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天获得的, 是由于长期大旦使用药剂不当而产生阿;耐药性 则是指有害生物天然具有对某种药剂的抵抗能力, 即天生不敏感。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单一抗性
(有害生物只对使用过的某种药剂产生抗性)、
多种抗性(有害生物对使用过的多种类型药剂都
2.穿透降低。 3. 害虫解毒酶系代谢能力增强。 4.靶标敏感性降低。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五.害虫抗药性的治理
从化学防治的角度将抗性治理的措施分为三类: (1)适度治理。限制药剂的使用,降低总的选择
压力;在不用药阶段,充分利用种群中抗性个体 适合度低的有利条件,促使敏感个体的繁殖快于 抗性个体,降低整个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阻止 或延缓抗性发展。
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在使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中,如果药剂使 用不合理,会产生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问题。
抗药性不仅使防治效果降低,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同时,由于不得不加大用药量和施药次数而增加 生产成本,加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有益生 物的危害等。
迄今为止有500多种昆虫及螨150多种植物病原菌 180多种杂草生物型产生了抗药性。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3)操作因子。①施药剂量。②施药次数即选择 的次数。③用药的种类;④用药的性质;⑤药剂 剂型和残效期;⑥施药的方式;⑦施药的虫期和 范围;⑧以前用药的历史等。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三、害虫抗药性监测
害虫抗药性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田间害虫种群 对各种药剂抗作发展的情况,为抗性治理或检查 抗性治理效果提供基础资料。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3.害虫抗药性的测定
害虫抗药性程度,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 品系的致死中量的倍数来确定,也可用区分剂量 (即敏感品系的LD50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 抗性个体百分率。对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 数在5倍以上,或者抗性个体百分率在10-20%以上, 一般说昆虫已产生了抗药性。抗性倍数或抗性个 体百分率愈大,其抗性程度愈高。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二.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
1.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害虫抗药性的形成现在主 要有四种学说:(1)选择学说,(2)诱导学说, (3)基因重复学说,(4)染色体重组学说。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进化现象,至 少应包括3个因素:①变异。②遗传。③选择。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2.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抗药性监测的内容包括抗药性风险评估、抗药性 检测和抗药性确证。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抗药性风险评估是指新农药投入使用之前、或者 已知农药应用于新的防治对象、作物或地区之前, 估计其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的速度和强 度,以便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阻止抗药性的产生 和发展。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抗药性检测是在药剂对害虫防治失效之前就要了 解群体中是否已出现抗性个体以及抗性个体的频 率,以对抗性的产生提出早期警告。
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 ④结合各种农事操作消灭害虫,如整枝打叉去边
尖捉虫等,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危害。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2)生物防治
①保护害虫的天敌,尽量不施用对天敌毒性大 的药剂,或者进行局部施药、隐蔽施药等,以 减少对天敌的杀伤。②使用生物农药。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3)诱杀防治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害虫抗药性的治理措施
(1)农业防治 (2)生物防治 (3)诱杀防治 (4)化学药剂防治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1)农业防治
①秋耕冬灌,作物收割后及时进行灭茬深耕破坏 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来年春天的虫口基数。
②种植抗病虫品种。 ③利用合理耕作方式,调整作物布局,充分发挥
抗药性确证也即抗药性测定,是指系统测定害虫 抗药性的频率和强度,以明确害虫是否真的已产 生抗药性、抗药性的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等,以 及时换用药剂或采用别的有效的防治方法。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四.昆虫抗药性机理
1.行为改变。在药剂的选择压力下,那些有利于 昆虫生存的行为得以保存和发展,从而使昆虫种 群中具有这些行为的个体增多。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2)饱和治理。当抗性基因为隐性时,通过选择 足以杀死抗性杂合子的高剂量,并有敏感种群迁 入起稀释作用,使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保持在低 的水平,以降低抗性的发展速度。
(3)多种攻击治理。当采用不同化学类型的杀虫 剂交替使用或混用时,如果它们作用于一个以上 作用部位时,无交互抗性,而且其中任何一个药 剂的选择压力低于抗性发展所需要的选择压力时 ,就可以通过多种部位的攻击来达到延缓抗性的 目的。
(1)遗传学因子。①起始抗性频率。一般野生害 虫种群的起始抗性基因频率在0.001一0.0001之间。 ②抗性基因是隐性还是显性。③抗性等位基因的 数量。④抗性基因间的相互作用。⑤抗性基因型 的适合度。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2)生物学因子(生物学和生态学)。①害 虫的群体大小。②每代的虫数。③ 昆虫世代 周期。④繁殖方式。⑤昆虫的行为。⑥种群增 长率。⑦害虫的食性。
产生了抗药性)、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某种药
剂产生抗性后,有害生物对某种药剂产生抗性后,
对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或几类药剂也产生了抗
药性)、负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一种药剂产生
抗药性后,对另外一种或一类药剂反而更加敏
感)。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一节害虫的抗药性
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二.害虫抗性的形成和发展 三.害虫抗药性监测 四.昆虫抗药性机理 五.害虫抗药性的治理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1害虫抗药性的概念。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 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 现象。即抗药性是指害虫能够降低田间防效的一 种反应,这是对毒物选择作出的一种遗传上的改 变。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
2.害虫抗药性的特点
①抗药性是对害虫群体而言的; ②是针对某种特定的药剂而作出的反应; ③是药剂选择的结果; ④是可以在群体中遗传的; ⑤是相对于敏感种群或正常种群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