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2 创新型城市内涵和构成要素
2. 1 创新型城市内涵 自熊彼特 在 其《经 济 发 展 理 论 》一 书 中 首 次
收稿日期: 2013 - 06; 修回日期: 2013 -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373169; 71003023) ; 江苏省社科基金( 12EYC009) ;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 江
通过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型城市 内涵的观念,本文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整体性 的概念,即创新型城市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制 度创新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不断的创新, 从而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竞争 优势、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传统发展向 科学发展的转变。 2. 2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 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内涵是依靠 科技的创新来带动经济的长久发展,同时创新的目 的是为了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认识的 精辟总结,也为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 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而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 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得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 影响到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所以建设 创新型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型城市的构成 要素的观点,本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四大要素
模块,即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资 源。这四大模块体现了在创新型城市实践过程中 将投入在相关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下获得产出的思 想,四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创新投入是进行城市创新的基础条 件,创新环境是城市创新的支持和保障,创新产出 是城市创新进行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展创新 活动的动力,而创新资源是城市创新的重要支撑, 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远远不断的活力。创新型 城市的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
( 4) 可操作性。由于创新是一个与多种因素 相关的系统,其中有可以量化的方面,也有诸如生 活方式等无形的方面,因此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 从实际出发。 4. 2 评价指标体系
依照上述四项基本原则,通过综合国内外学 者的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了创新型城市评价的评 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一共选择了 26 个指标, 如表 1 所示。
杜英等通过综合国内外的一些指标体系,并 结合甘肃省自身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由 10 大类 24 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从创新基础、 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五个方 面评价城市创新[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开展的“城市创立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确定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
尽管国内众多学者都对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 设情况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
析,但是学者们多是对我国大陆地区的 32 个省进 行的综合评价,还有学者是对某一个省份的市县 进行创新型城市的绩效评价。但是,这些研究都 没有考虑到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如果 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就违背了评价体 系中的科学性原则。因此,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 水平处于同一层级的 14 个城市进行绩效评价,分 析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情况,通过对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素进行分 析,得出创新型城市建设不完善的原因以及改进 的措施和建议。
图 1 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 Figure 1 Elements of innovative cities
3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的研究
关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国外众多知名学 者 对 对 其 进 行 了 研 究,如 Landry 和 Bianchini ( 1995) 认为创新型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从 不同的角度加以评价,因此提出经济、社会、环境 和文化四 个 方 面,共 九 个 指 标 来 评 价 城 市[2],可 以发现 Landry 是从整体的视角来建立评价指标。 Florida( 2002) 对美国的城市建设要制定出吸引创 新人才的政策来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并制定了 创新型城市的测评指标,即 3T 指标: 技术( Technology) 、人才( Talent) 和宽容 ( Tolerance) [5]。他 认为,技术是一个城市创新和高科技的集中表现, 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大量人才资源将创意转化为新 商品则是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而包容在吸引创 意人才以及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 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该指标体系被西方国 家城市管理者看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准。
第 34 卷 专刊 2013 年 12 月
科研管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文章编号: 1000 - 2995( 2013) ZK - 008 - 0195
Vol. 34,Supplement De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周晶晶,沈 能
( 苏州大学 东吴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摘要: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 设情况进行评价,并科学准确地把握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 子分析法对苏州、南京、杭州等 14 个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上述 14 个城 市的评价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上述 14 个样本城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包括天津和广 州,这两个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相对较好; 第二层次包括苏州、南京、杭州、无锡、西安和武汉,这几个城市 的建设水平要低于第一层次; 第三层次包括长沙、宁波、青岛、成都、沈阳和大连,这几个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 设水平最低。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相互支 撑和支持,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创新型城市的构成 要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Charles Landry 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7 要素,分别是: 富有创 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开放的组织文化、人的多 样性与智慧获取、对本地身份强烈的正面认同感、 城市空间与设施和网络机会[2]; Dahlman & J · Aubert 提出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构建创新体 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使创新主体发挥作用和 实现生产价值的关键[1]; 张治河等提出了创新型 城市的三个要素集合: 核心要素、支撑要素及具体 要素; 孙易祥等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四个关 键要素: 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社会发展 能力和低碳发展能力; 张华平认为创新型城市建 设的三大要素模块包括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及创 新产出[3]; 另外,通过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 发现,国 内 众 多 学 者 还 是 比 较 认 同“四 要 素 论”[4]。
·196·
科研管理
2013 年
提出创新之后,创新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 展。
目前,国外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表述主要有两 种“The creative city ”和“The innovation city ”。 “The creative city”的说法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的一 些研究文献,主要指通过提出并实施创造性方案 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包括: 交通管理、产业发展、 城市生 态、种 族 融 合 等,由 此 带 来 城 市 的 复 兴。 “The innovation city”的说法则主要来自国外大多 数关于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文献,可以说是关于创 新型城市的标准提法,侧重于研究驱动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融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和 思想。而国内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多倾向于 “The innovation city”的角度[1]。
除了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的创新型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之外,我国的一些城市也提出了各自的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如深圳市在 2006 年 制订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并推出了《自主创 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着力从“创新主 体”、“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三大领域评价城 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市政府在《关于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中也确定了 创新型城市要达到的指标。
74 个指标,主要从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 术产业化能力、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城市创新环 境建设等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7]。
朱孔来等( 2010) 通过对国内的创新型城市 测评体系的研究,归纳得出了几种典型的测评指 标体系: 北京方迪斯研究所的创新型城市测评指 标、区 域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指 数、城 市 创 新 力 指 标 体 系、创新型城市的数量化评判标准、自主创新型城 市评价指标体系、张江创新指数、中关村指数[1]。
在国外众多的指标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欧 盟总体创新指数、4C 创意指数、城市创新指数、城 市创新活力、创新力指数、创新驱动力和知识竞争 力指数、硅谷指数。另外 Sasak ( 2010 ) 对创新型 城市的考评方向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指出了创新 型城市构建的六大要件。
国内对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的研究相对较 晚,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6]。
4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1) 科学性。设定指标时一定要以科学性为
前提,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确 保选取的指标能够正确地反应所要评价的对象。
( 2) 综合性。选取的指标要涵盖与评价对象 相关的各个方面,要将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各项因 素都考虑进去。
( 3) 代表性。一般而言,表征创新能力的指 标与其余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选取指标 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通过考察国外学者对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 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学者提出的创新型城
专刊
周晶晶,沈 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
·197·
市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硬件指标和软件指 标[1]。硬件指标是激发城市创新能力的前提,城 市中硬件设施的数量、质量以及多样性和可获得 性对鼓励创新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 大学、政府 研究机构和私人企业研究部门的研发能力; 信息 和通信的可获得性,表现在城市的图书馆系统、信 息和交通设施; 城市的综合教育系统,包括从小学 教育到技术型和人文性的各类大学,从大众文化 到高雅艺术的各类文化设施。创新型城市的软件 指标表现在城市历史、城市危机感、城市的内在创 新能力以及城市的组织能力、市民的价值体系和 生活方式,以及市民的归属感等方面[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