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公司简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5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5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吉利将继续贯彻“人才与创新”的成功关键因素,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开展“元动力”工程,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选择吉利的原因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
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
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
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吉利汽车集团的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
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吉利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
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⑴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
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
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⑵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
例如,挪威法律认为购物印花、竞赛、赠奖等是不适当或不公平的促销手段而禁止采用。
泰国规定食品加工业主必须用全国性品牌销售低价品牌的食品,以保证低收入者能从市场上买到经济实惠的产品。
印度规定食品公司在推出与市场上已有品牌类似的新品牌时,如推出另一种可乐饮料或大米品牌时,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
⑶保护社会利益,以防不受限制的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
一些新立法及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企业收取其产品或其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2.政府执法机构力量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特别是“入世”前后,为保证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中国政府已经建立、清理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
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其结果必将使执法机构越来越健全完善,执法力度也将越来越严格。
所有这些都是在中国进行营销的企业必须给予重视的重要政治法律环境趋势。
3政府对吉利采取扶持,给与物质,政策上的支持。
例如,2005年10月吉利汽车先后宣布将在甘肃兰州和湖南湘潭各建设一个生产基地。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
以兰州项目为例,该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双方各持57.5%和42.5%的股权,其中吉利方面以固定资产、技术使用和现金做投资,兰州市政府则只作现金投入,也就是说兰州市政府将掏出至少1.7亿元的“真金白银”。
也就是说吉利是以极少的资金投入获得了扩张。
(二)经济环境因素在内地经济型轿车销量不如人意的大背景下,以之为主要产品的吉利汽车(0175.HK)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日前,吉利汽车公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8241.6万港元,较2006年同期1.21亿港元下降31.9%;期内营业额6563.8万港元,2006年同期为6933.1万港元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洪少伦指出:上半年盈利大幅下跌,由多个原因造成。
一是与英国锰铜新成立的合营公司有较大的前期投资,合营公司亏损约340万港元。
二是吉利汽车旗下联营汽车制造公司的毛利率明显下跌:由2006年上半年的16.9%跌至9.4%。
导致毛利润下降也源自二方面:旧款小型车价格下降;新推出的高价车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高价车的生产规模较小、且成本较高。
对此,吉利汽车下调了全年的汽车销量目标:由此前的24万辆降低至19万辆,但仍较2006年上半年增长16%。
但洪少伦称:19万辆销售目标中,有65%为高价车;此外,公司全年出口轿车2万辆目标不变。
吉利汽车能够迅速做到目前这样的规模,是因为顽强的吉利人找准了他们的市场新坐标:服务营销。
对于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打品牌战也好,打价格战也罢,产品有形部分的价值在消费品价值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而无形产品价值及产品无形部分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吉利人明智地选择了服务营销。
说其明智,是因为就服务的质量、服务的价值、服务的手段、服务的体系而言,无论是汽车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字辈,在服务这道坎面前,大家是平等的,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笨鸟先飞的启迪,龟兔赛跑的哲理,这些都可以在吉利汽车售后服务中找到注解。
(三)技术环境因素技术的发展从多个方面影响到市场营销。
它影响到竞争的性质,为一个组织或整个创造出新的竞争者。
如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打击了真空管,复印机打击了复写纸等。
有人把技术的发展称为“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它创造了一些新的产业部门,也毁灭了一些旧的产业部门。
它可以使一个组织降低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率,获得超过其竞争者的竞争优势。
它可以影响到整个营销组合,包括企业的产品、分销方式、促销和定价活动,引起商品零售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推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技术进步产生的长期、重大影响往往是难以预见的。
例如避孕药导致家庭规模变小、更多的婚后职业妇女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结果是引起了市场需求的变化,给汽车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旅馆业和日托业等创造了市场机会。
技术发明并不是定期出现的。
在两次重大发明支配的时间间隔里,经济可能出现停滞。
例如,铁路行业曾引起大量投资,随后投资不足,直到汽车行业问世;收音机的发明也曾引起大量投资,随后投资不足,直到电视机问世。
营销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技术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空间技术等领域的进步,了解新技术如何能为人类需要服务,以促进本企业的技术进步。
营销人员还应与研究开发人员密切合作,更多地鼓励面向市场的研究,同时也必须警惕技术发明危害到使用者,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怀疑甚至抵制。
(四)社会因素1.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节能环保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2.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在新的起点上形成新的发展机制。
这既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4.进一步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5.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开发环保科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设备、环境服务等产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提高环保效率和水平,以增加投资、带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惩违法排污和环境违法行为。
吉利汽车集团的微观环境分析(一)企业内部1.人力资源从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李书福在实践中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吉利提倡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从广大员工中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
上世纪90年代末,吉利在临海划地建校,办起了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等职业学校。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扩大,吉利又投巨资,陆续在北京昌平办起了“北京吉利大学”,在海南办起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在杭州办起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并将在湖南创办“湖南大学湘江学院”,涵盖了从中职中专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办学层次,吉利也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企业创办出如此完备的教育体系,这在中国可谓只有吉利集团此一家。
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000余名,其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两千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来的就占了40%以上。
2.物质资源吉利用户提供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
并且为用户提供2年的免费维修服务,供应最低价格的配件。
3.知识资源“311”模式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3”代表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主要是《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等;第1个“1”代表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第2个“1”代表的是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