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阳明大肠经 - 西中班

手阳明大肠经 - 西中班


(三)腧穴的定位
5.阳溪 【特性】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 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 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 咽喉肿痛。 ②手腕痛。 【刺灸】直刺0.5~0.8寸。
(三)腧穴的定位
11.曲池(鬼臣、阳泽)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屈肘, 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特性】合穴 【主治】
3.《图翼》此穴主泻四肢之热,与云门、 委中、腰俞治同。 4.《铜人》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 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 久不差,灸不畏细也。 【治疗经验】 喻喜春 主任医师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 医院 用该穴刺络放血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很 有效,是治疗此病必用之穴。隔2—3天 放血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问休息5天, 一般2~4个疗程多能治愈。
循行特点
①入两筋之中 ②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③入缺盆 ④入下齿中 ⑤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主治归纳
1、头面五官病变:头痛 口眼斜 鼻渊 耳聋 2、热病 3、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病变:肩臂痛 手臂疼痛、无力等 上肢不遂 鼻衄 耳鸣 眩晕 齿痛 面肿 牙关紧闭 目赤肿痛 咽喉肿痛 痄腮等 失音
(三)腧穴的定位
【参考资料】 1.吕尚清院长,头晕脑胀时,即到诊室,针曲池 后,即头清脑爽。同针后有何感觉,曰:似有浑 浊之气往下撤.随即头脑清爽。合穴可泄上逆之 气也。 2.怀柔一妇女,颈至上胸部起小红丘疹,痒,针 曲池,一次后,疹消大半,二次基本消失,功可 调营和血也。 3.金针王乐亭老教授,用金针曲池上透臂治疗颈 部淋巴结核。目睹始信。 4.曲池治高血压一、二期效好。三期效差。 5.杨甲三教授积二十多年研究脑血管病后遗症(偏 枯)轻刺四神聪。上肢取曲池、手三里、支沟、合 谷;下肢取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冲。乃清 上补下,上下呼应治本大法。治愈多人。
1.商阳 【定位】食指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特性】井穴 【主治】 ①咽喉肿痛 齿痛 ②急救:中暑 昏迷 热病 ③手指麻木 【刺灸】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 血。可灸。
【机理】 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井金穴,“经脉 所过,主治所及”,其经脉上颈贯颊;手阳明经别 上循于喉咙,肺与大肠相表里,具有宣肺解表泄 热、利咽喉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 【应用举例】 1、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临床教研室王惠玲副 主任 采用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放血治疗面疔,每获良 效。 2、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门诊部邢克利 医师 在多年临床中常取少商、商阳二穴相配治疗咽喉 肿痛。而发现,每当点刺商阳穴时,患者就自语 道:咽喉处轻松,咽痛大减或已愈。联想商阳穴 与少商穴互为表里经,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 只取商阳如能奏效,更为少而精,何不取而代之? 故在以后临床中只取手阳明经所出之“井”穴商 阳点刺出血,以清热利咽。急性一般1~2次即愈, 慢性隔日或1周1次,2~3次痊愈或显效。
张丽蓉等 操作:取合谷穴,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 0.5~1寸,针感可传至食指尖,得气后拇指向 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至患者头痛明显 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 翟××,女,26岁。1989年11月23 日就诊。主诉:发热、无汗、头痛咽痛7天。 患者发热37.8℃,恶寒无汗,头痛咽痛,曾 服A.P.C及复方新诺明等药,发热减轻,但每 日体温仍在37.3~37.5℃之间,且头痛咽痛较 重。治疗经过:针合谷,提插捻转1分钟后, 头痛咽痛减轻,继续捻转3分钟后,头有微汗 出,头痛消失咽微痛,留针20分钟, 1次而愈。
(三)腧穴的定位
15.肩髃(中肩井、肩偏、 扁骨)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 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 下方凹陷中。 【特性】交会穴 【主治】 ①肩臂痛 上肢不遂 ②瘰疬 瘿气 【刺灸】直刺或向下斜刺 0.5—1.5寸。可灸。
【功用 】 通经活络、调和营血、泻四肢 热。 【机理】肩髃穴为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交 会穴,阳跷脉主于运动;阳明之筋又结 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具有通经活 络、理气散结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 【参考文献】 1.《天星秘诀》手臂挛痹取肩 。 2.唐鲁州刺史库狄嵌。患风痹不能挽弓, 甄权针肩 ,针进即可射。(《铜人》)。
【参考资料 】 顾乐生 针刺双侧合谷穴治疗牙齿敏感症(11例) 《中国 针灸》35(2):83 1983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选用双侧合 谷穴,采用泻法,留针20分钟。一般一次即愈。 疗效:治疗11例56个过敏牙(其中49个为优.5 个为良)有效率达96%,无效率4%。 注:针刺双侧合谷穴的镇痛原理,是针刺引起 深部组织感觉器,中枢神经及体液等因素的参 与下提高了三叉神经的痛阈.调节了牙本质小 管内的电介质和增强了牙髓的保护功能以达到 脱敏的目的.
(三)腧穴的定位
20.迎香(冲阳)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 旁,当鼻唇沟中。 【特性】交会穴 【主治】 ①鼻疾:鼻塞 鼻衄 鼻渊 鼻鼽 ②面瘫 面肿 面痒 面肌瞤 动 ③胆道蛔虫症 【 刺灸】斜刺或平刺 0.3— 0.5寸,可灸(不宜疤痕 灸)。
【功效】可宣肺气,通鼻窍。 【机理】 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开窍于鼻。 迎香穴又位于鼻部,可宣肺气、通鼻窍, 故可治鼻衄及鼻部诸疾。本穴又为手足 阳明经之交会穴,胆道与肠道相通,故 又可治胆道蛔虫症。 【参考资料】 深剌迎香穴治疗慢性鼻窦炎10例。宿亭 禄、贾国英《中国针灸)16(5):212 1984
李美琪主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科 本人用合谷穴治牙痛,牙痛即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或1.5寸的毫针直刺 0.53年10月某 日因咀嚼不慎而致左下第4牙齿裂开,疼痛剧 烈服止痛片也不止痛,无法进食,即去口腔科 门诊,因对普鲁卡因过敏,不能使用,故针刺 双合谷,在行拔牙时很顺利,无疼痛感。 剌合谷治足跟疼痛用巨刺法,即左取右,右取 左,待病人有感应后即令其跺脚,留针20~30 分钟。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体表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 上肢外 侧前缘 → 肩 → 颈 → 面颊 → 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穴 → 止于对 侧鼻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 并与鼻、下齿有联系。
【治疗经验】 吴成善 主治医师安徽宁国胜利水泥厂职工医 院 10余年来笔者运用此穴治疗鼻衄230例,针刺 1~5次痊愈190例,占82.6%,好转(出血减 少)31例,占13.5%,无效9例,总有效率96.1 %。 操作:向内上或向四白穴方向斜刺5分左右, 或向鼻通透刺,局部胀痛、流泪,有时扩散至 鼻部,留针15分钟(大量出血者可留针30分钟 或更长)。一般刺患侧迎香穴即可获效,疗效 欠佳时亦可加刺健侧迎香穴。针刺强度:高血 压和心脏病、体质虚弱者用弱刺激,其余病例 均用强刺激,且每隔3—5分钟提插捻转1次, 慢性反复出血病例每日针1次,急性大出血可 每隔l~2小时针1次,直至痊愈。
①咽喉肿痛 齿痛 目赤痛 面瘫 ②皮肤病 荨麻疹 全身瘙痒 疮 疥 湿疹 丹毒 ③热病 眩晕(高血压) ④上肢不遂 肘臂疼痛无力 ⑤腹痛 腹泻 【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
【功用】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清头 明目、调理胃肠,为全身退热要穴。 【机理】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具有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清头明目, 调理胃肠之功,为全身祛风退热要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可治荨 麻疹等皮肤病。治网球肘为局部取穴。 手足同名经经气相通,治膝关节扭伤疼 痛,为下病上取法。另外还可以治高血 压、胁痛、胃腹痛等。
(三)腧穴的定位
4.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特性】原穴 【主治】 ①头痛 眩晕 面瘫 面肿 齿痛 牙 关紧闭 目赤 肿痛 鼻渊 鼻衄 咽 喉肿痛 失音 耳聋 耳鸣 ②热病 多汗 无汗 ③妇科病:闭经 滞产 ④上肢痿痹 手指挛痛 ⑤咳嗽 瘾疹 ⑥胃腹痛 便秘 痢疾 【刺灸】直刺 0.5 — 1 寸。可灸。 孕妇禁针。
【本经刺灸注意事项】 1.合谷针刺透劳宫时,要手指呈半握 拳.针尖向小指侧,要缓慢向深部进针, 以防刺破动脉,引起内出血。 2.巨骨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3.扶突、天鼎、位于颈部,进针必须缓 慢,防止刺破颈动脉。
【 功用 】解表退热,理气止痛,活血调肠 【刺灸注意事项 】此穴刺激量大。孕妇及有习 惯性流产之人慎用。 【机理】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解 表退热、理气止痛、活血调肠之功。大肠经贯 颊,入下齿中;其经别上循于喉咙,故可治牙 痛、喉痛、急性扁桃体炎。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主表,故可治一切外感表证。合谷为全身镇 痛镇静之要穴,可治癔病、晕厥等神志疾患。 阳明经多气多血,妇女以血为本,故又可治妇 科疾患、产妇宫缩无力等。
3、喻喜春 近40年来,用商阳穴放血的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 结肠手术后大便功能紊乱有良效。有的病人在1个 疗程后大便可以盛形,次数每天1 ~ 2次,腹部不 适消失。治疗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5天,共2~3个疗程。 操作:先将食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用细三棱 针点刺后挤血,成人0.5~1 ml,小儿5~10滴。 典型病例 樊××,女,40岁。1985年4月6日就诊。 诊断:慢性结肠炎。患者患慢性腹泻,每天4 ~ 7 次,便稀软量少夹有粘液,有时有血,腹痛及不适, 饮食欠佳,人瘦弱。用纤维镜检查肠粘膜有水肿充 血并有少数浅表溃疡存在。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 显。试用双侧商阳穴点刺,每穴每次各挤血0.5~ 1ml,隔2天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症状有 所减轻,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增加, 精力充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