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核医学 2019预防

心脏核医学 2019预防


冬眠心肌
由于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的再开放 所致的长期低灌注,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 节减低心肌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 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 重建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可完全或部 分恢复正常。
顿抑心肌
在短暂(2-20min)的急性缺血再灌注后, 心肌细胞虽未发生坏死,但发生结构、功能 及代谢变化。心肌得到有效血流再灌注后, 功能不能立即恢复。缺血时间越长、冠脉血 流储备越差,恢复越慢。一般不需血运重建 治疗。一般发生在PTCA或溶栓治疗后。
• 静息显像 • 负荷显像 • 运动负荷 • 药物负荷
• 原理 • 意义
显像方案
• 201Tl 负荷-再分布显像
• 5min早期显像,3-4h再分布显像
• 99mTc-MIBI 负荷-静息显像
• 两日法
• 一日法
• 负荷8mCi
1.0-1.5h 显像
• 静息 20-25mCi 0.5-1.5h显像
LVEF<40%
大范围灌注缺损
3. 协助血运重建治疗病例的选择及疗效评价 CABG、PTCA等治疗适宜病例的选择
(可逆缺损)及冠心病治疗疗效评价;冠脉 狭窄解除与否;冠状动脉再通术后再狭窄判 断及预测(30-50%,6m),4周时负荷显像 评估。
CABG前
CABG后
心肌梗死
1. 急性心梗的诊断 6h 灵敏度、特异性90% 以上
2. 急性胸痛的评估
10%急性心梗患者症状、酶学异常及 ECG改变不典型,另外急性胸痛包括非心脏 原因。静息MPI正常基本可除外急性心梗和 不稳定心绞痛。还可检测心肌梗死后的心肌 缺血,估价心肌活力和判断心肌梗死患者的 预后。
3. 指导溶栓治疗、判断疗效
4. 早期估计预后
心肌活性判断
心肌细胞损害的结局 坏死心肌 不可逆损害 冬眠心肌(hibernating myocardium) 顿抑心肌 (stunning myocardium)
显像剂
单光子显像剂
201Tl
主动摄取 再分布 2-3mCi
99mTc-MIBI 被动扩散 无再分布 20-25mCi
99mTc-Tetrofosmin
99mTc-Tebroxin
正电子显像剂 82Rb 13N-NH3 15O-H2O
显像方法
• 平面显像 •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 异常图像类型及意义 • 可逆性缺损(reversible defects) • 部分可逆性缺损(partial reversible defects) • 固定缺损(fixed defects) • 花斑型改变 • 反向再分布(reverse redistribution) •
负荷 stress
静息 rest
可逆性缺损 心肌缺血典 型表现
部分可逆性缺损 Partial reversible defects
负荷 stress 静息 rest
不可逆缺损 心梗典型表现
极坐标靶心图(polar bull’s eye plot)
是应用专用软件将短轴断层影像自心尖部展开所形 成的二维同心圆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左心室各 壁显像剂分布的相对百分计数值即靶心图。
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 cardiac blood pool imaging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心肌灌注显像原理
正常心肌细胞能选择性摄取某些放射性核素标记 的化合物,摄取量与冠状动脉血流呈正比,并与心 肌细胞功能有关。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局部心肌 细胞功能受损时,其相应区域可出现血流灌注减低。
代谢底物,缺血部位心肌葡萄糖摄取减低,梗死部
位无摄取。
Glycogen
18FDG-1-P
18FDG
K1
Hexokinase
K3
18FDG
18FDG-6P
K4 K2
Glucose-6-
18FDG-6phosphoglucono-
lactone
Glucose
phosphatase 18F-fru-6-P
定量显示心肌缺血部位、范围、程度或灌注改善 情况;直观了解受累血管及其分布范围。
a心肌短轴断层 b靶心图与各室壁的关系 c靶心图节段与冠脉分布图
心肌代谢显像
• 葡萄糖代谢显像 • 脂肪酸代谢显像 • 氧代谢显像
糖代谢显像
18F FDG
空腹状态心肌能量底物主要为脂肪酸(2/3);缺血 心肌,以糖酵解产生能量,局部心肌糖代谢相对增 加。碳水化合物或糖负荷后,心肌以葡萄糖为主要
• 双核素显像
• 201Tl 、 99mTc-MIBI双核素显像
图像分析 定性
VSA
VLA
HLAHLAFra bibliotekVLAVSA
正常图像及生理变异
短 轴
垂 直 长 轴
水 平 长 轴
负荷 stress 静息 rest
异常图像
• 判断标准 • 同一心肌节段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断面上连 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出现异常。
内容
心肌显像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心肌代谢显像 (myocardial metabolic imaging) 心脏神经受体显 像 (Cardiac neuroreceptor imaging) 心肌梗死显像 (myocardial infarction imaging) 心肌乏氧显像 (hypoxia imaging)
2.冠心病危险程度分层(risk stratification) 及预后评估
低度危险 <1%
药物
中度危险 1-5% 药物
高度危险 >5%
侵入性检查和治疗
较大范围的固定缺损(左室缺损>20%)
多支冠脉病变、多处可逆性放射性缺损
短暂性或持续性左室腔扩张(TID)
运动负荷后显像剂肺部摄取增加
冠脉左主干分布区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 评价心室功能 • 心肌炎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
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肌缺血 1.心肌缺血的诊断 灵敏、特异
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狭窄<50%
负荷、静息灌注均正常
狭窄50%~80% 静态灌注正常,负荷灌注减低
狭窄80%~95% 静息与负荷灌注均可减低
狭窄95%~100% 静息灌注严重不足,心肌尚存活
通过门控采集可以获得室壁运动、室壁增厚及收缩舒 张期心功能参数等信息。
transporter
protein
Glycolysis
HMP shunt
空腹状态 糖负荷
适应证
•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 冠心病危险度分层 • 评价心肌细胞活力 • 急性缺血综合征的评价:心肌顿抑与心梗后可挽救
心肌的估计
• 评价冠心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冠脉搭桥术、 PTCA 前后比较,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效果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