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
1.作者简介。

顾拜旦(1863—1937),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1894年在巴黎组织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亲自设计奥委会会徽、会旗。

1896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因对奥林匹克运动不朽的功绩,被誉为“”。

代表作有《》《》《奥林匹克回忆录》等。

2.主旨归纳。

这是一篇在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词。

在演讲中,作者回顾了奥林匹克主义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深入阐述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当前形势下的新角色及新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奥林匹克主义发展的美好祝愿。

3.背景探寻。

本文是作者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为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而发表的演讲。

他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他所弘扬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法奥林匹克之父体育颂奥林匹克宣言
1
重点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主义的新内涵的。

作者开篇指出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分崩离析,表现了奥林匹克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引出对其新内涵的叙述。

接着,作者从“平和与自信”和“面向大众”两方面阐述了它的具体内涵。

在论述其“平和与自信”的内涵时,作者先指出了这一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其重要意义,再阐明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表现了“平和与自信”给运动员带来的愉悦感受。

在论述其“面向大众”的内涵时,作者先讲述了当时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复兴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因,然后阐述了“面向大众”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崇尚平等、惠及大众的使命感。

作者通过翔实的叙述,深刻分析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崭新内涵,使广大听众对新内涵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2.本文的论述思路有什么特点?
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先指出了奥林匹克主义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阐述奥林匹克主义的新内涵做铺垫。

接着在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详述了奥林匹克主义“平和与自信”和“面向大众”的新内涵,深刻分析了这两种内涵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复兴奥林匹克主义的美好期待,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此外,本文观点鲜明,论述严密。

在演讲过程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十分鲜明。

如文章第6段“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

它必须要面向大众”中,作者通过“必须”二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又如第7段中,作者补充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社会层面的不足,使说理更严密,更具说服力。

3.本文中运用比喻,有什么作用?
这篇演讲词巧用比喻,语言优美,充满诗意。

如第4段中“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会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形象地叙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又如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比作“狂风骤雨”,把战后的世界形势比作“黎明”,把奥林匹克主义的丰硕成果比作“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充满诗意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对奥林匹克主义复兴的祝愿。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阐.述()崩溃.()绚.丽()
襁.褓()束缚.()砥.砺()
挣.脱()角.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野蛮伽锁相辅相成
B.目睹赋予岐途无所畏惧
C.萦绕严峻厚待自园其说
D.湛蓝挚爱秩序分崩离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
....
,迅猛异常。

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
....
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
,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
3
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
,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昆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云南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休。

D.云南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5.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结束后,某学校团委向中国女排发了一份贺电,其中有三个词语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忙修改。

贺电原文:
在举世瞩目的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我们的女排儿女,奋勇拼搏,不畏顽敌,用辛勤的汗水、集体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击败塞尔维亚队,夺得金牌。

在此,我们谨向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表示恭贺和敬意。

6.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标志探究】下图是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口号积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简称奥运会。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
4
运会都有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出现。

请写出最少两届夏季奥运会的口号。

(3)【文化展示】今年是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0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其中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都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

请任选其一介绍它的构成及含义。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

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

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
5
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

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

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

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

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

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

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

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

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

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

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

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

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

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

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

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