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
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
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
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
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
接于足阳明胃经。

体表路线:食指→合谷两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属大肠、络肺。

并与口、下齿、鼻联系。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候:
是动则病,本经异常则表现出的病症
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髃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鼽衄:(qiú nǜ) 病名,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证。

喉痹: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肩前髃痛:肩前、上臂部痛
大指次指痛不用: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1、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2、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
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3、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
而不容易回暖。

三、主要经穴一名双穴,左右各一,共20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1、商阳(井穴)
【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牙痛。

②热病昏迷。

③食指端麻木。

④耳聋。

2、二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牙痛,咽喉肿痛。

②目赤痛,食指关节肿痛。

3、三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

②身热,手背及手指红肿疼痛。

4、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面一切疾患。

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

②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
不止。

③痛经,经闭,滞产。

④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

⑤半身不遂,指挛
臂痛,小儿惊风,狂躁。

⑥疔疮,瘾疹,疥疮。

⑦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鼻渊: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泄泻:腹泻。

疔疮:疔疮又名疔,病症名,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反应剧烈,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

瘾疹: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状风团为主症的疾病,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故名“瘾疹”,又称为“风疹块”“荨麻疹”。

本病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
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5、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①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

②手腕无力。

6、偏历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双手虎口相交,手心向胸口,另一支手的食指所指向的前臂桡侧处。

【主治】:①龋齿,耳聋,面瘫。

②水肿,手背酸痛。

7、温溜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①急性腹痛,肠鸣,肩背酸痛。

②面瘫,面肿。

肠鸣:肠蠕动亢进而漉漉有声的表现。

8、下廉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①腹胀,腹痛。

②肘臂痛。

9、上廉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主治】:①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

②腹痛,肠鸣。

10、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牙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指压手三里对镇定精神有效,可治疗精神性阳痿;此外,对喉肿也很有效。

11、曲池(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

②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

③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

④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

⑤腹
痛吐泻。

⑥癫狂。

⑦瘰疬。

丹毒: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瘰疬:luǒ lì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瘘管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类疾病。

12、肘髎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13、手五里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①肘臂挛痛。

②瘰疬。

14、臂臑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主治】:①目疾:畏光,焦灼感,重感,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等。

②瘰疬,肩臂痛。

15、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上肢不遂,肩痛不举。

②瘰疬,风疹。

16、巨骨
【定位】:位于肩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间凹陷处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17、天鼎
【定位】:在颈外侧部,锁骨上窝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切迹与胸锁关节上缘之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暴喑: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急性喉部病证。

气梗:气道梗阻
18、扶突
【定位】: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19、禾髎
【定位】:在上唇上外侧,当鼻孔外缘直下,上唇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取穴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涡、口噤不开。

口涡:说话不利,舌头伸不直。

口噤:证名。

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

20、迎香
【定位】: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