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4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4

一、品种介绍及选择 (1)(一)品种介绍 (1)(二)品种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育苗技术 (1)(一)育苗时间 (1)(二)苗圃准备 (1)(三)整地施肥 (1)(四)定植方法 (1)(五)苗期管理 (2)(六)促进花芽分化 (2)(七)苗期病虫害防治 (2)三、整地定植 (2)(一)整地要求 (2)(二)定植时间 (2)(三)定植方法 (2)四、大棚管理 (3)(一)缓苗管理 (3)(二)扣棚保温 (3)(四)植株调整 (3)(五)肥水管理 (3)(六)补光 (3)(七)喷施920 (3)五、采收技术 (3)六、病虫害防治 (4)七、注意要点 (5)(一)大棚草莓畸形果的成因与预防 (5)(二)草莓蜜蜂传粉技术 (5)一、品种介绍及选择(一)品种介绍红颜:日本品种,长势强,果实圆锥形,外观漂亮,香味浓郁,口感酸甜,风味好,硬度较大,深受消费者喜爱,多做采摘和高档礼品盒,缺点是繁苗困难、苗源紧张、不抗白粉病。

章姬:日本品种,长势强,果实长圆锥形,外观较好,香味浓,口感甜,味道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适合做采摘,缺点是果皮薄,易破,硬度较小,不耐贮运,不抗白粉病。

丰香:日本品种,草莓植株生长旺盛,叶片椭圆形,大而厚,浓绿。

果实呈锥形,一级序平均单果重26g,最大单果重45g,果整齐,果实鲜红,富有光泽,外观艳丽,果实酸甜适中,香味浓郁,品质极佳,是理想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甜查理:美国品种,长势健壮,果实圆锥形,外观整齐,香味较浓,甜酸,硬度大,多做超市销售,采摘、礼品盒也可以,抗白粉病,缺点是和日本品种相比口感偏酸、淡一些。

明宝:日本品种,结实率高,大果率高,畸形果少,果形为圆锥、色鲜红,果实含糖量,比宝交早生高,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品质上等,早熟性及抗病性优于宝交早生,抗白粉病及灰霉病,耐贮性差,产量平稳,适于促成栽培。

(二)品种选择大棚草莓一般采取促成或半促成栽培模式,所以要求品种休眠易打破,抗病性强。

应该选择浅休眠期、花芽分化早、采收期长、抗性强、口感好的大果型品种,如红颜、章姬、丰香、明宝、甜查理等品种。

二、育苗技术草莓利用匍匐茎繁殖具有保持品种特性、繁殖序数高、方法简单的特点,目前主要采用匍匐茎繁殖,还有组织培养的方式,但是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一般不建议采用。

(一)育苗时间:母株定植时间一般为3月中、下旬,应在4月份之前完成定植。

(二)苗圃准备:草莓根系浅,对土壤、水肥要求比较严格。

育苗圃应选择土地平整、肥沃,有水源条件且排水方便的地块,不选草莓连作田块。

(三)整地施肥:栽植前应深翻土地,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做成畦宽1米,沟宽30厘米,沟深25厘米。

整地后即可喷除草剂,用乙草胺防除杂草。

(四)定植方法:选无病虫害健壮母株,推荐使用草莓脱毒种苗或单独培养的母株,(上年结果草莓植株由于养分过分消耗,品种退化,不建议使用)在畦中央起垄单行栽培,株距50-55厘米,每亩株数为约800-1000株,栽植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原则。

栽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并在栽植垄上覆盖地膜保湿、增温。

(五)苗期管理:1、严格控制杂草,注意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枯叶,勤中耕松土,及时摘除果枝花枝。

2、注意引蔓,分布均匀,及时对新生苗进行压土,苗间距掌握在10厘米左右。

3、保持土壤湿润,天旱时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

浇后应及时松土。

高温季节抗旱应掌握“凉时、凉地、凉水”小水勤灌,做到沟系畅通,雨停水干。

4、匍匐茎抽生季节(5-7月)追肥2-3次,复合肥或尿素5-8公斤,浇水前或雨前撒施,7月份以后停止追肥,保证壮苗,促进花芽分化。

(六)促进花芽分化: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日照、氮素和激素等,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是:1、遮荫。

遮荫可维持较低温度,促进草莓花芽分化充分。

在8月份光照强、温度高时,用黑色遮阳网,在2米高处的平面上,遮住草莓苗,以满足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短日照和低温条件。

2、控氮素。

草莓花芽分化期间氮素过多,会引起植株徒长,致使花芽分化不充分,因此一般8月以后不再施用氮肥,或断根阻止根系对氮素的吸收。

3、控制赤霉素。

喷施赤霉素可促进草莓匍匐茎的发生和生长,但抑制花芽的形成,赤霉素浓度越高花芽分化越少。

因此,在育苗前期喷赤霉素,加速子苗的繁育,但后期一定要控制使用,以保证花芽的顺利分化。

(七)苗期病虫害防治:草莓苗期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黄萎病和斜纹夜蛾、地老虎、蚜虫等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喷药防治。

炭疽病、叶斑病:及时挖除病株、摘除病叶、病茎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可选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特别是在高温暴雨季节,每次暴雨前后。

黄萎病:发现病株及时拨除,并用黄萎灵1000倍液进浇施2-3次,每隔7~10天一次。

斜纹夜蛾:可选用15%安打3000倍液,48%乐斯本1000倍液,或40%毒死蜱1000倍液进行防治。

地老虎:将鲜菜叶切碎或米糠炒香,拌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傍晚时撒施苗地诱杀,或48%乐斯本800倍喷施浇灌防治。

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l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防治。

三、整地定植(一)整地要求:定植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深翻同时亩施腐熟有机3000~4000kg,复合肥50~60kg作基肥,然后南北向起垄,要求垄宽50cm 垄高25cm 沟宽20cm。

整地完毕后及时在垄上覆盖地膜。

(二)定植时间:大棚栽培定植时间为9月中旬,9月下旬前完成定植。

(三)定植方法:定植采用每垄两行,株行距为15×35cm,三角形栽植,定植时“弓”背统一朝外,要求“深不埋心,浅不漏根”,亩栽8000-9000株。

四、大棚管理(一)缓苗管理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一般栽后10天左右成活,成活后及时做好补苗工作、经常摘除枯、老、病叶等。

(二)扣棚保温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覆膜保温。

当气温继续下降至夜间低于5度时,在大棚内应加扣套棚或加温。

(三)温湿度管理草莓生长发育各时期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温后应尽可能予以满足。

由于大棚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连续不断、交叉进行,故在显蕾后一般白天保持24度~28度,夜间6度~8度,高于30度或低于5度都不利于草莓的开花结果。

大棚内空气湿度甚高,特别是清晨至上午或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可达95~100%,有碍开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烂果严重,故除垄畦覆盖黑地膜外,在垄沟底还应加铺稻草,用以阻止水分蒸发,晴天9时左右应进行背风向单面裙带通风,使棚内湿度下降至75%以下。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18℃,力争棚内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

如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

棚内相对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过大过小均会影响革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具体温度可参照如下:现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对湿度80 %:现蕾至开花期间:白天22~28℃,晚上10℃,相对湿度70%;开花后:白天20~25℃,晚上5℃,相对湿度70%;结果后:白天15~25℃,晚上3~8℃,相对湿度80%。

(四)植株调整大棚保温后,会产生大量的匍匐茎和分蘖,要及时摘除病及时摘除老、衰、病叶。

(五)肥水管理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叶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要求。

在施肥品种上要掌握适氮增磷、钾。

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从上棚至现蕾,可10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开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可15 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

开花结果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酸水溶液,以提高授粉坐果率。

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丰莓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鲜美,商品价值高。

(六)补光寒冬季节,在小棚内每隔2米设置1个60瓦的灯炮进行加温补光,可使小棚内最低气温维持在5℃左右,采收期提前20天左右。

(七)喷施920一般于80%现蕾后喷施一次10-15ppm的赤霉酸。

15后天喷第二次,促进花柄伸长。

五、采收技术成熟的草莓浆果自然保鲜期只有1-3天,极易腐烂变质,要延长草莓的保鲜期,必须做到科学采收、分级包装和精心贮藏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一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其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它草莓果实。

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点前和傍晚,其它时间不能采收。

草莓果实的果皮极薄,采收时必须轻拿、轻摘、轻放,连同果柄一同采下,用指甲掐断果柄即可,摘一个放一个。

鲜食果果面有70%以上着色时即可采收,这种果实品质好,果形美,相对耐贮运;采收容器应用纸箱或塑料箱、竹编箱等,箱内要垫放柔软物。

六、病虫害防治虽然采用大棚种植草莓优点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棚内高温多湿,易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极有利的环境条件。

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实现大棚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如下:1.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

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

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200克对水75千克进行喷雾。

2.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

叶片上卷呈汤匙状。

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

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0.3度石硫合剂。

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等。

3. 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

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对策:于现蕾到开花期进行,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喷雾。

4. 根腐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

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