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钳工锯割、锉削教案

钳工锯割、锉削教案

1.3 锯割1.3.1 . 基本知识锯割是用手锯切断材料或在工件上切槽的操作。

锯割工件的精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工。

1 、手锯弓手锯弓有固定式和可调式两种形式,如图4-18 所示。

固定式锯弓只能安装一种长度规格的锯条。

可调式锯弓的弓架分成两段,前段可沿后段的套内移动,可安装几种长度规格的锯条。

可调式锯弓使用方便,目前应用较广。

2 、锯条及其选用锯条一般由碳素工具钢制成,齿形如图4-19 所示。

为了减少锯条切削时两侧的摩擦。

避免夹紧在锯缝中,锯齿应具有规律地向左右两面倾斜,形成交错式两边排列。

常用的锯条长为300mm ,宽13mm ,厚为0.6mm 。

按齿距的大小,锯条分为粗齿、中齿和细齿三种。

粗齿锯条的齿距约为 1.6mm (每25mm 长度内的齿数为14 ~16 齿),用于锯割低碳钢、铜、铝等有色金属,塑料以及断面尺寸较大的工件。

细齿锯条的齿距为0.8mm (每25mm 长度内32 齿),用于锯割硬材料、薄板和管子等。

中齿锯条的齿锯为 1.2mm ( 每25mm 长度内22 齿) ,用于加工普通钢材、铸铁以及中等厚度的工件。

锯齿粗细的选用对锯割的影响如图4-20 所示。

1.3 锯割1.3.2 基本操作方法1 、锯条的安装要使锯齿齿尖向前,如前图4-18 所示,松紧程度要适当。

一般以两个手指的力旋紧为止。

锯条安装后要检查,不能有歪斜和扭曲。

2 、手锯握法右手握锯柄,左手轻扶弓架前端,如图4-21 所示。

3 、锯割方法锯割时要掌握好起锯、锯割压力、速度和往复长度,如图4-22 所示。

起锯时,锯条应与工件表面倾斜成10 °~15 °的起锯角()。

若起锯角过大,齿容易崩碎;起锯角太小,锯齿不易切入。

为了防止锯条的滑动,可用左手拇指指甲靠稳锯条。

锯割时,往复速度不宜太快。

锯硬材料时,压力应大些,速度慢些。

锯软材料时,压力可以小些,速度加快些。

为了提高锯条的使用寿命,锯割钢材时可加些乳化液,机油等切削液。

4 、锯割操作示例(1 )锯扁钢锯扁钢应从宽面下锯,这样锯缝浅,容易整齐,如图4-23 所示。

(2 )锯圆管锯圆管不可从上到下一次锯断,应当在管壁锯透时,将圆管向着推锯的方向转过一个角度,锯条仍从原锯缝锯下去,不断转动,直到锯断为止,如图4-24 所示。

(3 )锯深缝锯深缝时,应将锯条转90 °安装,锯弓放平推锯,如图4-25 所示。

1.4 锉削1.4.1 基本知识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操作。

锉削是钳工的主要操作之一,常安排在机械加工、錾削或锯割之后,在机器与部件装配时还用于修整工件。

锉削的加工准确度可达到0.01mm ,表面粗糙度值Ra 可达3.2 μ m 。

锉削的工作范围有:锉平面、锉曲面、锉内外圆弧以及其他复杂表面等。

1 、锉刀的结构锉刀结构如图4-26 所示。

锉刀的齿纹是交叉排列,形成许多小齿,便于断屑和排屑,并使锉削时省力,锉刀齿形如图4-27 所示。

锉刀的规格是以工作部分的长度表示,有100 、150 、200 、250 、300 、400mm 等七种。

2 、锉刀的种类和选用锉刀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每10mm 长的锉面上齿数多少分为粗齿锉(6 ~14 齿)、中齿锉(9 ~19 齿)、细齿锉(14 ~23 齿)和油光锉(21 ~45 齿)。

按用途不同分为普通锉刀和整形锉刀(什锦锉)两类。

普通锉刀具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各种形状截面,如图4-28 所示。

什锦锉尺寸很小,形状更多,通常是10 把一组。

锉刀的选择包括选取锉刀的粗细齿和锉刀的形状。

选择锉刀的粗细齿,取决于工件加工余量的大小、加工精度高低和工件材料的性能。

一般粗齿锉刀用于加工软金属、加工余量大(0.5 ~1mm )、精度低和表面粗糙度值较高的工件(精度0.25 ~0 .5mm ,表面粗糙度值Ra25 ~100 μ m );细齿锉刀用于加工硬材料,加工余量小(0.05 ~0 .2mm )、精度较高( 0.01mm ) 和表面粗糙度值(Ra3.2 μ m) 较低的工件;中齿锉刀用于粗锉之后的加工,加工余量为0.2 ~0 .5mm ,精度为0.04 ~0 .2mm ,表面粗糙度值Ra 为 6.3 μm ;油光锉用于精加工,加工精度为0.01mm ,表面粗糙度值Ra 可达1.6 μm 。

锉刀形状的选择取决于工件加工面的形状,如图4-28 中左侧形状的加工面选用不同形状锉刀的示例,其中以平锉应用最广。

1.4 锉削1.4.2 基本操作方法1 、锉刀的握法锉刀的握法如图4-29 所示。

右手握锉柄,左手压锉。

使用不同大小的锉刀有不同的姿势。

2 、锉削力的运用锉刀推进时应保持在水平面内。

两手施力按图4-30 所示变化,返回时不加压力,以减少齿面磨损。

如锉削时两手施力不变,则开始阶段刀柄会下偏,而锉削终了时前端又会下垂,结果将锉成两端低,中间凸起的鼓形表面。

3 、平面锉削方法平面锉削是锉削中最基本的一种,常用顺向锉、交叉锉、推锉三种操作方法,如图4-31 所示。

顺向锉是锉刀始终沿其长度方向锉削,一般用于最后的锉平或锉光。

交叉锉是先沿一个方向锉一层,然后再转90 °锉平。

交叉锉切削效率较高,锉刀也容易掌握,如工件余量较多先用交叉锉法较好。

推锉法的锉刀运动方向与其长度方向垂直。

当工件表面已锉平,余量很小时,为了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和修正尺寸,用推锉法较好。

推锉法尤其适用于较窄表面的加工。

工件锉平后,可用各种量具检查尺寸和形状精度,如图4-32 用刀口尺检查平直度的情况。

1.5 钻孔和铰孔1.5.1 基本知识钻孔是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出孔的操作。

钳工的钻孔多用于装配和修理,也是攻螺纹前的准备工作。

钻出的孔精度较低,表面粗糙度值较高。

所以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经钻孔后还需要扩孔和铰孔。

钻孔一般在台式钻床或立式钻床上进行。

若工件笨重且精度要求又不高,或者钻孔部位受到限制时,也常使用手电钻钻孔。

钻孔时,钻头一面旋转作主运动,一面沿轴线移动作进给运动,如图4-33 所示。

1 、麻花钻麻花钻是钻头的主要形式,其结构如图4-34 所示。

它由柄部和工作部分组成。

柄部是被夹持并传递扭矩的部分。

直径小于12mm 的为直柄,大于12mm 的为锥柄工作部分包括导向部分和切削部分。

导向部分的作用是引导并保持钻削方向。

它有对称的两条螺旋槽,作为输送切削液和排屑的通道。

螺旋槽的外缘是较窄的螺旋棱带。

切削时,棱带与工件孔壁相接触,以保持钻孔方向不致偏斜,同时又能减小钻头与工件孔壁的摩擦。

切削部分上的两条切削刃担负着切削工作,其夹角为118 °。

为了保证孔的加工精度,两切削刃的长度及其与轴线的交角应相等。

图4-35 为两切削刃刃磨不正确时钻孔的情况。

2 、台式钻床和立式钻床台式钻床是钻小孔的主要设备,加工工件孔径一般小于12mm . 。

立式钻床适用于中型工件的孔加工,钻孔直径小于50mm 。

大型工件的孔加工可在摇臂钻床或镗床上进行。

台式钻床的外形结构如图4-36 ,a) 所示。

它由主轴架、立柱和底座等部分组成。

主轴架前端装主轴,后端安电动机。

主轴和电动机之间用三角带传动。

主轴是钻床的主要部件。

主轴下端有锥孔,用以安装钻夹头。

钻夹头的结构如图4-37 所示。

主轴的转速可以通过改变三角带在带轮上的位置来调节。

扳转进给手柄,能使主轴向下移动,实现进给运动。

主柱是用以支持主轴架。

松开锁紧螺母,可根据工件孔的位置高低,调整主轴的上下位置。

底座是用以支承钻床所有部件,也是装夹工件的工作台。

立式钻床的外形结构如图4-36 ,b) 所示。

1.5 钻孔和铰孔1.5.2 基本操作方法1 、钻孔前,工件要划线定心。

在工件孔的位置划出孔径圆和检查圆,并在孔径圆上和中心冲出小坑,如图4-38 所示。

根据工件孔径大小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检查钻头两切削刃是否锋利和对称,如不合要求应认真修磨。

装夹钻头时,先轻轻夹住,开车检查是否偏摆,若有摆动,则停车纠正后再夹紧。

根据工件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装夹方法。

一般可用手虎钳、平口钳和台虎钳装夹工件。

在圆柱面上钻孔应放在V 形铁上进行。

较大的工件可用压板螺钉直接装夹在机床工作台上。

各种工件的装夹方法如图4-39 所示。

调整钻床主轴位置,选定主轴转速。

钻大孔时,转速应低些,以免钻头很快磨钝。

钻小孔时转速应高些,但进给可慢些,以免钻头折断。

钻硬材料转速要低些,反之应高些。

2 、钻孔时,先对准样冲眼试钻一浅坑,如有偏位,可用样冲重新冲孔纠正,也可用錾子錾几条槽来加以校正,如图4-40 所示。

钻孔进给速度要均匀,快要钻通时,进给量要减小。

钻韧性材料须加切削液。

钻深孔时,钻头须经常退出,以利于排屑和冷却。

钻削孔径大于30mm 的大孔,应分两次钻。

先钻(0.4 ~0.6 )倍孔径的小孔,第二次再钻至所需要的尺寸。

精度要求高的孔,要留出加工余量,以便精加工。

3 、用钻模钻孔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广泛地采用钻模钻孔,如图4-41 所示。

1.5 钻孔和铰孔1.5.3 扩张与铰孔的概念扩孔是将已钻出的孔或铸、锻出的孔扩大孔径的操作,所用的刀具是扩孔钻,如图4-42 所示。

扩孔钻的结构与麻花钻相似,但切削刃较多,有 3 ~ 4 条,切削部分的顶端是平的,螺旋槽较浅,钻体粗大结实,切削时不易变形。

经扩孔后,工件孔的精度可提高到IT10 ,表面粗糙度值Ra 能达 6.3 μ m 。

扩孔可作为孔加工的最后工序,也可作为铰孔前的准备工作。

铰孔是孔的精加工,精度可达IT7 ~8 ,表面粗糙度值Ra 为1.6 μ m ,精铰加工余量只有0.06 ~0.25mm 。

因此铰孔前工件应经过钻孔、扩孔或镗孔等加工。

铰孔所用刀具是铰刀,如图4-43 所示。

铰刀有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两种。

手用铰刀为直柄,工作部分较长。

机用铰刀多为锥柄,可装在钻床、车床上铰孔。

铰刀的工作部分由切削部分和修光部分组成。

切削部分成锥形,担负着切削工作。

修光部分起着导向和修光作用。

铰刀有6 ~12 个切削刃,每个切削刃的负荷较轻。

铰孔时选用的切削速度较低,进给量较小,一般都要使用切削液。

.8 装配知识装配是将合格零件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装成部件或机器的生产过程。

装配是制成机器的最后阶段,也是重要的阶段。

装配质量的优劣对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装配过程可分为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组件装配是将零件联接和固定成为组件的过程。

部件装配是将零件和组件联接和组合成为独立机构(部件)的过程。

总装配就是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联接成为整台机器的操作过程。

1.8.1 紧固零件联接紧固零件联接有螺纹联接、键联接、铆接等。

螺纹联接是机器中常用的可拆联接,它装拆调整都很方便。

用于联接的螺栓、螺母各贴合表面要求平整光洁,螺母的端面与螺栓轴线垂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