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

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地中海贫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作者:XX学号:2009XXXXX指导教师:XX完成日期:2010-7-21地中海贫血病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综述(张育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因自身制造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贫血,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结合近十年人们对地中海贫血病的研究成果(包括:病因和致病机制;常见类型(β型和α型)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中医治疗和转基因治疗);最近新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病致病机制检测诊断预防α型地中海贫血病β型地中海贫血病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基因治疗1、引言:1.1 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因自身制造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贫血。

该病因最先发现于地中海地区而得名,其实,地中海贫血病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0万个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出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6种常见病之一。

东南亚是该病高发区之一,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四川等省亦多见。

要了解地中海贫血,首先需要知道一些正常血液与贫血的知识,比如它的致病机制等如下介绍。

1.2 致病机制:众所周知,人的血液是红色的,因为红血球中含有血红蛋白。

我们通过呼吸从空气中获得氧气,但氧气很难直接溶于血浆中,必须与血红蛋白相结合才能运至身体的各个部位,正如过河需要船一样,血红蛋白就是氧气的运输工具。

成人的血红蛋白主要由4条多肽链组成,两条甲链(α珠蛋白链和两条乙链(β珠蛋白链)。

甲链和乙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人体内任何一种血红蛋白链合成量不足或者完全不能合成,就会导致红血球解体而贫血,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氧障碍,即患地中海贫血病。

1.3分类:1.3.1α型地中海贫血病:1.3.1.1 α地中海贫血病:是α链珠蛋白中α—链的合成部分或完全被抑制的遗传性疾病,可简称为α—地。

本病多见于东南亚,在我国南方也不少见。

据报道,这类贫血在泰国的发生率可达20—30%,国内,黄绍良等报告广州地区发生率为2.6796,赵静波报告南宁地区达14.95%。

1.3.1.2 α地中海贫血病的分类:此病在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名称是:HbBart8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血红蛋白H病(中间型α—地);标准型α—地,静止型α—地(后二者都可称作轻型α—地)。

此外,HbCons-LantSpring携带者也相当于一种静止型α—地,而且它还有相应的血红蛋白H病。

1.3.1.3 α型地中海贫血病的致病机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直接实验结果完全证实了基因学说的客观性。

曾经有过两种假设:①单一基因”学说;②“双基因”学说。

单一基因学说认为,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位点控制口—链合成,并且认为有两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等位存在,但二者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

其中之一称为α—地中海贫血1基因,完全抑制α—链的合成;另一种称为α—地中海贫血2基因,部分抑制α—链的合成。

单一基因学说认为,上述两种不同α—地基因与正常α—基因的各种不同组合,才表现出不同临床类型的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为α—地;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为α—地;血红蛋白H病的基因型为α—地。

双基因学说认为,每个染色体上有两个α—链基因位点(故亦称双α位点学说),也就是说,每个双倍体细胞共有4个α—链基因。

双基因学说主张,这些α—链基因缺失数目不同,才表现出不同临床类型的α—地中海贫血。

例如,Kan等人通过DNA分子杂交对各种类型α—地中海贫血进行鉴定。

他们提取出患者细胞的DNA与放射性互补DNA(cDNA,即口基因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以正常为对照测定杂交百分率。

所得结果是:正常人的杂交百分率为60—70%,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病人为50—60%,血红蛋白H病患者为40—50%,HbBar“胎儿水肿综合征为20—30%。

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口基因学说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证据。

正常人的DNA经内切酶EeoR工水解后,可以产生一种长度为23.0kb的断片,其中含有两个口基因,分别存在于5’端及3+端。

如果单倍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只有一个邙基因,则产生另一种19kb的DNA断片。

根据这些特点来研究α—地中海贫血病人的DNA,得到如下结果:①静止型α—地患者出现23kb和19kb两种断片,说明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一个口基因;②标准型α—地患者出现两种情:(i)只出现23kb断片,支持一条染色体上同时缺失两个口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这两个基因仍然存在;(ⅱ)只出现19kb断片,支持每条同源染色体上各缺失1个a基因,血红蛋白H病患者只出现19kb断片,支持双倍体细胞中缺失三个e基因;HbBart8胎儿水肿综合征没有出现上述两种DNA断片,说明双倍体细胞中口基因全部缺失。

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的实验结果针对性更强。

此酶能特异地切割口基因内部若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基因则应切成两个断片,如果有两个口基因则应出现三个断片。

用此法检查正常人DNA,结果出现三个断片(17kb,4.5kb及3.9kb),这是对双α基因学说直接而又非常有力的证据。

此外,Kan等人在国外华侨家族中还发现另外一种类型血红蛋白H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血红蛋白H病相同,也是两种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双杂合体,但此时一个是α—地2基因,另一个是非缺失型α—地基因。

1.3.2β地中海贫血:1.3.2.1β地中海贫血病(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导致的构成血红蛋白HbA(α 2β 2)的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造成α与β肽链合成失衡所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胎儿同时接受来自父母的两个β地贫基因,则为突变纯合子,绝大多数表现为重型β地贫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这些病人往往幼年夭折或靠输血维持生命, 通过基因检测预防地贫患儿的出生是控制该遗传病的可行方法。

1.3.2.2β型地中海贫血病中β-地中海贫血病基因常以点突变最为常见。

可以分为四类: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轻型β地中海贫血,静止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1.3.2.3β型地中海贫血病的致病机制:β珠蛋白基因的 CD17(A→T)点突变是最早报道的与β地贫疾病相关的点突变之一。

2、诊断:2.1直接诊断:(一)临床表现:1).出生后不久开始进行性贫血(轻型可无贫血),溶血严重时出现黄疸,颅面骨呈特殊面容(头大、眉距增宽、鼻梁低平、颧骨突出)及肝脾肿大。

2).常有家族史:(二)实验室检查1).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异形,靶形红细胞(可有0~66%),网织红细胞增多。

2).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3).血红蛋白分析重型和中间型母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bF含量明显增高,抗碱血红蛋白可在40%以上。

轻型p地中海贫庇患儿的HbA2含量增高。

HbH病或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患儿其HbH 于HbBart的含量分别增高。

2.2利用聚合酶延伸技术诊断:利用聚合酶延伸技术及双链特异性嵌入染料的特性,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点突变的检测方法,在特定引物聚合过程中, 不同基因型的聚合反应进程被实时转换为荧光信号, 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基因点突变的快速检测,不需要复杂的凝胶电泳、荧光和同位素标记等操作. 通过对β珠蛋白基因 CD17 点突变的检测, 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廉价、简便、快速的筛查遗传性地中海贫血病β珠蛋白基因 CD17 点突变的方法, 该方法可扩展到各种基因的点突变检测。

2.3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革命。

分子诊断仅需少量 DNA ,样本易于获得 ,可从有核细胞如白细胞、口腔粘膜细胞 ,产前诊断时可用绒毛膜微绒毛或羊水细胞中分离。

分子诊断的主要限制是构成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改变的多样性 ,广泛变异从单个碱基取代到整个基因缺失。

Hb S基因改变总是在β 2珠蛋白第 6 位密码子 A取代 T ,而囊性纤维病(CF)的情况就很不同 ,70 %患者为囊性纤维病跨膜传导调节蛋白基因中缺失 3 个碱基使蛋白质失去 1 个苯丙氨酸残基 ,其余30 %患者的基因突变各不相同 ,已鉴定者多于200 种〔 7 ,10 ,11〕。

鉴定突变基因需测定与遗传病有关的整个基因的碱基顺序 ,以发现突变的部位并分析它是否为病原性或存在多态性。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用来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应用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 DNA ,使分子诊断更加快速和简便〔 12〕。

基因诊断可用于很多疾病患儿出生前的筛查。

意大利的撒丁岛和塞浦路斯的新生儿中β 2地中海贫血病的频率已降至零,这归功于产前筛查。

出生后诊断包括对患者个体的诊断 ,和对无症状携带者的筛查。

当前只能对极少几种病进行筛查 ,一方面是技术上原因 ,另一方面是资金花费太多。

2.4生物芯片新技术:3、预防和调理:3.1.预防:广泛有效地开展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要在多发区普及预防宣传。

我国产前诊断方法已达国际水平,应努力推广应用。

HbH患者应避免使用氧化剂药物如磺胺类、非那西汀类药物。

对于脾亢、白细胞减少者,应防止空气污染及交叉感染。

3.2.调理:(1)生活调理:地中海贫血患者往往体虚,卫外不固,要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预防外感;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调养,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凡辛辣厚味,过于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应当禁食或少食。

农工党中央了解到,目前我国尚未将地中海贫血病防治纳入公共卫生范围进行政府干预,国家实施的出生缺陷监测和卫生部颁布实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都没有将其纳入监测筛查范围。

农工党中央同时注意到,在几个地中海贫血病高发省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监测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农工党中央认为,儿童地中海贫血病可防不可治,其预防技术成熟可行。

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在华南、西南地区制定实行“地中海贫血病干预工程”方案,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

将地中海贫血病干预纳入地方政府公共卫生工作,把实施地中海贫血病干预工作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

建议由政府牵头,卫生、计生、教育、妇儿工委、财政等部门联合实施地中海贫血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是开展儿童地中海贫血病筛查。

建议由卫生、教育、妇儿工委等部门联合在儿童入学时进行血常规筛查。

二级预防措施是开展婚育年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病基因普查。

最有效办法是婚检。

三级预防措施是开展新生儿地贫筛查。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地中海贫血病相关科研给予立项支持。

开展以人群为基础地中海贫血病监测,进一步找出地中海贫血病发生的地域、人群规律;重视地中海贫血病导致的出生缺陷干预研发廉价、高效、准确的地中海贫血病筛查检测方法和治疗药品的研制和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