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设备学 黄祥国 第三章 常规X线机 第一节 概述
医学影像设备学 黄祥国 第三章 常规X线机 第一节 概述
1、电源电路
• • • • • • 电源保险 电源接触器 自耦变压器(滑动调压式、抽头调压式) 电源电压调节器 指示仪表 为X线机控制台内的自耦变压器输送电 能的电路。其作用是为其它各单元电路提 供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电压的交流电和直流 电。
2、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
• • • • • • 谐振式磁饱和稳压器 管电流调节电路 空间电荷补偿电路 灯丝变压器 为X线管灯丝输送加热电源的电路。分 为灯丝变压器初级电路(mA调节电路)和次 级电路。
改变X线管灯丝温度,改变管电流,达到控制X线
• 基本组成
基本电路
1.电源电路 2.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
3.高压发生电路
4.控制电路 5.外围装置电路
14
16
电路组成
电源电路 高压发生电路 X线管
控制电路
灯丝加热电路
外围装置电路
1. 2. 3. 4. 5.
电源电路 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初级、次级) 高压发生电路(初级、次级) 控制电路 外围装置电路
• X射线机零钮控制技术
实现方式:全部功能键 控制参数:无、 功能键 开始年代:较早(1960——1970) 使用元器件:电元器件、自动曝光器件 控制精度:较高
• X线机的电路,以实现X线管在透视和摄影过程中 的管电压、管电流和曝光时间三个基本参量的控 制为主要目的,称为三钮制控制阶段。
• 所使用的主要元件为多位多层选择开关、通用继
3、高压发生电路
• • • • 高压变压器 高压整流电路 管电流测量电路 管电压调节、管电压控制、管电压预示与 补偿 将自耦变压器供给的低电压转化为高 电压输送到X线管两极的电路。它包括高压 初级电路和高压次级电路。高压初级电路 外接KV控制器,起到控制管电压的目的。
4、控制电路
• 旋转阳极启动及延时保护电路 • 容量保护电路 • 操作控制电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电路组成 • 电路分析
控制方式
三钮制控制主机系统——kV、mA、s 二钮制控制主机系统——kV、mAs
单钮制控制主机系统——kV
零钮制控制主机系统、逻辑程序操作电路
3
• X射线机三钮控制技术
实现方式:分别控制 控制参数: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 开始年代:最早(1920——1930) 使用元器件:开关、继电器、接触器 控制精度:低
控制X线的产生和停止,以及与此相关 的各种电路系统。这是X线机中最复杂的一 部分,除了基本元件和电路外,还有摄影 控制电路、旋转阳极启动保护电路等。
X线管安全保护电路
旋转阳极启动及延时保护电路
(启动电路、延时保护电路)
容量保护电路 (参数连锁式容量保护电路、负荷 率式容量保护、降落负载式容量保 护)
数自动选定,操作进一步简化。
• 目前,为了摄影条件搭配的灵活性需要,三钮制
仍然普遍使用。
10
对电路的基本要求
1.光时间
11
对电路的基本要求
• 无论是固定阳极X线管还是旋转阳极X线管,都必
须满足下列要求:
• 1.可调管电流 量的目的。 • 2.可调管电压 • 3.可调曝光时间 能给X线管提供很高且可以调节的 使X线管在选定时间内接通和切 管电压,达到控制X线质的目的。 断,控制X线的发生时间。 能给X线管灯丝提供可调加热电压,
• X射线机二钮控制技术
实现方式:管电流与曝光时间合为mAs 控制参数:KV、 mAs 开始年代:最早(1930——1950) 使用元器件:电子管元器件、电器元件 控制精度:较低
• X射线机单钮控制技术
实现方式:增加功能键 控制参数:KV、 功能键 开始年代:最早(1950——1960) 使用元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器元件 控制精度:提高
限时电路
• 限时电路(基本原理)
• 限时保护电路(辉光管限时电路、晶体管 限时电路、集成限时电路)
5、外围装置电路
• • • • • • 电动诊视床电路 管头支持装置电路 I.I X-TV 快速换片机 高压注射器 X线机中各外围装置的相关电路。因外 围装置数量多少和结构差异,差别较大。
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精度约为0.02s~0.04s。 • 1950~1960年间随着X线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 二钮制控制主机系统,即在X线摄影前只预选KV 值和X线总辐射量mAs值。
• 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单钮控制主机系统,在
摄影操作过程中,只需选定KV值,即可在X线管允
许的最大容量范围内曝光。 • 后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在X线机领域的应用以及采 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又出现了零钮制控制主机 系统,按人体脏器分类,设置部位按钮,曝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