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例谈
松江区泗泾小学张芹
案例背景:
教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或身份,彼此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
在社会关系的意义上,师生天然是不平等的。
但是,在人格关系上,师生之间却是绝对平等的。
这就是说,尽管师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作为人的存在却是相同的。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在这一点上,师生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作为人的存在,教师需要爱,学生也需要爱;教师需要被尊重,学生也需要被尊重;教师不愿意被人辱骂,学生也一样。
因此,师生双方在审视对方的时候,应该透过社会角色的“面具”,看到“面具”背后共同的人性或人格,采用“换位”、“移情”、“理解”的方法去建立一种超越有差别的“角色关系”的无差别的“人格关系”。
这种人格关系是师生关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师生人格相互熏陶和砥砺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胜过任何的外在的要求和规范。
简而言之,教师应该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
然而走进校园,只看见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从来不见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更为令人生气的是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问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说明老师没有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这对学生的心灵的伤害是无痕的却是极深的,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而前些日子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认识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多么有益的一件事。
案例描述:
班里有一个学生,开学一星期后,作业就开始不写了,天天都不写!天天批评、罚站,均不起效果。
终于忍受不住,让他请家长。
他妈妈来的时候,有病在身,可是仍然满脸堆笑,表示回家一定会严加管教。
该同学看见他妈妈来了,哭了。
我问为什么,答道:“妈妈生病了,还要上班,都是为了我!”我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这孩子还是蛮孝顺的,还是有救的。
凑巧,当天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课,软性作业,无法真正检查,不过还是能够
明显感觉到他没有完成。
我不禁火冒三丈!于是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留言:“该同学还是无法完成作业,望家长认真检查,加以督促!”
第二天的作业是抄写生字和课文,课代表把作业交上来后,我就开始批改,心里在关注着那位同学的作业,果然不出我所料,只抄写了生字,虽然还额外组了词,但没有抄课文。
我都有点怒发冲冠了。
走进教室,冲到他的身边,厉声问道:“你昨天的作业写完了吗?给我死站起来!马上我就打电话给你妈妈,让她回家管你去,我不再管你了!”他立马就哭了起来,非常委屈地说:“我写了,写在两本本子上,交给组长了。
”我问组长,组长点头。
我有点弄不清楚了,教了他们这么长时间,我对他们每个人的字都很熟悉。
照理,他写了两本本子,我不会发现不了啊!我立刻叫课代表去办公室拿本子,本子拿来了,一翻,他果然交了两本,果然作业写完了!我呆了!
他哭得越来越伤心,仿佛遭受了比窦娥还大的冤屈。
我直着嗓子说道:“是我错了!是我委屈了你!是我对不起你!可是如果你作业一直都做,我会这么盯着你吗?好,坐下去,不要感到委屈了,以后作业要认真做。
”
他坐下后,还在小声抽泣。
回到办公室,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在我之前的教学生活中,我一直和学生强调:“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还是来得及的!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可是,现在,我自己犯了错误,却放不下师道尊严,不肯承认错误,那我之前所说的不是一纸空文吗?一圣贤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
”显然,我是后者。
我打算利用午会课的时间向那位同学正式道歉,并向全班同学检讨!在心里把检讨的话演练了很多遍,可是越演越觉得没有必要:他们还是四年级的小孩子,哪里能够理解我的苦心呢?
眼看午会课就要到了,可是我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忽然,脑海里闪过一件事来:刚教他们的时候,让他们背课文,一位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道:“她自己也背不上,还要求我们背呢!”是啊,我不能小瞧他们,他们是懂的,知道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老师。
午会课到了,我一脸严肃,学生以为自己又犯什么错误了,我又要批评他们
了。
“同学们,今天的午会课,我们要严肃地批评一个人!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
”
学生们在下面交头接耳:“老师犯了什么错误呢?”
“我一共犯了三个错误,”我也像平时学生检讨一样,“第一个就是批改作业不认真,没有发现孙**同学的作业写在两个本子上;第二个就是我用老眼光看人,冤枉了孙**同学;第三个错误就是在我知道冤枉了孙**同学之后,我没有向他道歉,反而说这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的行为造成的。
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向孙**同学表示深深的歉意,老师错了,恳请你的原谅!”
孙**的眼圈又红了,站了起来,哽咽着说:“我不怪老师,以后我会认真做作业的。
”
“接下来,我要向全般同学做一个检讨。
”
班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面面相觑。
“我一直教导大家,犯了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而你们的老师,在犯了错误之后,却放不下面子,不肯承认。
我们还说在批评别人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个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了。
现在老师也有不敢承认错误这个缺点了,以后还有资格批评大家吗?”
同学们都没有讲话。
“所以,今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我错了,我一定改正,希望大家原谅我,并时刻监督我!”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有点哽咽了。
事后,听到学生们和其他班的学生说起这件事,我们班的学生很骄傲:“我们老师不把自己看得高我们一等!”
分析思考:
学生是和我们平等的,只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学生,去解决发生在教学、教育生活中的事,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为学生尊敬的老师。
一、其身正不令而行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因失误而误会、委屈了学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来对待自己的过失。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
教”,“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本案例中,我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诚恳地向学生道歉,结果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和高度的评价,相信以后学生犯错误后,也会向我一样诚恳地做自我检讨。
相反,如果我在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之后,还宁要面子不承认错误,那么,孙同学幼小的心灵不再会相信老师,全班同学目睹我犯错而不承认的过程,也会打心眼里看不起我,我身不正,那我发号施令的声音再大,语气再严厉,学生也不会服从,即使服从也可能是阳奉阴违,甚至还可能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严重后果。
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必须本着平等的原则。
老师不能因为顾及所谓的面子,顾及所谓的知道尊严,不能因为孩子小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明知道自己错了之后,还直着嗓子说道:“是我错了!是我委屈了你!是我对不起你!可是如果你作业一直都做,我会这么盯着你吗?好,坐下去,不要感到委屈了,以后作业要认真做。
”
这种简单粗暴的结果就是当事的孩子得越来越伤心,仿佛遭受了比窦娥还大的冤屈,就是他坐下后,还在小声抽泣,就是把学生推得离自己越来越远。
相反,在认识到错误之后,诚挚地向学生道歉,学生就会真切地感知到老师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了,他同样可能流泪,但是感动的泪,就像孙同学那样,眼圈又红了。
他还会在心里认同你这个老师,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在本质上具有向您敞开心灵,倾吐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的精神要求”,孙同学立即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我不怪老师,以后我会认真做作业的。
”
这样的结果远远比大声的呵斥、罚站、请家长要好得多。
更令人高兴的是,我的一次真诚的道歉,得到的不是孙同学一个人的心,而是全班同学的心,他们在我真诚致歉后给了我雷鸣般的掌声,给了我最为动人的赞美,这难道不是“亲其师信其道”最好的诠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