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图是漫画《海王星的发现》,漫画中科学家的望远镜并不是望向太空,而是对准一本书,那是因为他在这本书里“发现”了( ) A.自由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加速度定律D.万有引力定律2.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为驱散这一“乌云”()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C.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3.达尔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主要是因为( )A.达尔文和牛顿分别在生物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B.达尔文和牛顿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C.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D.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它( ) A.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B.主要解释了宏观世界里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5.右图是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穿越时空的爱恋》的剧照,讲述一只神奇的“游梦仙枕”将两位年轻美丽的现代女性从当代的国际大都会,带到了明朝的朱元璋时代,两位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强烈地抨击着戒律森严的古代宫闱……这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盛行一时,能为这类作品和节目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空间控制理论B.相对论C.基因改造工程D.量子理论6.某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对17世纪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研究,搜集到以下结论,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①林耐对动植物分类,确定为四级②细胞学说的创立③巴斯德的实验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④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出现⑤人猿同祖论进一步确立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7.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意义不.包括( )A.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B.确立了科学的生物观C.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D.是生物学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8.有一句广告词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水让‘他’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亮了世界。
”这个“他”及其发明是指( )A.瓦特和万能蒸汽机B.史蒂芬孙和火车机车C.富尔顿和汽船D.卡尔·本茨和汽车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国家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是(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②内燃机的创制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④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促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 D.①②③④12.“申江好,电线疾雷霆。
万里语言同面晤,重洋信息霎时听。
……”该词描写的情形是哪一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A.爱迪生B.卡尔·本茨C.贝尔D.马可尼13.下列对图一、图二、图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14.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表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数字化B.多元化C.网络化D.日常化15.观察下列四幅图,它们最能反映( )A.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B.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16.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D.卢梭及其《社会契约论》17. “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齐推翻。
”材料中“旧科学的概念”是指(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牛顿的经典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18. 右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为纪念某科学理论诞生100周年,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
与之相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19. 某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对17世纪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研究,搜集到以下结论,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①林耐对动植物分类,确定为四级②细胞学说的创立③巴斯德的实验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④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出现⑤人猿同祖论进一步确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20.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②“生命的共性是细胞”③“物质的辐射能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A.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爱因斯坦④牛顿B.①达尔文②施旺③普朗克④牛顿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21. 宗教势力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
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①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物说”②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④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23. “……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一现象开始于(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D.信息革命时期24. 在2009年11月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悉,截至9月末,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3.6亿。
下列哪一项发明为这一现象奠定了基础( )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电子计算机D.人造卫星25. 右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二、非选择题(26、27题各20分,共50分)26.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2: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3:请回答:(1)怎样理解材料1中“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6分)(2)根据材料2回答,你怎样理解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9分)(3)图一、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6分)(4)自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
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重大意义。
(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材料2: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3: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1)材料1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们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比蒸汽动力的优越之处。
(2分)(3)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大王”和“电力的火花”所带来的共同的社会作用。
(4分)(4)根据材料3,分析“地球村”的特点。
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8分)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