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四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4第四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四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生产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运作分类、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掌握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6课时讲授+多媒体,案例、互动、启发式、提问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第二节生产过程组织第三节生产计划与控制第四节网络计划技术第五节现代企业生产运作计划第六节现代生产管理方式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本节主要内容一、生产管理的概念;二、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三、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四、生产管理的内容;五、生产管理的任务;六、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的区别。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生产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也就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管理。

所以,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劳动组织与劳动定额管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控制、物资管理、设备和工具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

狭义的生产管理则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

由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狭义的生产管理的内容,也只能是广义生产管理内容的一部分。

狭义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等。

二、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2.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的关系;3.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的关系。

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经营决策确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方针、目标、策略、计划等。

生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生产活动,来保证经营意图的实现。

经营决策的目的是谋求和筹划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管理为经营决策提供物质条件,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

2.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的关系技术开发是企业在经营决策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和原材料开发,它是生产管理的前提条件,是组织生产、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技术保证。

而生产管理也为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实验条件和反馈信息。

因而,二者在企业管理中都处于执行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3.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的关系生产管理是销售管理的先决条件,它为销售部门及时地提供用户满意的、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

搞好生产管理,对开展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生产管理应主动适应销售管理工作的要求,销售部门也必须及时向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以改进产品、提高质量,并力求使市场需要和生产条件结合起来,达到最优配合。

因此,二者在企业管理中都处于执行地位,它们之间是一种十分密切的协作关系。

三、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2.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3.加强生产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层抓好经营决策。

1.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业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的基本活动,而工业企业经营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生产。

因此,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生产多少来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就成为了工业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目标。

生产管理就是将处于理想状态的经营目标,通过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转化为商品。

所以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2.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需求多变,不仅要产品新、品种多、质量高,还要价格便宜、交货迅速、及时。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生产管理,建立稳定的生产秩序,强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加强生产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层抓好经营决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是抓好经营决策。

但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生产管理比较健全、有力,生产、工作秩序正常。

这样,企业领导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从日常大量的烦琐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经营决策。

所以,强化生产管理仍然十分必要。

四、生产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职能划分;2.按生产管理所需作的决策类型划分。

1.按管理职能划分(1)生产计划工作(2)生产准备和组织工作(3)生产控制工作2.按生产管理所需作的决策类型划分1)生产系统设计的长期决策及实施,主要包括生产系统的地址选择(又称厂址选择)、工厂平面布置、产品的选择和设计、设备的选择、加工对象的生产设计。

2)生产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的短期决策及实施,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设备维修。

五、生产管理的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三:①按照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完成生产任务;②按照规定的产品计划成本完成生产任务;③按照规定的产品交货期限完成生产任务。

产品的质量(Quality)、成本(Cost)和交货期(Delively),简称为QCD,是衡量企业生产管理成败的三要素。

保证QCD三方面的要求,是生产管理的最主要的任务。

这三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提高产品质量,可能引起成本增加;增加数量,可能降低成本;为了保证交货期而过分赶工,可能引起成本的增加和质量的降低。

为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在生产管理中对QCD加以合理地组织、协调和控制。

六、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的区别(1)现代生产管理面更宽(2)现代生产管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方法更先进第二节生产过程组织本节主要内容一、生产过程的概念;二、生产过程的构成;三、影响生产过程构成的因素;四、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五、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内容;六、流水生产组织。

一、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过程是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设备和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产品的全部过程。

自然过程是借助于自然力,改变加工对象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过程,如铸件的自然时效、化工产品的化合作用等。

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广义及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到把产品制造出来,检验合格入库为止的全部过程。

狭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检验合格入库为止的全部过程。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投产前所做的各项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准备、材料与工时定额的制定、新产品试制等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是直接为完成企业的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它代表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专业方向,如纺织企业的纺纱、织布,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锻、加工装配等。

3)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实现,不直接构成基本产品实体的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从事的服务性活动,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的供应、运输、库存管理等。

5)附属生产过程,是指利用企业生产主导产品的边角余料、其他资源生产市场需要的不属于企业专业方向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如飞机厂利用边角余料生产铝制日用品的过程。

三、影响生产过程构成的因素1)产品的特点。

2)生产规模。

3)专业化协作水平。

4)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

四、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3)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4)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五、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内容1.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1)工艺专业化形式(2)对象专业化形式2.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1)顺序移动方式图4-1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2)平行移动方式图4-2平行移动方式示意图(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图4-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4)三种移动方式比较表4-1三种移动方式比较表六、流水生产组织1.流水生产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3)工作地按照工艺过程的顺序依次排列。

4)生产的节奏性强,即流水线按固定的节拍进行生产。

5)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高。

2.流水线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是否移动,可将流水线分为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

2)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品种数目,可将流水线分为单一对象流水线和多对象流水线。

3)按生产对象的变换方式,可将流水线分为不变流水线、可变流水线和成组流水线。

4)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可将流水线分为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

5)按流水线的节奏性,可将流水线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

6)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可将流水线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化流水线。

3.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1)产品的产量要足够大,以保证流水线上各个工作地处于正常负荷状态。

2)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相对稳定,以保证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能发挥出潜在效益。

3)工艺过程应能划分为简单的工序,便于根据工序同期化的要求进行工序的合并和分解,且各工序的工时不能相差太大。

4)厂房建筑和生产面积容许安装流水线的设备和运输装置。

5)原材料、协作件必须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按质按时供应。

4.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确定流水线的节拍节拍是指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产品、部件或零件)的间隔时间。

它是流水线上其他一切设计计算的出发点。

其计算公式为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产量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是从制度工作时间里扣除修理机器设备的停工时间和工人节假日休息时间以后的全部时间;计划期产量是按生产计划规定的出产量并考虑废品数量而确定的。

如果计算出来的节拍数值很小,同时零件的体积、重量也很小,不便于逐件运输,则可以采取整批运输。

顺序出产两批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称为节奏,它的计算公式为节奏=节拍×运输批量(2)工序同期化及计算设备数量(或工作地)表4-2工序同期化示例表(3)计算员工人数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流水线上,流水线员工人数可由下式计算:每个工作地需要的员工数=每日工作班次×每一个工作地同时工作人数各工作地的员工人数之和即为整个流水线上的员工人数。

在以设备加工为主的流水线上,配备员工要考虑实行多设备看管的可能性,及配备后备员工的百分比。

(4)选择运输装置流水线上使用的运输装置有传送带、传送链、滚道、重力滑道和各种运输车辆。

选择运输装置既要考虑产品形状、尺寸、重量、精度要求,又要考虑流水线的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