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
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B.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解决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C.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都对文化泛娱乐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将会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分析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的倾向,为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提供了内在依据。
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形式,重点剖析了其大行其道的原因和具体危害。
C. 文章第三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泛娱乐化危害之后,指出了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它往往使厚重的文化更有亲和力,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B. 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受到侵蚀带来了文化泛娱乐化问题的出现。
C. 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来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不良趋势。
D. 只要文化消费者共同努力,自觉抵制那些恶俗的文化,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的空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造心毕淑敏蜜蜂会造蜂巢。
蚂蚁会造蚁穴。
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
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
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
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
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
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
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
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
造心要有手艺。
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
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
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
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
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
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
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
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
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
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
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
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
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
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种金属。
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
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
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
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
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
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
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
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
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
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
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
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
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
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
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会有台风,会有巨涛。
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选自《百年中国性灵散文》,有删节)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B.“心可以很硬”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排比、借代、夸张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这里的“心”指人的精神世界,包含品格、智慧、情操等,在文中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D.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E.本文意象新奇、联想丰富、文笔灵动,是一篇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
5.请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上赏析画线句“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他们建设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养老服务平台,有需要的老人只需要拨打一个服务热线电话,或者是通过网上下单,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
通过“互联网+”把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