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混凝土外加济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8000m2。
为一个单体工程,羽毛球中心地下为一层、地上局部二层。
羽毛球中心基础形式为柱下承台、筏板基础,基础筏板厚度 350mm。
根据后浇带分成若干个流水施工段。
一个基础流水段一次性浇筑砼方量约2000立方,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三、施工布署1.施工段划分:根据施工布置,基础部分将分成若干个施工段,施工段划分根据后浇带区分。
混凝土材料:基础及主体结构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承台及主楼基础底板为C35P8。
根据建设单位合同要求,使用的水泥为海螺水泥和泰安水泥3.混凝土输送:混凝土罐车运输至工地,地泵或汽车泵输送至浇筑部位。
基础底板施工时,选用二台汽车泵输送。
并根据需要可相应配备汽车泵输送。
以确保大体积砼一次性完成。
四、混凝土施工基础底板施工:1、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筏板350mm厚、承台900、1600、1800、2000、2400、3200mm厚.由于该底板面积较大,结构厚实,形体大,混凝土数量多,标号高,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除满足强度、刚度、整体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得考虑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结构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因此,除了在设计构造方面采取措施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发生贯穿性裂缝,以确保结构的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确定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通过管道送到浇筑地点。
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混凝土。
根据设计要求,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较高,清除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等产生的裂缝,提高防水,防渗等性能,采用UEA-Ⅳ膨胀混凝土,掺入比例为10%~12%,掺入UEA-Ⅳ,必须搅拌均匀。
浇筑底板应一次性连续浇筑。
原材料要求:①不得使用刚出厂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水泥品种、标号应统一。
不得两厂家出产的水泥混用。
②使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应为2.6~3.1,含泥量不大于2%。
③使用石子最大尺寸不得大于泵送管径的1/3,一般采用5~30mm,级配良好的碎石,含泥量要<1.0%,针片状含量要<10%。
④泵送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必须检验合格,并经实践证明用之有效的品种,外加料应采用FN矿粉。
⑤水采用自来水或洁净地下水。
3、混凝土的拌制砼采用商品混凝土,一台输送泵,砼搅拌要求厂方严格控制好配合比及混凝土坍落度。
4、混凝土的要求①为防止混凝土中个别大于规定的石子影响混凝土的泵送,在泵车的混凝土进料斗上口应加格子不大于石料规格要求的筛子,把大石子筛出,该筛子应经常清理,以防堵塞。
②加强调度指挥,防止停料引起停泵时间过长引起堵泵,同时加强泵车与管道的检查。
遇有异常立即停泵检查,但停泵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以防止堵泵。
③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方法可有多种,但根据现拌混凝土的大流态性的特点宜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不产生冷接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定为3小时,要求商品混凝土站通过试验确定缓凝剂的掺量。
5、混凝土的振捣由于大流态混凝土在下料处插入振动器所形成自然坡度可达1:7.6,即在1m高度内可溜7.6m远,所以应在斜坡前后设置二道振动器。
第一道布置在卸料点,即坡顶。
以保证上部混凝土的密度;第二道设在混凝土坡脚处。
以保证下底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
1.6米以上厚的基础底板分三层以上浇筑,每层0.5米,每层混凝土覆盖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输送端的每个作业面后设三根振捣棒,先分别在斜面上、中、下三处同时振捣摊平,后再全面振捣,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不得大于500 mm,既要保证振捣密实,又要避免过振造成漏浆跑浆。
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测平,用小白线严格控制板面标高和表面平整。
振动器应垂直振捣,快插慢拔,振捣时间宜掌握到20~30s,振动器的移动距离一般为500~600mm。
对浇捣好的混凝土,在振动分限以前给予二次振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应优先采用。
采用二次振捣的时间应超过试验规定。
6、施工缝的留置:基础底板上根据后浇带留置水平施工缝;外墙第一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于基础底板表面300 mm的墙上留成平缝,中间设置一道300*3厚的止水钢板,内墙留置在基础底板上皮。
竖向施工缝设在设计预留的混凝土后浇带处。
7、试块留置:按规范要求,应每500 m3留置2组抗渗试块,一次浇筑500~1000 m3的每200 m3留置1组抗压试块。
8、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混凝土的泌水和浮浆混凝土顺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随着混凝土浇筑前进,被推至顶部,通过预留的集水坑排出。
当混凝土坡氏至顶端时,要从顶端往回浇筑混凝土,与原斜坡形成一个集水沟,再从两侧加强混凝土的浇筑强度。
集水沟就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再用小轴流泵及时排出,以最后排除所有的泌水。
9、混凝土表面处理及养护混凝土采用缓凝剂后,初凝时间延至3h。
当混凝土浇筑完后,因其表面水泥浆较厚,要作认真处理。
一般在2h后用长刮尺按照标高(测量配合)刮平。
在初凝前用机械打麿机打磨二遍,以闭合收水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温度升高,一般在浇捣后3~4d内达到最高值。
根据要求,混凝土中心温度比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得大于25℃,所以必须采取保温养护。
所需的保温覆盖材料厚度必须经过计算决定,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不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差也不应超过25℃。
养护时间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差<25℃为止。
砼浇筑完毕后进行覆盖,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10、混凝土测温1、根据浇筑混凝土时的大气温度资料及水泥所产生的水化热预测底板中心最高温度可达50℃,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3∽4天内。
2、根据风力、气温情况调整浇水次数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3、基础底板应每100 m2设测温点一个,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上,从平面上应包括中部和边角区,从高度上应包括底、中、上三个部位。
4、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后期降温较慢的特点,测温采用先频后疏的原则,测温从覆盖养护后开始,每3小时测一次,5天后每4小时测一次,7天后每6小时测一次,当各部位混凝土养护温度与环境温度的误差均不大于25℃,可以撤除保温材料时,方可结束测温。
12、质量记录:①测温人员要按时测温,如实记录,签字整齐,测温结束后要及时上交主管工程师进行归档。
②应如实记录裂缝观察情况,并及时归档。
五、后浇带:设计要求:沉降后浇带在顶板浇注混凝土两个月后进行封闭,后浇带采用比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提高一级的掺有微膨胀剂的无收缩混凝土封闭。
(1)后浇带在楼板浇筑后即用胶合板覆盖严密,以防施工垃圾掉入。
(2)后浇带在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封闭。
(3)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浮浆、松散混凝土剔凿,并认真清理、检查止水带安放情况,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刷混凝土界面剂。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覆盖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六、质量要求1.对于到场的混凝土应进行抽检,坍落度过大过小拒收,一般到场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l6O±10mm。
2.严禁向砼拌合物中任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的错误做法。
正常施工时应保持连续泵送,遇供料不及时或作业面上需要暂停的情况,宜降低泵送速度,维持连续泵送,尽量避免泵送中断。
泵管发生堵塞时,应及时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待卸压后拆管排除。
3.底板混凝土浇筑面的标高,严格按放线人员测定的标高来控制。
4.混凝土不应有过振、漏振现象。
5.在浇筑导墙混凝土时,确保墙体混凝土高度300MM。
6.混凝土振捣工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进入施工现场,振捣工须戴绝缘手套,穿胶鞋等防护用品。
7.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派2~3人看模、看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管架子的搭设要与钢筋分开,保证泵管的振动不会使钢筋移位。
9.集水坑底模采用钢丝网,当混凝土浇筑后,将表面的浆抹平压实。
10.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允许上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
11.在混凝土放料、浇筑过程中,特别注意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严禁混合泵送。
12.导墙混凝土可采用塔吊浇筑。
13.混凝土测温管,孔深1/2板厚。
厚大的底板应在底板的上、中部增设一层或两层测温点,以掌握混凝±的内部温度,测孔垂直于板面。
具体测温按表l-9要求实施:测温项目测温次数室外气温及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即8:00、14:00、20:00、2:00)此外还需要测量最高、最低气温混凝土出罐、入模温度每2h一次终凝前混凝土温度每2h一次七、安全施工措施:一、安全常识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禁止吸烟。
2、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带病作业。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二、作业安全1、振捣手在使用振动棒作业时,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穿好胶鞋。
振动棒严禁在钢筋上,愣别振捣,避免把电机烧毁。
2、振动器应放置在固定的架子上,不得扎在钢筋上,不准拖拉。
3、振动棒严禁在钢筋上,愣别振捣,避免把电机烧毁。
4、振动器、振动棒的电源线路必须完整,严禁使用有破损的电缆。
5、作业人员禁止用湿手开或关电源,以防触电。
6、作业时,临边防护必须完整、有效,严禁无防护作业。
7、砼泵输送砼时,管道接头严密、牢固,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压,检修必须卸压;立管与楼层预留洞用木楔卡牢,钢管固定。
8、砼浇筑时,采用布料杆布料,布料杆固定架采用直径φ48.5的钢管搭设,横立杆间距均为1500,布料杆底座与固定架用钢管固定牢固,保证砼输送时,布料杆稳定、不摇晃、不倾斜。
9、基础砼浇注时,基槽四周临边防护完整,上下走人行马道,在槽边不得向槽里投掷物体。
10、利用塔吊吊运物体时,起吊吊钩吊起超过头部方可松手、超过障碍物以上的允许高度,才能行车或转臂;吊物下落时,施工人员不得站在吊物下,待吊物下落距地1m左右时,作业人员过去扶稳吊物,缓缓落地。
11、在运输、浇灌的同时,有落地灰要及时回收利用,并且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