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尿路感染

[预防医学]尿路感染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尿蛋白(-)或(±) 尿沉渣WBC↑↑,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 诊断 尿RBC↑。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尿(脓尿)
➢ 指清洁尿标本沉渣的WBC≥5个/HP ➢ 脓尿对尿感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由于白带污染,间质性
肾炎,结核杆菌、真菌及衣原体感染均可出现,因此不 能单纯依靠脓尿确诊尿感。
假阴性主要见于 ①患者7天内用过抗菌药; 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不足6小时; ③消毒药混入尿标本内。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有血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左移及ESR增高
泌尿系 B超检查
实验室检查

• 了解泌尿系统有无畸形、结石等尿路复杂情况
影像检查 KUB+IVP
实验室检查
目的在于找寻有否能用外科手术纠正的易感因素
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凝固阴性葡萄球菌, 则可拟诊为尿感。
诊断
定位诊断
方法有: 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 ②免疫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
但特异性、敏感性不理想; ③其他:尿渗透压,尿内β2微球蛋白排出量和
白细胞管型。 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实验室定位方法。
诊断
定位诊断
➢临床上全身感染性症状较明显,T>38℃,有 明显的肋脊角疼痛和压痛、叩痛、血白细胞增 加者,可诊断为肾盂肾炎。致病菌为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多为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概述
流行病学
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 女性居多,未婚少女2%,已婚妇女5%,孕妇7%; 老年女性、 男性尿路感染率10%。
定义
广义
狭义
概述
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的 尿路炎症
细菌侵入尿路引起的 尿路炎症
分类
尿 路 感 染
概述
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nephropyelitis)
三日疗法:
SMZ 0.8Bid x3d or氧氟沙星0.2Bid X3d
疗程结束 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复诊 1周后
无尿 路刺
尿培 阴性
激征 尿培
阳性


尿培阳性
有刺
激征
白细胞尿 尿培阴性
白细胞尿 无细菌尿
无白细胞尿
说明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1月后复诊一次
为同一细菌,说明为隐匿性肾盂肾炎, 应予14天抗菌药物的常规疗程
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cystitis)
病因
➢ 最常见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 其中大肠杆菌约70%,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 脓杆菌,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常发生于尿路器械检查后,变形杆菌、 克雷白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患者。
➢ 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称为 混合感染。
症状性肾盂肾炎 感染性尿道综合症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14天抗菌药 物常规疗程 后仍有菌尿 选敏感药物 最大剂量口
服6周
同时作IVP
急性 肾盂肾炎
治疗
轻型 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天疗程,72小时显效,
若仍未见效,按药敏结果更改抗菌药物。
较严重者 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或头孢噻肟钠或头孢唑啉钠 Q8him/iv,药敏结果出来后选用敏感药物注射 至退热72小时后,改口服有效抗菌药物,疗程共 2周。
再发性 尿路感染
治疗
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常再发者应 考虑长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
特殊类型 尿路感染
治疗
妊娠期尿路感染: 积极治疗,选用毒性较小的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 不宜用,慎用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唑、氨基糖苷类。
男性尿路感染: 50岁以后,尿感治疗方法同复杂尿感 50岁以前男性少见,常伴细菌性前列腺炎,用SMZ12~18 W疗程,或环丙沙星0.25 Bid ×12~18W,再发者重复上 述治疗,或延长疗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遗传因素致尿道粘膜防御能力下降
致病力
细菌的吸附能力是重要的致病力 致病力强的细菌才引起急性非复杂性尿感 急性复杂性尿感不一定由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
临床表现
尿路 腰痛 血尿 刺激征
全身 症状
肋脊角
压痛/叩 痛
实验室 检查
急性肾盂 有 肾炎
有 可有 有,也 有 可无
血WBC↑ ESR↑尿中 WBC ↑ 尿培养阳性, 血培养可阳性,肾 浓缩功能↓,可恢复
急性 肾盂肾炎
治疗
重症:致病菌多为耐药G-杆菌。常用下列抗菌素: 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3.0 ivgtt Q6h ② 氨基糖苷黄抗生素:妥布霉素/庆大1.7mg ivgtt Q8h ③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1.0 ivgtt Ql2h、头 孢哌酮钠2.0 ivgtt Q8h 疑为G+球菌可用氯苄西林 30mg/kg ivgtt Q6h
➢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下尿路症状群为主诉者, 先给3天抗菌疗法,如能治愈,则常为膀胱炎, 如复发则多为肾盂肾炎。
鉴别诊断
全身感染性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核 尿道综合征
选药原则
治疗
未有药敏试验结果时选用G-杆菌敏感的抗菌药
膀胱炎要求抗菌药物尿浓度高,肾盂肾炎要求 血\尿药物浓UB+IVP
实验室检查
• 男性首次尿感应作IVP。
• 女性IVP的适应症:①再发的尿感;②疑为复杂性尿 感;③有肾盂肾炎的临床证据;④少见细菌如变形杆 菌等感染;⑤妊娠期曾有无症状细菌尿或尿感者;⑥ 感染持续存在,对治疗反应差。


诊断
凡有真性细菌尿者诊断为尿感。
真性细菌尿
诊断
• 女性有临床症状且尿WBC↑,可疑为尿感; • 若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致病菌为大肠杆
尿感。 • 尿含菌量104~105/ml可疑菌尿需复查 • 尿含菌量<104/ml则可能为污染,
实验室检查
尿细菌学 检查
• 尿涂片镜检细菌 清洁中段尿一滴,涂片作革兰染色,油镜下找细菌。 平均每视野≥1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
• 化学性检查 亚硝酸盐试验:敏感性70.4% 。
尿细菌学 检查
假阳性见于: ①尿标本被白带污染; ②尿标本在室温放置超过1小时。
病案 二

• 某患者,女,58岁,因发热、腰痛1天就诊,无 尿频、尿急、尿痛。体查:体温38.5℃,余生命 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 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右肾区有叩击痛,左肾 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 规示白细胞升高,尿常规示白细胞5-6/HP,余 正常。尿培养结果未回报。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 是什么?
总结
思考题
1. 如何诊断尿路感染?
2. 膀胱炎与肾盂肾炎治疗 方案有何不同?
思考题
3.再发性尿路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如何鉴别? 4.真性细菌尿的定义是什么?细菌尿的假阳性与
假阴性各见于哪些情况?
思考题
• 5.病案分析:某患者,女,58岁,因发 热、腰痛3天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 体查:体温39.5℃,余生命体征平稳。心 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扪及,右肾区有叩击痛,左肾 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120×109,尿常规示白 细胞9-+/HP,余正常。该病例最可能的 诊断是什么?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请制 定治疗方案。
特殊类型 尿路感染
治疗
留置导尿管的尿路感染
➢ 若有尿感症状,予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及时更换导尿管。
➢ 若无尿感症状,仅有无症状性细菌尿,暂 不宜治疗,直至拔除导尿管后再治疗之。
特殊类型 尿路感染
治疗
无症状性细菌尿 ① 非妊娠妇女,一般不予治疗,妊娠妇女必须治疗; ② 学龄前儿童的无症状细菌尿,予以治疗 ; ③ 老年人不予治疗,因治疗与否与寿命无关; ④ 尿路有复杂情况者,一般不予治疗,因常不能根治 。
感染途径
严重 尿路阻塞
机体免疫力 低下
上行感染(多 见) 血行感染(少见)
防御机制
尿路通畅时尿液能冲走绝大部分细菌 尿路粘膜可分泌IgG、IgA
尿液含高浓度尿酸和有机酸,pH值低 男性排尿时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易感原因
泌尿系统畸形或尿路有复杂情况致尿流不通畅 尿路器械的使用
尿道口周围的炎性病灶 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疗效判断
治疗
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
失败: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或 在追踪期间内复发。
疗效判断
治疗
治愈: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细菌尿转阴、 在停止抗菌药后1周和1个月再追踪复查1次, 如没有细菌尿,或虽有细菌尿,但仅为重新
感染
急性 膀胱炎
治疗
初诊
单剂疗法: SMZ 0.4x6#顿服 or 氧氟沙星0.2x3#顿服
实验室检查
尿细菌学 检查
尿感诊断的确立,主要靠尿细菌检查
• 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结果可靠。 • 清洁中段尿,导尿均不能避免污染,故临床上
清洁中段尿作尿细菌定量培养。
尿细菌学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细菌定量培养
• 尿含菌量≥105/ml为有意义菌尿,常为尿感。 • 两次中段尿培均为≥105/ml,且为同一菌种,可诊断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肾周脓肿
预后
急性非复杂性尿感,治愈率90% 急性复杂性尿感治愈率低
复杂性尿感可迁延为慢性肾盂肾炎
预防
①多饮水,勤排尿;(2—3小时尿1次) ②注意局部卫生
③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④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养成二次排尿习惯 ⑤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的尿感,于性
交后即排尿,服一次抗菌药物预防。
膀胱炎

无 30%


无症状 细菌尿

无无


尿WBC↑,血培阴性, 尿培养阳性
仅有细菌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