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城镇,通常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篇1一、天津市小城镇建设情况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示范小城镇,并以此全面推动土地挂钩试点工作。

国家发改委认为,天津市提出的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建设小城镇,富有新意,符合我国保护耕地基本国策,有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国土资源部将天津列为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城市,并下达了三批2766公顷的土地周转指标。

(一)天津宅基地换房工作的基本情况1、提出背景。

天津市农村地区城镇化水平仅为56.2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小城镇和村庄规模普遍偏小,村庄人均建设用地大,人口密度低,用地不集约,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各种设施水平很低,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三是污水垃圾随处排放与堆放现象普遍,影响投资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小城镇建设资金匮乏。

总体而言,农村地区城镇化面临着资金和土地的双重约束。

2、基本思路。

所谓宅基地换房,是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的生态宜居新型小城镇。

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农民以宅基地换取小城镇的住宅居住。

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在规划建设的新型小城镇,除了规划农民还迁住宅小区外,还要规划出一块可供市场开发出让的土地,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的收入,平衡小城镇的建设资金。

3、实施进程。

从20xx年底到现在,天津市政府先后批准三批38个试点。

第一批东丽区华明镇、津南区小站镇、武清区大良镇等5个镇村规划建设农民住宅355万平方米,现已全部竣工,8万多农民喜迁新居。

目前,华明、小站镇已整理复垦宅基地947公顷,超额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581公顷周转指标,正在做验收准备工作。

大良等3个镇村已在20xx年9月底前完成了247公顷复垦任务。

第二批西青区张家窝镇、津南区八里台和葛沽镇、汉沽区茶淀镇等12个镇村,规划建设农民住宅550万平方米,现已开工315万平米,其中竣工245万平米。

桥北新区、茶淀、八里台镇3个试点已建成,近5万多农民正在选房入住。

第三批东丽区军粮城镇和金钟街、津南区咸水沽镇等12个镇村,规划建设农民住宅1095万平米。

目前,已有8个试点开工近300万平米。

4、取得阶段成果。

通过宅基地换房这一实践,初步达到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节约能源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享受到城市生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等6大效果。

20xx年4月,华明镇在全世界87个城市106个参选项目中,成功入选20xx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展区。

20xx年11月20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华明镇荣获20xx年度广厦奖。

20xx年4月14日,华明镇荣获世界不动产联盟(FIABCI)优秀奖。

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二)天津宅基地换房工作的主要做法1、坚持科学规划。

小城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规划方案要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多方充分论证才能最终确定,没有好的规划不能搞建设。

市政府要求每个镇、村的规划都要突出体现布局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不能百镇一面、千村一面。

同时,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寻找文化的根,挖掘文化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鲜明个性。

2、保护农民利益。

市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土地出让政府收益部分全部返还,用于农民安置住宅和公建的建设。

华明镇为确保不让一户农民因经济原因搬不了家,制定了人均30平米的置换标准,老少三代的家庭可以选择两套住宅,搬迁农民给予一次性补贴等政策,得到农民支持,农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重视土地复耕。

小城镇建成后,要以复垦的村庄建设用地归还国家借给的土地周转指标,确保耕地不减、质量不降、占补平衡。

在天津,凡是没有完成任务的,市里不再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不再批准新的试点小城镇。

华明、小站镇、武清区一镇两村超额完成581公顷的挂钩周转指标。

4、实施管理创新。

以华明等镇为试点,实施了小城镇管理制度创新的探索,主要包括小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创新、小城镇管理方式创新、农民就业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和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等,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5、三区联动统筹发展。

提出坚持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设施农业集中。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现代农业、农民就业和农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那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郊区农村综合性发展的路子。

(三)工作中注重抓好的几个关键环节天津市明确要求示范小城镇建设应在全市规划范围内,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

并在工作中注重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土地平衡。

建新区新增的建设用地必须通过以宅基地换房,农民迁移到新建小城镇居住,把布局分散、数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农民宅基地集中起来,统一整理复耕来归还国土部土地周转指标,土地平衡帐达不到要求的不批准试点。

2、资金平衡。

随着人口的集中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小城镇可供商业开发的土地会大幅增值,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平衡解决小城镇农民住宅和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这样在促进土地集约化的同时,也创新了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模式。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篇2小城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后盾。

为了全面了解和促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6月份,县政协提案委组织部分政协和委员,对我县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和陕西省实施的关中百镇的历史机遇,以生态文明规划城镇,以园林宜居建设城镇,以整洁有序管理城镇,以文明先进经营城镇,以特色风格塑造城镇,全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品位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文化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陕西省十强县等三十多项殊荣。

(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小城镇规划编制定位准确,科学前瞻我县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凤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为引导,按照一体两翼四中心五十个新型社区的总体布局和区域互联、产业联动、功能互补的总体要求。

一是先后完成了凤州镇总体规划、留凤关镇发展战略规划、河口镇发展战略规划及全县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的制定,总规划编制率达到100%。

二是随着县城高速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县城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一城两心、一体两翼、东扩西移北上的战略目标,适时委托中联西北工程设计院编制了县城发展建设概念规划,即丰禾山新区、北环路沿线城市设计。

三是在凤县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以县城为中心、凤州镇为副中心、集镇中心村为节点的三级城镇网络也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城镇密度为2.8个/千平方公里。

(二)狠抓基础,完善功能,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战略方针和把全县当作景区来建设、县城当作星级酒店来管理的指导思想,县城建设按照彰显个性、突出特色、融入内涵、提升品位的新理念和园林化城市的建设标准要求,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积极推进的办法,始终把人本思想、和谐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县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中之重,完成了垃圾填埋场迁址重建工程,县城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95%;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85%;完成县城集中供气、集中供暖工程,大多数城镇居民享受到了天然气和冬季采暖的方便和舒适。

对县城新建路、新民街、交通巷、宝鸡路、汉中路、天水路、滨江路、陵江路等主要街道及嘉陵江两岸建筑物实施了美化亮化,新建了东岭2号大桥、火车站0号大桥、小浴河大桥及凤凰湖1号廊桥,西庄大桥和2号廊桥正在紧张的施工中;先后新修及改造了凤中路、新民街、新建路、陵江路等十余条城区主干道;开通了县城至凤州、十里店、杨家店、陈家湾四条公交线路,县城基础设施得到了高速发展。

----旧城改造成果明显。

近年来,县政府加大投入,实施开放搞活、多渠道融资等政策,先后投资近十亿元,加大力度改造了新民街步行街、交通巷饮食街,新建了杨家坪小区、惠民家园、惠民新村、碧水嘉园、月亮湾美景天城、幸福园、留凤家苑、滨江家园等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凤喜豪庭等多处商品房小区,柏家坪、西庄、桥头庄、安沟门等城中村改造更是各具特色,充分融入了旅游文化元素的内涵,实现了住房保障和经济收益双赢。

----生态环境得到美化。

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县城和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县政府实施了积极的环境与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完成了县城凤凰湖一江两岸四A级景区建设、月亮湾凤凰山堡子山生态公园建设,实施了东岭周边生态移民搬迁、310国道拓宽改造、古羌文化园区建设、西庄交通组团建设,堡子山、丰岩、梨树坪、安沟等灾后重建安置和陈家湾三告别等项目,完成了城区道路改造、环县城绿色屏障、百公里生态长廊、城区三个休闲广场、文化体育馆(场)等重大建设工程。

为了加强管理和服务,专设了县园林环卫局、综合执法局,建立了一个110余人的环卫保洁、绿化亮化管理服务队伍和24人的专业城管执法工作队伍。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2.3%,县城人均绿地达到36.1平方米。

一个山清水秀地干净,三月同城星光灿烂,山水相依,城、林、水相伴的中国最美小城、呈现在大秦岭的会客厅 ----中国凤县。

(三)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小城镇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二、存在问题(一)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大。

少数干部和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工作力度不大。

有的镇由于信心不足对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

有的镇存在敷衍应付和急功近利的行为,缺乏长远眼光,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二)规划修编滞后,建设档次不高。

全县9个镇,虽然全部完成总体规划,但是,这9个镇的规划大都是原来12个乡镇的早期规划,撤乡并镇后均未得到及时修编,总体布局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

且小城镇建设规模普遍偏小,大多集镇建设仍停留在乡村小街道的层次上,基本上是一条柏油(水泥)路,一排砖混房,一溜小餐馆,几家杂货店,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