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
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理解学生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
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是不会产生好结果的。
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其实,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
当然,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
如,他们会把教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
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孩子。
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语帮助和恶意的训斥。
教师准肯提出批评,学生才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
2、尊重学生
学生尊敬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
学生也是有人格尊严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凡是人,无论尊卑长幼,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决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置学生的人格于不顾,动辄就指斥、漫骂,讽刺挖苦,甚至动手体罚。
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
如果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经常对学生恶言恶语,或实行变相体罚,还会激起全班学生的逆反心理。
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
我们知道,只有能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的教师,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效。
3、平等待生
平等对待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必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
不能学生因成绩优秀受到教师的宠爱;差学生因成绩较低遭受教师的冷落;中等生则因成绩平平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教师这样做,只使少数学生受到了关怀,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会因教师偏爱好学生而对教师产生成见,最终从对教师的成见转化到对这位教师所任教课程的成见,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总喜欢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信任。
因此信任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只有相互信任,学生才会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教师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往往是不信任学生造成的,在教师看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在学生的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原因何在?就在于学生觉得教师不信任他。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
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学生,
并不断创新思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