,跨度10.3m,配两台吸砂泵及刮渣提耙装置。

池底沉砂经吸砂泵抽吸至池侧集砂槽,然后自流至砂水分离器。

池外配砂水分离器一套,曝气沉砂池的鼓风机房建于细格栅间下。

(3)ORBAL氧化沟及厌氧池氧化沟共四组,每组有效容积18745m3,每组池宽53.2m,沟长112.2m,有效水深4.5m。

每组外沟设单轴式曝气转盘4套,直径φ1400mm,碟片40片,长度为 9.5m。

外沟设两套二轴式曝气转盘,与中沟合用,外沟碟片40片,中沟17片。

中沟与内沟采用二轴式曝气转盘4台,直径φ1400mm,中沟蝶片17片,长度为8m,内沟蝶片13片,长度为5.5m。

每组池设有潜水推进器10台。

厌氧选择池置于ORBAL氧化沟中心岛,共四座,每座尺寸为58.15×5.4,有效水深4.5m,有效总容积5652m3,每座配有四台潜水搅拌器,每台搅拌器的功率为2.5kw。

(4)终沉池终沉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φ42m直径钢筋砼圆形沉淀池4座,每座与一组氧化沟对应,池内设中心驱动单管吸泥机。

(5)紫外线消毒池钢筋砼紫外线消毒池1组,池内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2套,采用波长254mm的低压或中压水银弧灯紫外线消毒设备。

每套含灯管176只,自动水位控制器和缓流器各2套。

(6)配水井及污泥泵房污泥泵房由两座地下钢筋砼结构组成,每座对应两座终沉池,污泥泵房与终沉池配水井合建,每座尺寸11.8×9.0×7.54m,内设回流污泥潜污泵3台,两用一备。

剩余污泥潜水泵1台(7)污泥平衡池污泥平衡池位于连续运转的污泥泵房和污泥脱水机房之间,起调节和平衡二者污泥量的作用,同时接纳厂区中水处理系统排泥。

平衡池为直径12m钢筋砼结构贮泥池一座,有效水深5.0m,内设潜水搅拌曝气器一台。

(8)污泥脱水机房污泥脱水机房设计一座,具体尺寸48×15×14m,一次性建成。

内设浓缩机和脱水离心机各三台,二用一备,予留远期二台脱水机位置。

螺旋输送机1台。

全自动投药装置两套,内含计量泵等。

(9)回用水提升泵房回用水提升泵房采用半地下式污水泵站,其中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矩形集水池,地上部分为砖混结构,平面尺寸11.6×11.0m,地下4.8m,地面以上4.6m。

泵房内近期安装潜污泵三台,两用一备。

预留远期两台泵位。

(10)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池沉淀池分前絮凝区、混合反应区、推流反应区、斜管沉淀区、后絮凝区五部分。

絮凝沉淀池总平面尺寸24.75×26.40m,前絮凝反应区池高7.25m,水深4.5m,其余池高5.80m,水深5.4m。

斜管类型为六角蜂窝形,水力系数10.8。

污泥螺杆泵共六台,每格三台,其中一台回流,一台排泥,一台备用。

(11)V型滤池V型滤池采用单层均质石英砂滤料将沉淀池出水进行过滤,V 型滤池外围护结构平面尺寸46.2×32.5m。

反冲冼水泵采用自藕式潜水泵,配置三台,气水反冲时开启一台,单独水冲时开启两台,备用一台。

反冲洗鼓风机采用罗茨鼓风机,两台,一用一备。

(12)清水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清水池平面尺寸35×35m,有效水深 4.7m,总容积5000m3。

主要进行调节水量,平衡回用水处理量与回用水用户用水量的的不均衡性,同时使处理后的污水在出厂前与氯气有足够的接触时间,保证灭菌效果。

(13)回用水送水泵房回用水送水泵房采用半地下式,地下3.8m为钢筋砼结构,地上4.8m为框架结构,平面尺寸27×9m。

泵房内近期安装回用电厂的卧式离心清水泵三台,两用一备。

并预留远期两台泵位,(14)加氯加药间加氯间建筑面积275.58m2,框架结构,加氯间内安装真空氯机三台,两用一备,加氯能力20Kg/h,前加氯量5mg/l。

配套1T氯瓶22个,漏氯吸收装置一套,吸收能力500Kg/h。

加药间建筑平面尺寸24×12m,框架结构。

PAC采用钢砼溶药池溶药,配置浓度0.2%,投加浓度0.1%,隔膜计量泵投加,共设置四座溶药池,单池尺寸3×3×2.75m,安装一台搅拌器。

近期配套隔膜计量泵两种型号共四台。

两用两备。

远期再增加四台。

PAM采用连续式全自动溶药制备系统,螺杆泵投加,近期安装一套制备系统。

配套螺杆泵五台,四用一备。

(15)综合楼综合楼建筑面积3158.1m2,平面呈“L”型,办公楼主入口位于南侧,一层为门厅,展示厅,化验室等;二层为党、政、工、团、会议室和财务办公用房;三层为厂内技术业务用房。

±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93.20m,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主体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16)变配电室变配电室建筑总平面383.3m3,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自控、仪表部分概述本工程配置一套集散式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仪表检测设备,对污水处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

(1)计算机监控系统本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负责全厂生产过程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采用IPC+PLC结构的DCS形式,由中控室监控系统、PLC现场控制站,以及通讯网络构成。

中控室主要包括:IPC监控计算机,IPC 管理计算机,工程师站,大型模似屏,UPS电源等。

PLC现场控制站分别设在污水处理厂各工艺区现场,主要由PLC机柜、可编程控制器等组成。

(2)PCL现场控制站PLC现场控制站设置在各区域控制室,控制站配有通讯接口,通过工业以太网与中控室监控工作站以及与其他控制站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本工程共设有5个PLC现场主控制站,用于实现各功能单元的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PLC1控制站设置在污水提升泵房,该控制站主要负责采集粗格栅、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工艺过参数和设备监控。

PLC2控制站设置在变配电控制室,该控制站主要负责厌氧池、氧化沟、污泥泵房、沉淀池、回用水提升泵房的工艺过程参数和设备监控。

PLC3控制站设置在污泥脱水机房控制室,该控制站负责采集污脱机房、污泥平衡池、巴氏计量槽的工艺过程参数和设备监控。

PLC4控制站设置在滤池控制室,该控制站负责采集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的工艺过程参数和设备监控。

PLC5控制站设置在回用水送水泵房控制室,主要采集回用水送水泵房、清水池、加氯加药间的工程过程参数以及设备状态监控。

检测仪表选型采取压力、流量、液位等常规参数测量仪表以国产仪表为主,溶解氧、污泥浓度、浊度等水质分析仪表以进口仪表为主的原则。

具体布置详见施工图。

电气部分概述:本工程为大中城市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供电负荷为二类电力负荷,因此采用专用的双电源供电,一用一备。

专供专线电源由位于污水厂南约4.2公里的铲河变电所供一回路10kv专用线路。

另一路由水沟变电所距污水厂5公里供出一回路10kV专用线路,采用架空线路引至污水处理厂外。

本工程采用10kV受电380/220V配电,污水处理10k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10kV的两路供电电源分别接在两段母线上。

两路电源采用一路工作一路备用,母线分段开关合闸运行。

全厂各构筑物的配电按放射式布置,选用两台2000kVA干式变压器,两台同时工作,负荷率为75%。

根据工艺流程等特点。

在厂内设置4套马达控制中心。

MCC1设置在提升泵房配电室内,为提升泵房、粗、细格栅、沉砂池的设备配电。

MCC2设置在变配电室,为氧化沟、沉淀池、污泥泵房、回用水提升泵房的设备配电。

MCC3设置在污泥脱水机房,为污泥脱水机房、污泥平衡池、紫外线消毒池的设备进行配电。

MCC4设置在回用水送水泵房内,为加氯间、滤池、高密度沉淀池、回用水送水泵房的设备配电。

本工程采用高供计专用计量型式,在高压配电系统设专用计量柜,内装0.2级CT和PT,在柜内的继电器小室内装有功和无功复费率电度表,可将每天的时段分为高峰、低谷、平段三个段时分别计量。

为保证功率因数在0.95以上,采用低压电气电容器集中动态自动补偿。

高压开关设备分就地和远距离控制两种方式,在高压开关柜内采用微机型综合保护装置,完成主设备的各种保护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