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主讲教师:向金定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选用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
编制时间:2015年9月
文艺法学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计划
教案
建筑装饰艺术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我国传统建筑以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为基本内容;以独特的屋顶、丰富的色彩、主体建筑与衬托性建筑为艺术形象;以波澜起伏的发展历程和向其他文化交流学习而不断向前发展;以木结构的斗拱等为建筑体系:方正严整、结构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
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
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
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着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
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第十四周:家具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家具
(一)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家具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家具的种类及使用功能;家具的造型特征,装饰手法、图案、纹样等的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家具的造型、装饰是如何反映功能,与功能进行协调的。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
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
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们的赞叹。
陶鹰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
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这样一件体量并不算大的陶塑,竟产生出非凡的气魄和雄强的力量感。
黄河中上游地区先民给后人留下不少陶塑杰作。
枭形壶是将壶的顶部作成猫头鹰的头面,其中可能含有某种图腾崇拜的意义。
有些器物的盖纽或口嘴作成人头形或鸟兽形,稚拙而有趣。
在湖北屈家岭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些手捏的只有数厘米大小的动物雕塑。
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是经过特意烧制的陶制品,如陶鸟、陶猪、陶鱼之类,造型完整而有情趣。
好像是当时在制作大体陶器之余,用剩下的泥巴即兴作出来的。
不知是否专门为孩子制作的玩具,还是另有用途,总之,它们主要起娱悦性情的作用。
在黄河中游早期的遗址中也有类似的动物陶塑发现。
陶塑小动物都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定居后普通饲养的猪、羊、狗、鸡等家畜家禽,反映了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观察,发生兴趣才去加以表现的。
原始陶塑的含义可能是多重的,也是比较模糊的,从而带有某种远古的神秘感和莫解的奇妙。
其表现手法真实,朴实、自由、夸张、概括,一点也不雕琢,体现了一种随意美,稚拙美。
它们为后来较大和较精细雕塑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秦兵马俑,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
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
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第十六周:漆器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
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刻镂”的漆艺。
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
课后总结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