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
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整体的环境风貌特 色体现着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营造出独特的历 史感与场所感,反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一座城市 能够延续下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中历史物 质空间的遗存, 取决于以历史遗存为代表的城市文 脉的发展与继承。 2 .保护地方特色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 它是各自城市历史与文 化的积淀,是由市民从感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 传统院落是一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建筑空间形式, 是特定气候、地理条件下,人们运用特有的材料和 技术手段,利用或改造特定的自然地貌的结果,具 有明显的可辨性和可识别性, 同时也体现了独具特 色的民风民俗。在城市面貌逐渐趋同、地域特色逐 渐缺失的今天,一个城市只有保持它固有的特色, 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 3 .现代商旅需要 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始终处于变化发展 的状态。 传统建筑不会因为代表着过去而退出历史 舞台, 传统院落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 值,它的存在还可产生独特的商业价值。现阶段对 传统院落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形成传统文化保护街 区,通过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发展地方经济,带 动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以期有效地带动城市的发 展,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予传统院落新 的生命。 这是地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融合的必然 结果,也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策略。 本文系 2011 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与保护对策 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10 探析.中州 2.王建,张丽璐. 传统居住空间—“院落空间” 建设,2004.5 3 . 严敏. 对住宅院落空间的人文解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4.5 4.刘原平,谢娜.寻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源.山西建筑, 2009.3 5.杨海粟.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在当代语境下的转译.山西建筑, 2009.12 6 . 杜春兰. 地区特色与城市形态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8.6 7.陶春春.北京传统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北京规划建设, 2004.2
围合的实体元素,墙既完成了空间布局的四面封 闭,又明确地将空间内外分隔开。也就是说,对于 建筑实体而言,院落是开放的外部空间;对于建筑 群外部环境来说,院落又属于四周封闭的内部空 间。因此,院落是兼具内部与外部双重功能的复合 空间。室内与室外、建筑与自然、围合与开敞的模 糊不定,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人 类在与自然环境共生中, 不断认识自然和自我的过 程。 这种复合的特性是院落空间最为深刻的内在特 质, 也是中国传统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思想在建筑 中最典型的体现。 3 . 秩序性 传统民居院落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三合院,都 是以庭院为中心,南北向布置。这种空间安排体现 了一种自然的秩序, 意味着整个世界都被看成一种 具有方位感的结构空间, 不同的方向表现出不同的 意义,反映了宇宙四时变化的不同图景。 “家”在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同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根 深蒂固的伦理观念直观地影响着传统院落的空间布 局, “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 ,受中国古 代宗法制度的影响, 院落布局严格遵守家族伦理秩 序,包括与之相对应的院落尺度、建筑形制都要遵 循同样的秩序原则,同时院落还承载了亲情、乡 情、人情的和谐秩序。可见,秩序性决定了院落的 存在状态,是院落空间最本质的属性。 三、传统院落与城市空间 院落系统、胡同体系,构成了城市肌理的基本 骨架。如果把城市本身看做一个大系统,那么组成 这个系统的元素就是多个院落, 院落的风貌构成了 一个城市的风貌, 城市空间同时也就具备了院落空 间的普遍特性。 城市的形态既包括自然形态,也包括人文形 态;既有城市自身的表象特征,又涵盖城市纵深的 结构层次,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区域特色的形成。 中国城市的演变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的传统 文化尤其注重精神层面, 导致了传统城市中建筑单 体在城市中的个体地位并不重要, 而强调的是建筑 与建筑、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由此而产生的深 层次的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院落空间 对城市意象空间及区域特色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远比单纯的空间形态更为强大,意义更为深远。 四、城市传统院落空间的现实意义 1 .传承城市文脉 城市及其建筑是特定环境下历史文化的产物, 传统院落是人民群众生活起居的场所, 是城市与城
艺术与设计ˉ
ˉ ArtPan rama
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
文ˉ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ˉ张红松
中国传统院落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以庭 院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形式的雏形就已出现。可以 说,从有建筑开始就存在院落,且传统院落的发展 始终与传统建筑的发展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虽然 院落最初的功能仅是防御之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其形式与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并 成为传统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 传统院落空间的类型及布局特点 传统院落空间,多为由房屋和墙围合而成的合 院形式,中轴对称,内向封闭。最为常见的是四面 围合,也有的为三面围合,依此构建可按围合界面 将传统院落空间分为四合院和三合院两种典型类 型。受历史文化及地域差异的影响,院落的布局方 式、 建筑的围合形式以及房间的位置都呈现出较为 典型的空间结构特点。 以四合院为例, 它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为广泛 的一种院落形式,其形制规则严整,正房一般坐北 向南,两侧各设耳房,正房下方是东西向两两相对 的厢房;正房对面为倒座,有些设有影壁,中心空 间形成一个宽敞而完整的庭院。 每一个院落为一个 构成单元,多个院落的拼接叠加,形成多层次的空 间组合。 所有的构成要素均严格按南北轴线纵深布 局,所有的组合都按照统一的基本结构水平展开, 形成了一个明确的以轴线对位的空间结构, 主次明 晰,秩序统一。 传统院落空间的布局形式及序列关系表象层次 复杂,实则暗合法理。纵向发展的空间延伸了空间 感知的深度, 符合人在空间体验过程中对于时空感 知的规律。 同时极其严整的布局体现了传统宗法制 度下家族聚居的家庭结构的特点。 二、传统院落空间的特征 1 . 内向性 传统城市空间层次极为分明, 即街坊—胡同 —四合院—住宅。 这一序列组织形成的逐层内 聚的方位导向, 使庭院自然地成为空间布局的几何 中心。空间由开放趋于封闭,从公共性过渡到私密 性, 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相对内敛 的性格特质。 同时院落也是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日常 起居的中心,对于空间的“领域”界限要求明确清 晰,且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因此传统院落空间对 领域感和归属感的极度强调, 以及在人的心理层面 上产生的深度影响, 使内向性成为院落最为突出的 空间特征。 2 . 复合性 传统院落空间顶部开敞,四周围合。作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