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疾病的分类和护理措施
据相关调查结果提示,世界上肺炎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患者对肺炎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此部分早期患者无法得到规范的治疗,因此导致病情进展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与此同时,肺炎疾病难根治、易反复发作,如治疗方式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喘脱。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提升患者的抗病毒能力,降低患者发作频率。
基于此,本文为广大患者朋友们讲述肺部疾病的分类及如何护理。
1.肺炎疾病的分类
肺炎是肺组织受到了感染并发炎。
在呼吸的过程中,空气中的一些细菌、病毒就会随着呼吸进入他们的肺,从而常容易患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罗音,肺炎按病程的分类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
2.肺炎疾病的护理
肺炎疾病的护理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呼吸机锻炼指导、用药、心理饮食以及出院护理等。
下面简单为广大患者介绍肺炎疾病的护理措施
(1)呼吸道和氧疗护理
采用鼻部吸氧的方式,让患者每日保持一定量的吸氧的时间。
在吸氧前,患者鼻部应保持清洁,可以采用温水棉球以保证其内部的畅通,同时还需要尽量侧卧的姿势,避免患者在吸氧环节上肺部出现痰液,使其顺利呼吸。
(2)呼吸肌锻炼
呼吸肌训练则是根据患者病情,对其呼吸频率进行指导,并正确指导其进行的膈肌、胸肌等方面呼吸训练。
另外还应该对基本康复的患者进行吹气球、唱歌等训练,同时还可以通过慢跑、爬楼梯等形式锻炼自身的肺功能。
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中,还应该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以提高患者呼吸道的压力,并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的血液氧合度,以帮助其增加肺活量。
此外,在呼吸训练环节中,护理工作职员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宣教的,并根据其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等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的如何正确锻炼。
例如,腹式呼吸中,患者应该采取半仰卧的形式,手部放在胸前和腹部,尽量用鼻子吸
气,让后用嘴呼气,并且每天坚持10分钟左右,具体情况还应该由患者的病情机进行规划,制定适合患者本人的呼吸肌训练方案
(3)用药指导
药物中指导中,其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给药,大部分患者在患有肺部阻塞病症的同时,其肺部均会出现感染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对其进行定量的抗生素给药,以控制肺部感染情况。
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止咳、祛痰、止喘等给药。
例如,在对患者进行喷药的使用环节上,要尽可能的让患者屏住呼吸,等到药物充分的吸收到呼吸道中,再进行慢慢的呼吸。
另外还应该注意,对心肺衰竭、肺部阻塞严重的患者,禁止给其镇静药物的使用,以免出现心肺骤停,从而危机其生命。
与此同时,在药物的选择上,通常家属会选择较为昂贵的药材进行对患者进行的治疗,尤其是在抗生素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两种药物的使用上,部分患者和家属总是觉得药物的药效和价格成正比,越贵的药物,其药效方面和持久性会越好,但是实际上,针对该类患者的用药环节上,并非昂贵的药物其效果就会越显著,还是要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以及对不同药物的耐受性,以及医生的嘱咐下,进行合理的使用,才能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4)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中主要包含心理、饮食、环境、出院等多方面的指导。
首先,对该类病症的患者,增发相关病症的知识手册,其中主要是对肺部阻塞、心肺病症的相关介绍和基础知识,以便患者能够自身的病症有正确的认知。
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的心理辅导,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心理方面的指导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保持拼合的心态,使用最为简单通俗的交流方式,帮助患者进行病情指导,并对出现情绪异常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安抚,必要时让家属进行辅助心理辅导,让患者正确对待病情。
另外,当患者出现病情不稳定的时候,护理人员的需要第一时间帮助其急救护理,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以让患者感受到安全感。
其次,对患者进行的饮食控制,需要针对其病情,制定相关的食谱,让家属按照食谱上的要点,对其进行正确合理饮食。
据统计,大部分肺部病症的患者的,其身体上均有不同程度营养缺失,一方面是患者的自身肺部呼吸能力下降,其饮食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其饮食上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其
营养的缺失,因此,常规的饮食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指导患者争取饮食,还应该对其饮食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的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食用容易产生气体的汽水,则需要及时的禁止。
最后,出院时则需要对其饮食、用药、锻炼等多个环节加以指导。
例如,在生活中,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熬夜、不能过度劳累,同时还需要让患者家里的环境进行格外的注意,以帮助其呼吸通畅。
并让其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复查,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则需要尽快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结论:总之,对于肺炎疾病患者,在临床的护理干预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