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事迹材料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事迹材料

走进家庭关爱孩子传递温暖
------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事迹材料
金丝峡镇初级中学张方
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之间很好的沟通,相互交流从而便于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教师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家访,家访也成了沟通家校之间的桥梁。

通过家访使家长和教师相互交流从而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

其实家访不单单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以合理化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使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如有些家长懂得了一味地责骂孩子,这样只会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有些家长接受了不能一味只盯住孩子的学业成绩,要全面衡量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观点;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从而贬低自己的孩子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在家访中及时纠正,
告诉他们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要告诉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信心;要让家长明白现在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关心,而不要再强逼孩子,跟孩子多交谈,适时地给以心理疏导;要让家长多关注孩子,这样会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就会与家长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思想上得到了相通,达成共识。

在双方的努力下,及时沟通,改变教育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家访给教师、家长、学生营造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大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开怀畅谈。

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

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最好一种形式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每次家访都让我感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

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我班有一学生常成,经常无故不上课,逃学,厌学。

随后我对其进行了家访。

当我到他家时,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对我非常的热情。

我说了我来的目的,之后家长们的脸色立时变得灰暗,不断地叹气。

我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失望。

因此我并没有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不好的一面,而是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

面对面促膝畅谈,从谈话中我知道常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孩子往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打骂她,责备。

此时多少明白了孩子为什么逃学,因为上学的压力太大,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此时,我顺势提出了改变孩子教育方法的建议,要家长多关注孩子,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给孩子量身定做容易达到的目标。

在一番长谈之后,常成家长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
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很放心,谢谢您!。


家访也会让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我班一学生吴德林,学习很努力但是就是成绩不理想,看着孩子很刻苦的样子,我就不禁想去他家看看。

走进吴德林的家,让我惊呆了,家里很贫困,条件很艰苦,父母都不在家,只有年迈的奶奶在家。

简直是两个留守对象: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到家后奶奶步履蹒跚,但是对我的到来还是很兴奋,用她那颤抖的手给我倒水,我接过水后,并没有坐下来,而是对奶奶说:“家里还需要什么帮忙的吗?”奶奶连忙说:“不用!不用!有吴德林呢,洗衣做饭什么都会,哪用得着老师啊!”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对吴德林说:去把奶奶的床单被罩都换下来,我来帮忙洗洗。

在吴德林家里,我和吴德林一起洗完奶奶的床单被罩,又一起做了一顿午饭。

在吃饭时我才知道,吴德林每次学习时总会想到家里的奶奶,虽然很用功,可是总力不从心,无法尽心学习。

因而成绩总是不理想。

临走时,我对吴德林说:“以后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尽管给老师说,只要老师能帮上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

”吴德林顿时就哭了,抽噎着说:
“老师,谢谢您,您给了我很大力量,我会更加努力的,在班上
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在这次
家访
在城里孩子还在妈妈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吴德林已经开始做中,我也深深的被触动,这么小的孩子既然这么懂事,
家务了,我决定: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 帮助这个孩子。

我班的学生丁萌佳家境很好,就住在镇街道上,她是大 错不
犯,小错不断的学生。

我对其进行家访并未事先通知她, 当走进她家时候,她见到我的到来,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 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 "告
状"的,直接对我说: 我父母不在家。

” 我
在这里等。


只字未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只说她表现好的方面。

没想到 孩子越听越高兴,把自己的兴趣、理想统统都讲了出来,家 长也是第一次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第一次感到自 己的孩子很有自己思想,家长感到也很兴奋。

孩子的父母都 纷纷表示支持丁萌佳的想法。

我就顺势对丁梦佳说:
“要实

自己的理想,可不只是空谈,需要努力的,还要改正自身的 缺
点、、八、、”没等我说完丁梦佳就说:“老师我知道我自己有 很多不足 ......... ” 一口气承认了不少错误,这真是我没想到
的,自己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于是,我就 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 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

每次家访后我们都及时做好记录,保存好第一手资料, 注重
观察家访效果,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不放弃,不厌烦,保证教育有始有终,让家访真正发挥其实 效性,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如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

我们 与家长的联手,长效联定要多关注多
“老师, 我笑着说:“没关系,我给你父母打个电话, 等其家长回来后,我们进行了交谈。

没想到我
系,的确让一部分学生经过家访活动之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行动上有了很大的干劲,家
长老师都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
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

这使得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家访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

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

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

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要想给孩子铺设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联系家长,多交流。

家长和教师也要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只要我们肯坚持,只要我们肯努力,要想教育好孩子,抓住家访这条纽带,走进家庭,相互了解,传递信息,让孩子和家长感到关爱,那么我们的教育之树定会接下累累果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