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领导科学考试复习题马燕供稿一、名词解释1、领导学:领导学是研究现代领导工作规律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
2、领导: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
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
《领导科学》所讲的领导,是指领导活动,它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3、领导者素养:领导者的素质修养,指的是为达到有效的领导目标所要求的水平、素质所做的自我努力过程,简称为素养。
4、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指在领导主体的领导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
它是领导主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具体运用,是领导者尽其职能的行为方式。
5、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运用领导学知识和各种领导方法,解决客观实际问题个性化的极富效率的个人领导行为。
是领导者个人独具风格、极富效率的领导行为。
6、领导文化:领导文化是领导成员在领导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领导实践的观念意识。
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
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魅力、领导价值观、领导合法性和领导行为模式等。
7、人才:通常是指“有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
“人才”概念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人才是才能较高,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这是狭义的定义。
8、领导艺术的前提: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修养,包括领导者的经验、学识、智慧、才能,是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9、领导艺术的核心:对领导资源、方法、方式运用的巧妙并富有效率,是领导艺术的核心10、领导艺术的外在形态:独具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者鲜明的个性形象,是前两者结合的结果,是领导艺术的外在形态。
11、激励:激励是通过奖惩刺激手段,唤起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保持和归化下属行为的领导活动。
12、领导: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
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
这里所讲的领导,是指领导活动,它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二、简答1、西方主要的领导理论:古典学派。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权力或支配力,它是由组织给予领导者的,领导只有错助于权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这种观点反映了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的权力和支配关系。
品质理论。
这种理论从领导个人的性格品质来分析领导的成败,以寻求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与其工作成效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发展而言,可分为早期品质人格论和现代品质人格论。
行为学派。
这种学派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借此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它主要研究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组织行为及其成果的影响。
情景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叉作用去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一种动态过程。
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它是研究领导行为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因而也叫做应变理论或权变理论、相机理论。
2、领导者素养的基本内容:政治素养(一)忠诚(二)仁爱(三)责任(四)合作(五)廉洁(六)公正知识素养(一)理论素养(二)文化知识(三)专业知识(四)管理知识能力素养(一)领导者的创新能力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有多种具体表现,主要的有如下方面:(1) 洞察力:这是一种敏锐地、迅速地、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
(2) 预见力:这是超前地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
(3) 决断力:这是迅速作出选择、下定决心、形成方案的能力,也就是实际的决策能力。
(4) 推动力:这里指的是善于激励下级以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
(5) 应变力:这是一种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善于随机处置的能力。
(6) 辨才力:这是指善于识别和起用人才的眼力。
(二)领导者的综合能力:包含有许多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信息获取能力。
(2) 知识综合能力。
(3) 利益整合能力。
(4) 组织协调能力。
心理素养:领导者的心理素养,主要是指领导者应该具有的个性品质类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志高远(二)沉着冷静(三)敢于决断(四)竞争开放(五)承压超常(六)坚韧不拔(七)热情好交(八)宽容大度身体素质1.健康2.强壮3.健美4.运动5.良嗜6.律居3、领导者“知人”与“善任"知人,是要了解人,对人进行正确的考察、识别,以便选择;善任,是要用好人,用其所长,使用得当。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应当从下面几方面去做好知人工作。
一、识别人才的正确态度(一)要相信人才的客观存在 (二)爱惜人才。
因为一个人的才能再高,本领再大,也不可能事事皆通。
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现代领导者应该十分珍惜人才,以人才作为事业兴旺的关键。
(三)善于识别“潜人才”二、识别人才的原则:总的来说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干部,要看人才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不要只看一时,只看一面。
在“了解人”的具体要求上,应当做到:(l)必须区别好坏,了解优点和缺点;(2)必须实事求是、客观、严格,切忌以主观的推测为根据。
不要看言论和态度,主要看本质和实际。
不决定于家庭,决定于个人;(3)不仅看一时一事,主要看整个工作历史;(4)必须对干部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能疏忽大意,不能冤枉好人;(5)必须有正当的方法,切忌耍手腕;(6)必须做出符合实际的书面结论。
三、识别人才的科学标准: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
如果加上“体”,那就是德、才、体兼备。
德,是指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的标准。
才,是指从事某方面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即所谓“真才实学”。
在掌握“德才兼备”标准时,要注意:1.对“德才兼备”标准,既强调统一又要分清主次。
2.“德才兼备”是总的标准,总的要求,但也不能绝对化、理想化。
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加以具体化,区别对待。
四、识别人才的方法与制度(一)查阅档案与日常工作检查相结合(二)领导亲自考察和群众评议相结合(三)委任制与考任制相结合:委任制主要是领导决定人选,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核,然后决定是否任用。
考试制能比较客观地用同一类问题测试应考者,从中比较出优劣高低。
(四)聘任制和选任制:聘任制是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契约或合同的形式招聘人才的一种制度。
选任制是依照法律程序,通过群众或群众代表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善任”一、正确用才的原则(一)因事设人,量才任职:一是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位,二是要掌握干部的类型,三是要对号入座,授以职权。
(二)扬长避短,各尽所能(三)明责授权,用人不疑(四)爱护人才,用养并重(五)事业为重,举才荐贤二、正确用人的制度:(一)考核制与奖惩制:考核制度,是指对一定职位的人才的德才素质、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最重要的是考绩。
奖惩制度,是对有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对犯有错误的人给予必要的惩处的一种制度。
奖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荣誉奖励、物质奖励和晋升奖励。
惩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党纪处分、政纪处分和司法处理。
(二)交流制和回避制:交流制度,是指对人才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交流的一项制度。
人才交流包括领导人才的交流和科技人才的交流。
回避,是借用程序法的一个法律概念。
这里讲的干部回避制度,是指对领导者的近亲或直系亲属避免在同一个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的工作的一种制度。
(三)任期制和离(退)休制:任期制度,是指规定某些职位的工作人员,其任职起止时间的制度。
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责自然取消。
离休退休制度,是指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才,或工作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并服务一定年限后,离职或退职休养的一种制度。
此外,还有岗位责任制与培训制等。
4、领导学研究对象: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揭示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领导活动的规律。
领导活动是指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组织引导和指挥的一种行为过程。
领导活动是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共同作用的客观对象三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作用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要发生一定的必然联系。
这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就是领导活动的规律。
近几年,我国有的领导学理论工作者把学术界提出的诸多规律归结为六种类型:(l)关于领导的本质和目的;(2)关于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关于领导的职能和作用;(4)关于领导者及其素质;(5)关于领导活动过程及机制;(6)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5、制定政策的原则:政策是由领导决策而制定出来的为解决重大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或在一定时期内为解决大量的同类问题而提出的总的方案或原则性规定。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在各级领导实践活动中,在各种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这个基本原则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即民主性、科学性、可行性。
这三个方面同时也是我们评价政策的重要依据。
民主性原则:民主原则的意思是,政策要能够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要经过必要的讨论、协商、对比,以及批评与辩论。
民主原则要求政策的制定过程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民意基础。
政策制定的民主性质,对于政策的代表性,对于政策一旦确定后的有效实施,都是重要保证。
2.政策的制定要经过专家论证。
专家论证、专家咨询在现代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已是常规做法。
这对于政策制定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政策的制定往往要牵涉到许多专门知识的运用,需要有专家的参与。
3.政策制定要经过决策层的集体讨论。
群众的意见是要由领导来集中的,专家提出的方案是要由领导来选择的。
领导班子成员在集中意见、选择方案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就需要充分地沟通、讨论,求得意见统一。
通过这样的集体决策程序,才能保证政策制定的民主性质。
(二)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遵循科学的认识方法,使所制定的政策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三)可行性原则:是指一项政策必须具备实际推行的可能性。
政策的民意代表性(民主性),政策的客观正确性(科学性),是构成政策可行性的两个基本因素和保证。
但是,政策之可行性问题又不仅仅是民主性和科学性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会对政策的是否可行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的几个方面是领导在政策可行性问题上应该予以注意的。
1.法律上的考虑。
任何组织的任何政策都不应与法律的精神和规定相抵触,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