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单双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期设为12个月。

疗效评判的观察指标为: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和医师对状况改善的评价、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评价问卷(haq);同时统计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的评价指标。

结果经过治疗,来氟米特组各项疗效评判指标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acr20标准达标率来氟米特组为77.78%,柳氮磺胺吡啶组为72.22%;acr50标准达标率来氟米特组为61.11%,柳氮磺胺吡啶组为38.89%。

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比柳氮磺胺吡啶要好,而且与有良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由于自体免疫引发的关节炎,以慢性侵蚀性为特点。

患者通常需要在身体和心理上承担双重的折磨,很大的病痛折磨,因此在临床上针对此病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治疗此病。

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但是,我国目前有关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方案太多,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报告现显,来氟米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药物副反应,使得很多
患者放弃此种疗法。

因此,我们要找到一种用药方法可以减轻来氟米特副反应,提高病人治疗顺应性。

现通过小剂量使用来氟米特,并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做相应对比,来探讨此种方案的可行性。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6例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使用单双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男性11人,女性7人,年龄最低48岁,最高60岁,平均年龄54.4±
2.3岁;对照组男性10人,女性8人,年龄最低42岁,最高58岁,平均年龄51.5±1.9岁。

入选所有病例关节疼痛不能少于6个,肿胀不能少于3个。

入选的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案实验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天,不计负荷剂量,之后维持此剂量;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初始剂量为0.25g/次,每日两次,之后每周需追加0.5g,加至1.5-2.0g/日并维持。

1.2.2 观察指标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和医师对状况改善的评价、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评价问卷(haq)。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
2.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见表1。

2.2 经过12个月的治疗,来氟米特组的各项疗效评判指标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acr20标准达标率来氟米特组为77.78%,柳氮磺胺吡啶组为72.22%,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acr50标准达标率来氟米特组为61.11%,柳氮磺胺吡啶组为38.89%,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实验组出现1例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由于自体免疫引发的关节炎,以慢性侵蚀性为特点。

患者通常需要承担很大的病痛折磨,同时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急需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患有此病的人以中年人居多,主要是由于人到了一定年纪身体的各方面免疫系统开始降低,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来氟米特是一种慢作用药物(dmard),此类型药物可以在控制类风湿炎症性疾病中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用药方案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副反应作用,而且疗效不够理想,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放弃了此种疗法。

来氟米特具有长达15-18天的半衰期,有着其独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结合我国国人的体质特点,有必要将其治疗
维持剂量减半并免除负荷剂量。

现在期望通过小剂量的使用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提高疗效与降低副反应。

经研究发现,小剂量使用来氟米特这种用药方案其临床效果与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效果相类似,故本次试验同时应用两种药物来进行疗效比较。

正常情况下来氟米特的起效时间一般在5-6周左右,相比柳氮磺胺吡啶起效较快。

但是本次试验来氟米特起效时间有一定的延迟,原因是来氟米特使用量减少后血药浓度到达稳定浓度所需的时间有所延长。

实验数据表明,无论是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主要疗效指标的方面还是晨僵时间、cpr等次要疗效指标的方面,来氟米特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善都要比柳氮磺胺吡啶组的更好。

相比原先来氟米特的用药方案,小剂量使用来氟米特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案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减少,其中胃肠道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基本消失,这一点主要归功于负荷剂量的免除。

但是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仍有轻微的症状,说明即使小剂量的使用来氟米特也不能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而言之,本次试验初步证明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方案在短期内有着很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军,祖比亚,林德帅,杨俊生,覃学勇,廖明.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期疗效观察[j].临床用药指导,2012,15(2b):538-540.
[2] 吴东海,王国春.白塞病.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6-259,282-2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