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高一语文期中(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命题人:石油中学 石 磊第I 卷(选择题30分)说明:命题目的两点,其一,尽量紧扣课本,结合所学知识,以期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其二,以高考题模式命题,让高一学生尽快熟悉高考模式。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膺.(y īng) 不稂不莠.(liáng) 百舸.争流(g ě) 蹉.跌(chu ō)B .挥斥芳遒.(qiú) 不容置喙.(huì) 暴殄.天物(ti ǎn) 隽.永(juàn)C .沉滓.泛起(z ǎi) 安然无恙.(yàn) 鞭辟.入里(bì) 踟躇.(chú)D .便.宜行事(pián) 草菅.人命(ji ān) 惨绝人寰.(yuán) 侈.淡(ch ǐ)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 、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摩4. 下列各句句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的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D. 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二. 阅读下面一段科技现代文,完成5~7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杭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

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

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

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

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千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5. 根据文义,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 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 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 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6. 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 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 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 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7.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 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C. 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D. 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亦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C.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

(肆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以.大易小,甚善。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 夜缒而出,见.秦伯。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失其.所以,不知其.有敢不尽力者乎?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有深明大义和扞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战争。

第II卷(非选择题90分)四.1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每句5分,共10分)(1)焉用亡郑以陪邻?(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五.阅读下面诗段,完成12—14题,(共11分)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3分)(1)(2)(3)13.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4分)(1)(2)(3)(4)14.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4分)答:六.默写(任选其一,5分)15.(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2).,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16.(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三国的名句。

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

”这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

七. 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23分)①记得祥林嫂曾执着地问过,人,到底是有没有“魂”的?当时的祥林嫂,已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如此麻木的人儿,竟也询问起“魂”来,可见,这东西实在是重要得很!②人,其实是有魂的。

如果一个人失了魂,那么,便只剩了具空壳,活起来是很没劲、很无聊的。

而“魂”这东西,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时失了魂,却还甲。

③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这是岳大元帅的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共产党人夏明翰的魂;还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则是雷锋的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了我们的民族魂,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滚滚的历史长河,走向文明,走向昌盛。

他们虽然都死了,可他们的魂依然活着,成为我们的脊梁。

④不仅仅是人死了才能有魂;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

英雄徐洪刚那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沥血追歹徒的精神,便是他的魂;青年志愿者们热心为社会服务,奉献社会的一片爱心,这,也是他们的魂……⑤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却失去了这宝贵的魂:孕妇受辱,围观者甚众,却都“木刻”似的;眼见救人的勇士求助,却浑似不见一般;病者横于闹市,过者达百余人,却都袖手旁观……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令人忿忿然。

若鲁提辖大官人亲历,不免又要叉开五指,或者挥起大拳头了。

⑥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伟人的话没有错,人本身不能永恒,只有人的精神才能永恒!⑦丢了魂怎么办?要紧的是努力地寻回来。

仔细想来,祥林嫂其实并未“麻木”而至于“不仁”,至少,她已有意无意地意识到自己失却了“魂”,尽管她所谓的“魂”实属子虚乌有。

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失却了至关重要的魂却还懵懵懂懂而不自知,这才是不得了的呢。

⑧按迷信的说法,人若丢了“魂”,便乙,神志不清,是必须及时地“叫”、“叫”,将“魂”叫回来,若时间长了,这“魂”便很难回归本身。

迷信不可信,但有时却可以从中悟出些道理。

对我们有些人,也该“及时”地“叫”一“叫”:“魂兮,归来!”17. 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

(4分)A. 六神无主B. 不以为然C. 浑然不觉D. 茫然若失答:甲乙18. 第④段中写“徐洪刚”“青年志愿者们”是为了证明()(3分)A. 当代青年也是有魂的B. 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C. 活着的人与死了的人的魂的含义不一样D. 个人有魂,集体也有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