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铬膜(达克罗)特性
1. 性能和用途
锌铬膜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在国内一般称作达克罗,在台湾、新加坡等地称作达克锈,法国为DACROMET。
锌铬膜外观为均匀的银灰色,涂层中含有80%的薄锌片和铝片,其余为铬酸盐。
国内广泛应用的碱性锌酸盐镀锌由于电流效率不能达到100%,析出的氢气会使得高强度零件产生氢脆。
锌铬膜处理则由于根本不进行电解,无氢气产生。
再加上用喷丸、滚砂等方法取代酸洗,所以完全没有氢脆的可能。
电镀时由于电力线分布的原因,使得镀层极不均匀。
而锌铬膜处理实际上是一种浸镀技术,所有能够浸到镀液的地方(即便是深孔处)都可以得到几乎一样厚度的涂层。
锌本身是一种极易腐蚀的金属,它的牺牲精神保护了基体的金属。
但过快的牺牲也会使得基体金属很快失去保护,因此引入了钝化技术。
钝化后的锌有较高的耐蚀性,但其厚度极其有限。
锌铬膜中主要成分是锌片和铬酐,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了很厚的"类钝化"层。
因此,锌铬膜有很高的耐蚀性。
以上优点使得锌铬膜技术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应用。
它首先取代了机械镀锌工艺,而且正在取代高强度零件的电镀锌工艺,热浸锌工艺也有被其取代的可能。
2. 锌铬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锌铬膜技术诞生于六十年代后期的美国。
七十年代以后在日本、法国建立了达克罗公司,从事转让达克罗处理技术,供应达克罗涂料液。
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首家引进了这项高新技术及全套达克罗处理设备,填补了这一空白。
此后,上海达克罗涂覆工业有限公司也引进了该技术。
目前国内有数家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正在从事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
使用该技术成本略高于普通电镀锌技术,故目前只在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应用,例如富康轿车上的部分零部件。
3. 锌铬膜处理工艺流程
3.1 前处理
前处理的作用是除去零件表面的油污、浮锈及氧化皮。
前处理的方法很多,如有机溶剂脱脂,碱液清洗,振动研磨,喷沙、喷丸等等。
最常用的是卤代烃溶剂(如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脱脂+喷丸处理。
3.2 涂复处理
涂复的基本处理方式是先将零件浸渍于锌铬膜处理液中,然后再采用离心旋转、自然垂流、擦拭、吹散等方式除去多余涂料。
一般浸涂一次可得到小于5μm厚度的锌铬膜涂层,根据需要可以涂覆两遍。
除浸涂外也可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法。
3.3 烘烤
金属基体上的均匀的涂料经烘烤后得到涂层。
烘烤通常在循环热风炉中进行,炉内分为温度在100℃左右的预热区和300℃左右的硬化区两部分。
涂料中的溶剂蒸发掉后,锌片和铬酸盐发生反应,形成锌铬膜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