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策略研究

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策略研究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3.2.3佛教思想中的生态观
慈悲为怀,尊重自然与生命
慈悲为怀,不杀鸟兽,不折草木
第 三 章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的 生 态 观
遵从自然,不可强而行之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 居其一焉。”
节制欲望,适度为之
节俭、朴素、自律、除欲念
生态策略
第 一 章 绪 论
借鉴、应用
1.2.2借鉴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策略进行建筑实践
1.3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3.1国内研究动态 刘敦桢先生:《中国住宅概况》 陆元鼎先生:《中国民居》 《广东民居系列研究》 荆其敏先生:《中国传统民居》 《世界传统民居:生态家屋》 李 学:《江南民居的生态观和适应性生态技术初探》 赵雪亮:《生态视野:西北干热气候区生土聚落发展研究》 毛 刚: 《生态视野.西南高海拔山区聚落与建筑》
第 三 章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的 生 态 观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3.2.1儒家思想中的生态观
敬天畏天,遵循自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 三 章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的 生 态 观
中庸适度,合理节俭
“谷不可胜用也,鱼鳖不可胜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
埃及建筑师 哈桑· 法赛
“形式追随气候”
探索传统阿拉伯建筑生态策略
1.4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的限定 研究对象 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院落空间
1.4.2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第 一 章 绪 论
社会 人文
地理 气候
文献 研究 理论
实地 调研 比对
生态学
建筑学
解析
分析
1.5论文的框架
第一章
• 研究选题的缘起、意义 研究的思路方法 • 院落空间的起源 、发展 、构成、地域性差异 • 生态建筑学及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 传统民居院落例证及其生态策略的研究解析 • 当代建筑案例研究 及 对当代建筑创作的启示 • 结语
3.2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3.2.4风水堪舆中的生态观 察 勘 定
第 三 章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的 生 态 观


■顺应自然 ■重视环境
■实事求是 ■适度改造
■因地制宜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1.1布局上争取正南朝向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葡萄藤架 遮阳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2 新疆“阿克赛乃”、“阿以旺” 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2.3天窗引导气流、通风降温 4.1.2.4 因地制宜选择建材,兼具良好热工性能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热压作用下的通风模式
风压作用下的通风模式
田少民稠,布局紧凑,井窄楼高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4 皖南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4.2 紧缩院落尺度,增强遮阳效果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院落长宽比≈2:1
天井高宽比≈2:1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4 皖南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4.3 内设天井,界面通透,通风除潮 4.1.4.4 盆植花木,情景宜人
第二章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1院落空间的定义 《辞源》:院落:庭院。 《玉海》:堂下至门,谓之庭。 《玉篇》:庭,堂阶前也。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辞源》:院者,周垣也。 整体概念上院落空间 建筑、界面、庭院空间的一种组织体系 一种空间形态和组织关系 多种要素的统一 开敞 院落 围合 院落 情景 元素
1.1选题的缘起和背景
1.1.1现代化进程伴生的负面影响
A--能源短缺、环境破坏、气候改变 B—多元文化受到冲击与消融
需解决的问题
第 一 章 绪 论
1.1.2环境资源压力 与 建筑高能耗 1.2.1解析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所体现的生态策略
研究、归纳、提炼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通过天井通风
通透的门窗界面
4.2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思维策略分析
4.2.1系统整体的认知思维 天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天时 地利 人和
天人合一


自然 使用者 院落
4.2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思维策略分析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3西北下沉式窑洞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3.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4.1.3.2内向生长,节地省材,融入自然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下沉式窑洞院落
融入自然的建造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3西北下沉式窑洞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3.3依地维护,冬暖夏凉
第 二 章 传 统 院 落 的 空 间 解 析
界面
空间 周边
建筑
2.1传统院落空间概述
2.1.2院落空间的起源与发展
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 秦、汉、隋、唐 院落雏形 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最早的四合院建筑 院落组织布局进一步成熟、发展
第 二 章 传 统 院 落 的 空 间 解 析
“阿克塞乃”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阿以旺”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2 新疆“阿克赛乃”、“阿以旺” 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2.1 围合布置,防风避沙 4.1.2.2 收紧间距,加深出挑,增加庇荫面积与比例 侧窗应变 防风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人多地少,约束 布置疏散,只一层 组合紧凑,连接 较大。 建筑,占地面积大。 紧密,建2层,
院落布置
以 房 屋 , 墙 体 围 周边院墙高起,山 主要用以防风隔沙, 高墙密闭保护留守 合 , 墙 体 厚 实 , 墙高出屋面,加强 御寒,门窗格栅以 妇孺,内部为通风 较密闭。 安全防护,内部通 纸、纱糊裱。 除湿,门窗格栅通 透。 透无遮。 作 为 院 落 围 合 要 组成方形或南北短, 夏季获得通畅东南 夏季防晒防暑,可 素 的 房 屋 是 互 相 东西长的矩形院落, 风,冬季获得充足 产生阴凉的对流风, 分 离 的 , 南 向 面 各房屋互相连接, 日照,并避免西北 改善微气候。 向 院 落 敞 开 , 北 屋面搭接,紧包院 风侵袭。 向 开 小 窗 或 不 开 落,房屋均有前廊 窗 封 闭 布 置 。 外 或宽大前檐,有敞 包厚墙,院落大。 口厅。
4.2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思维策略分析
4.2.2 应变性、顺应性、因地制宜的思维
4.2.2.1建筑院落对外界环境的应变性思维 4.2.2.2建筑院落的因地制宜性思维
空间维度的应变 应对地域性差异 应对季节性差异
时间维度的应变 地点同,时间不同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恒定的室内环境调控
适中波动的室内环境调控
建立有梯度差异的气候缓冲区
室内空间 太阴 檐廊空间 院落空间 室外空间 太阳
少阴
少阳
4.3 传统院落空间的生态技术策略分析
4.3.1院落空间对日照的控制策略
4.3.1.1日照控制目标
北京四合院 皖南天井院 新疆阿以旺 广东围垅屋 亚热带,多云雾, 气候 大陆性气候,冬季 条件 寒冷,夏季稍热,空 气候温润,夏季湿 气干燥。 热。 夏季酷暑,庇荫 日照 冬季寒冷,日照诉 诉求 求强烈,以获取热量。防暑降温。 气候干旱炎热, 亚热带季风海 夏季酷暑,冬 洋性气候,夏 季寒冷。 季湿热 夏季避免暴晒, 夏季遮阴。 冬季适当纳阳。
2.3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地域性特点和差异
2.3.1建筑与气候、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如果我们想把房子正确设计建造好,就得从观察建造地点的 特点和气候开始,……很显然不同房子的设计应该适合各种不 同的气候。——维特鲁威
第 二 章 传 统 院 落 的 空 间 解 析
阳光
2.3.2结合气候设计的要素
降水
温度
北京四合院 与 皖南天井院 比对分析
措施比对说明 北京四合院 皖南天井院
冬季较冷 夏季湿热
北京四合院
皖南天井院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气候条件
冬季寒冷 夏季稍热
院落开敞,以充分 院落窄深,庭院面 纳阳 积小,庇荫防暑。
土地资源
围护结构
土地资源相对充 裕, 受约束小。
调整方位与 入院路径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1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4.1.1.2调整尺度,争取日照 D:H ≈ 3:1
第 四 章 与传 分统 析民 居 院 落 空 间 的 生 态 策 略
B:L ≈ 1:1
厢 房 避 让
4.1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生态特性分析
4.1.2 新疆“阿克赛乃”、“阿以旺” 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
明清时期
空前发展、成熟定型
2.2传统院落空间的构成分析
2.2.1围合要素 1、主体建筑 2、围墙 3、回廊 4、影壁
第 二 章 传 统 院 落 的 空 间 解 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