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保基金管理

社保基金管理

社保基金管理第一章社保基金1.社保基金的特点P15a.强制性: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受到法律法规规范和限制的。

强制性的体现和差异性。

b.互济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是社会成员之间互济性的反应。

c.积累性:由于从社会保障缴费到社会保障金支出有一个长期的时间差,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能够利用积累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2.社保基金的功能稳定社会的“减震器”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调节收入差距的特殊手段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对社会文明发展起促进作用3.社保基金分类一、按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养老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是指在政府立法确定的范围内,依法征缴的用于支付劳动者退休养老待遇的专项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一般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基金构成的,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养老保险基金三个层次。

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地由国家、企业、个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需医疗服务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

各国基金来源有差异。

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是在国家法律保证下,以集中起来的失业保险费建立起来的、对因非自愿失业而造成的劳动风险损失给予补偿的资金。

失业保险基金不宜过大。

工伤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是指劳动者因工作而受伤、患病、残疾乃至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生活保障及必要的经济补偿所需要的资金。

具有赔偿性质,个人偿缴费。

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就是妇女劳动者在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得到保健服务和物质帮助所需要的资金。

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是指政府所掌握的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基金。

基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企业自筹、发行福利彩票及社会无偿捐助等。

社会救助基金:基本属于财政性社会保障资金,它来源于国家税收,直接体现着国家在社会救济方面的责任。

主要是救灾、济贫、扶贫等项目。

社会优抚基金:对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人群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保养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统筹和个人投保。

二、按筹资模式分类P20现收现付模式:由社会保险机构按以支定收的原则筹资,即由雇主和雇员(或全部由雇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统筹费率)缴纳保险费(或税), 特点是以支定收,不留积累。

优缺点。

完全积累模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率)由雇主和雇员(或只有一方)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增值的基金,所有权归个人,按照基金领取的条件,一次性领取或按月按用途领取。

优缺点。

部分积累模式:在维持现收现付制框架基础上引进个人帐户储存基金制的形式,积累基金建立在个人帐户的基础上,具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又保持了社会统筹互济的机制,聚集了“两制”之长,防止和克服了“两制”的弱点和问题。

我国“统帐结合”模式。

三、按基金所有权分类公共基金:公共基金为公共所有,其来源有财政拨款、按法律规定由雇主或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社会捐赠、国际赠款。

如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统筹”的部分。

个人基金:个人基金是归个人所有的非财政性社会资金,它是按法律、法规、规章缴交记在个人帐户用于专门用途的基金。

机构基金:机构基金是用于单位为其职工建立的福利性社会保险基金,所有权归集体,或部分地归集体,按照国家的政策和单位的规章对符合条件的职工给予补贴的资金。

四、按基金的营运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性基金:财政性基金按目前管理方式又分为预算内管理资金和预算外管理资金。

社会保险各类保障基金中的社会统筹基金属于公共所有的基金,按规定纳入国家预算外管理,建立财政专户,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专户中核拨。

市场信托管理基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的来源按契约或章程,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或用人单位一方)缴存,记人个人帐户,由基金法人委托受托人管理基金,基金营运管理(包括投资营运)通过市场竞争委托金融中介机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具体运作。

公积金基金:公积金基金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由用人单位和职工缴存,记入个人帐户,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金。

不属财政性资金,也不同于银行储蓄资金,由法律规定用途和领取条件,并由法定机构(属金融机构)营运管理。

第二章社保基金管理1.社保基金管理含义: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

内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稽核、监督等。

目标:完整和安全,保值和增值,满足给付和防止支付危机,保持高效率原则:依法管理、规范运行,收支两条线,实行预算管理,严格监督2. 多元分散型基金管理模式社会保障专门机构委托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信托投资,并规定最低投资收益率的基金管理途径。

3.”收支两条线”在国有商业银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开设收入户、支出户,财政部门开设财政专户。

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障基金全部存入收入户(税务征收地区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每月月末前将收入户中的全部资金转入财政专户;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依据支付需求提出拨款计划,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向支出帐户划拨资金,在支出户中需保留1—2个月的支付周转金。

4.社保基金管理的特点社会政策目的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基本保障的社会政策目标。

法律监控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费率的确定、基金征缴支付、基金保管、投资营运、投资组合、投资限额等均需置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监控之下,体现出很强的依法管理的特征。

综合性、边缘性:由于社会保障基金自身的长期性和社会政策目的性和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一般企业基金、信贷基金和共同基金,在强调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赢利目的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基金的安全营运特性。

5.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框架主体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中央经办机构和省级以下(含省级)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方式“收支两条线”预算,决算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应在年度终了前,根据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的基金的收支预测情况编制下年度的基金预算草案;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根据有关要求对全年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编制的年度基金财务报告。

投资运营国家债券投资,银行存款(将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资本市场)6.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基金的征收、支付、管理、运营和监督等环节。

1、基金的筹集:征收范围和对象征收比例和基数征收机构和征收程序征收的监督和处罚2、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a.支付条件b.支付标准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财政、企业、职工各方面的承受能力(2)调整社会保障待遇的结构,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3)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4)建立社会保障金支付标准随生产发展和物价变动而调整的机制c.支付方式: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将应支付给受保人的保险金数额支付给受保人所在的企业(或单位),再由企业(或单位)支付给受保人。

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a.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管理。

b.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开设基金专户。

d.规范了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支付程序。

e.明确和规范了有关部门的职责。

7.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发展概况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国家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此制度因“文革”干扰于1969年中断,改由各企业自行负担。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1)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2)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1)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政事分开、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1999年的三个文件: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共同颁布了《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财政部颁布了《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得到全面的统一规范。

第三章社保基金筹集管理1.先收现付制(1)含义:现收现付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这种筹资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一般不留余额,但在实际执行时会有一定余额。

(2)优点:a.管理成本低,操作简单;b.根据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征税比例或缴费额度;c.强调再分配功能,体现了社会共济;d.没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e.可以避免长期积累基金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3)缺点:a.一代人的退休费用是由下一代劳动者提供的,如果一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或者经济持续衰退,则会使在职劳动者不堪重负;b.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将会使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2.完全积累制(1)含义:原则是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

首先对有关人口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作宏观预测,然后预测劳动者退休之后所需的保险费用支出,将其平均分到劳动者的整个就业期间和投保期间。

(2)优点:a.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的缴费高度正相关,可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b.充分体现基金的储备功能,透明度较高;c.具有较的抗人口老龄化能力,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比较小;d.形成的储备基金可以为经济增长积累资金,促成资本形成,既为经济发展作贡献,又能使制度本身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3)缺点:a.强调效率,没有再分配和互济功能,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距;b.个人之间的退休待遇差别大,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互助性原则;c.储备的基金要抵制通货膨胀的影响,确保保值增值;d.基金制需要建立个人帐户,要求获得大量的个人信息,管理和运营的成本高。

3.部分积累制(1)含义: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筹资模式。

在基金的筹集中,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方式,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长。

(2)优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避免了基金制的较大风险,又可缓解现收现付模式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