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与润滑
(2)减少磨损 润滑之所以能减少磨损,是由于润 滑将磨损的根源,即摩擦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 了金属表面间的咬焊与撕裂磨损。在液体润滑状 态下,润滑的这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边 界润滑状态下,润滑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因为 在当今的润滑剂中,多一定量的活性添加剂。这 些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凸峰产生接触时,由于温度 很高,而与金属表面形成低熔点的金属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的特点,除了熔点低外,剪切强度也 低,并且还能随摩擦面滑动,起到润滑作用。所 以,也能有效地防止咬焊和撕裂磨损。
摩擦热的大小是与润滑状态有关的:干 摩擦热最高,液体摩擦热最小,而边界 摩擦热则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润滑是减 少摩擦热的有效办法。
(4)防止摩擦面锈蚀 各种机械的摩擦表 面,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介质如空气、 水滴、水蒸气、腐蚀性气体及液体、灰 尘、氧化物等接触,而使金属表面生锈, 腐蚀而损坏。在摩擦面上有润滑剂覆盖 着时,就可以防止由此而引起的锈蚀。
图10-2-22为面对面安装(外圈窄边 相对),
图10-2-23为同向安装(外圈宽、窄 边相对)
2、单个使用轴承的预紧
用在轴承外圈上的弹簧预紧。在图10- 2-24中,调整螺母可使弹簧产生不同 的预紧力
3、带有锥孔内圈的轴承预紧
轴承内圈有锥孔,可以调节其轴向位置, 实现预紧。拧紧螺母使锥形孔内圈向轴 颈大端移动,内圈直径增大,消除径向 游隙,形成预负荷(图10-2-25)
(2)尺寸系列代号由轴承的宽(高) 度系列代号和直径系列代号组合而成。 其中,宽(高)度系列代号表示内径、 外径相同而宽(高)度不同的轴承系列。 直径系列代号则表示具有同一内径而外 径不同的轴承系列。组合排列时,宽 (高)度系列代号在前,直径系列代号 在后。宽度系列代号用于向心轴承,且 当其代号为“0”时可以省略;高度系列 代号用于推力轴承。尺寸系列代号的表 示方法见表3-9.
六、推力球轴承装配方法
推力球轴承有松环和紧环之分,装配时应注 意区分。松环的内孔比紧环的内孔大,与轴配合 有间隙,能与轴相对转动;紧环与轴取较紧的配 合,与轴相对静止。装配时一定要使紧环靠在转 动零件的平面上,松环靠在静止零件的平面上 (见图10-2-13)
七、滚动轴承的拆卸
1、图10-2-14为用压力机拆卸圆柱孔轴 承
A=B+(K'1+K''1) 式中A-内间隔套厚度(mm)
B-外间隔套厚度(mm)
K‘1-轴承1窄边端内外圈 高度差(mm)
K‘’1-轴承2窄边端内外 圈高度差(mm)
2、将轴承外圈宽边向上,在内圈装一底座,放 在平板上,用压盖压住外圈宽边,并施加适当的 预加载荷,用百分表在压盖上互成120°三个 测量口分别测得轴承外圈宽边对内圈高度差K2 (取平均值),见图10-2-28
(1)过盈量较小时可直接装在有锥度 的轴颈上,也可以装在紧定套或退卸套 上。图10-2-9为直接装在锥轴颈上,图 10-2-10为装在紧定套上,图10-2-11为 装在退卸套上.
(2)对于轴颈尺寸较大或配合过盈量 较大而又需经常拆卸的圆锥孔轴承,常 采用液压套合法拆装(见图10-2-12)
前置代号 基本代号 后置代号
1、基本代号
基本代号是轴承代号的基础,它表示滚 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尺寸。基本 代号由轴承的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 和内径代号构成,其排列顺序如下:
类型代号 尺寸系列代号 内径代号
(1)滚动轴承类型代号用数字或字母 表示,常用滚动轴承类型代号的表示方 法见表3-8。在表3-8中还列出了原标准 (GB272—88)关于滚动轴承类型代号 的表示方法,供参考比较。
1、单件生产的简易测量(见图10-2-26)
在标准平板上,将轴承窄边向上放在底座上,在 轴承内圈放上芯子,并加上预加载荷。芯子大端 铣有三个互成120°的测量口,用百分表分别在 三个测量口测得外圈窄边对内圈高度差K1(取 平均值)
面对面安装时,内外间套的尺寸关系如图102-27所示,可得
润滑油的摩擦阻力小,润滑可靠,但需 要有较复杂的密封装置和供油设备,通 常用于高速或高温场合。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可根据轴承内径与 轴转速的乘积dn值的大小来选择。当dn <(1.0~1.6)mm·r/min时,轴承可选 用润滑脂润滑,若dn值超过此范围时, 轴承应采用润滑油润滑。
2、滚动轴承的密封 滚动轴承密封的目的 是为了防止外部的灰 尘、水分及其他杂质 进入轴承,并阻止轴 承内润滑剂的流失。 滚动轴承密封的方法 有接触式密封、非接 触式密封和组合式密 封三种。常用的密封 形式见表3-12.
2、图10-2-15为用滚动轴承顶拔器拆卸 轴承
3、图10-2-16为紧定套轴承的拆卸。先 拧松锁紧螺母,再用软金属棒和锤子向 锁紧螺母方向将轴承敲出。
4、图10-2-17为装在退卸套上的轴承拆 卸。将锁紧螺母卸掉,用退卸螺母将退 卸套从轴承座圈中拆出,
图10-2-18所示为不正确的拆卸方法。
(6)传递动力 有不少润滑剂具有传递动 力的作用。如液压传动,其动力不是由 一个部件传到另一个部件,而是通过液 压液传递的。齿轮在啮合时,其动力也 不是齿间直接传递,而是通过一层润滑 剂。摩擦传动的无级变速器等也属这个 类型。
(7)减振作用 汽车的吸振器就是用油液减振的。 当汽车车体上下振动时,就带动吸振器中的活塞 在封闭液缸中上下移动。在活塞上下移动过程中, 缸中的油液就要逆着活塞运动的方向,从活塞的 一端流向另一端,通过液体
(2)当配合过盈量较大时,可用压力 机械压装(见图10-2-7).
(3)当配合过盈量很大时,可用热装 法进行装配。注意,为避免轴承接触到 比油温高的箱底,形成局部过热,加热 时轴承应搁在油箱的网格上。对于小型 轴承,可以挂在油中加热到80~100℃ 即可(见图10-2-8).
五、圆锥孔轴承的装配方法
润滑知识
一、润滑的作用
1.润滑的作用 (1)控制摩擦降低摩擦因数 摩擦面间进行润滑后,由于润滑剂介在两摩擦面之间,将两
摩擦面分开,使干摩擦变为润滑剂分子之间的摩擦,所以, 摩擦面间的摩擦因数和摩擦阻力是随着摩擦面之间的润滑状 态而不同的。试验证明,摩擦因数和摩擦阻力之大小,是随 着半干摩擦,边界摩擦、半液体摩擦和液体摩擦的顺序递减。 即使在同种润滑状态下,摩擦面间的摩擦因数也不尽相同。 因为润滑剂的种类如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材料等的不 同,其摩擦因数也各不相同;再加上同种润滑材料中也存在 着状态(如粘度等)和性质的不同,所以摩擦面间的摩擦因数 是大小不一的。在实际中可以利用这些控制摩擦。
(3)内径代号表示轴承内径尺寸的大 小,常用内径尺寸代号见表3-10.
2、前置、后置代号
前置、后置代号是滚动轴承当其结构形 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有改变时, 在基本代号左、右添加的补充代号。其 内容十分繁杂,故不再详细说明,仅将 其要点简介如下。
1)前置代号表示成套轴承分部件,用字 母表示,例如:用字母L表示可分离轴 承的可分离内圈或外圈;用字母K表示 滚子和保持架组件等。
八、滚动轴承的修理
1、轴承工作时发出尖锐哨音。原因:轴承间隙 过小,润滑不良。修理方法:调整间隙,清洗轴 承,重新润滑。
2、轴承工作时发出不规则声音。原因:有杂物 进入轴承。修理方法:调整间隙,清洗轴承,重 新润滑。
3、轴承工作时发出冲击声。原因:滚动体或轴 承圈有破裂。修理方法:更换轴承。
(3)当轴承的内圈与轴、外圈与壳体 孔都是紧配合时,装配套筒应能同时压 紧轴承内外圈端面的圆环(见图10-2 -4),使压力同时承受在内外圈上, 将轴承同时压入轴上和轴套孔中。
2.座圈压装方法选择
(1)配合过盈量较小时,可采用套筒压装(见 图10-2-5)或用铜棒对称地在内圈(或外圈) 端面均匀地敲入(见图10-2-6).不能直接用 锤子敲打轴承座圈。
(5)密封作用 润滑脂是具有密封作用的 润滑剂。它不仅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 而且还可以防止水分、杂质等的侵入。 使用在蒸汽机、压缩机、内燃机等的润 滑油,不仅能保证润滑,而且也使气缸 及活塞间具有高度密封状态,使之在运 转中不漏气,起到密封作用。用在液压 传动中的液压油。在某些元件如柱塞泵、 滑阀、液压缸中,也具有密封作用。
四、圆柱孔轴承的装配方法
1、座圈安装顺序
(1)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配合较 松时,应先将轴承装在轴上。压装时,用软金属 制作的套筒垫在轴承内圈上,然后连同轴一起装 入壳体中(见图10-2-2).
(2)轴承外圈与孔为紧配合、内圈与轴 颈为较松配合时,应先将轴承压入壳体 中(见图10-2-3),然后把轴承与轴 一起装入轴承座孔中。
另外,液体润滑剂的清洗作用,对于清洗机 件摩擦表面上的灰尘、摩损微粒或外来物质等杂
(3)降温冷却 降低摩擦面的温度是润滑 的一个重要作用。因为在机械设备运转 过程中,必须克服各摩擦面上的摩擦而 作功。而消耗在克服摩擦上的功,已全 部转化为热。其结果是使摩擦表面温度 上升,引起金属的热变形以至达到金属 熔点,使摩擦面产生粘着。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维修 一、滚动轴承的结构及类型 1、滚动轴承的结构
常见滚动体的形状
2、滚动轴承的类型及特性
二、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类型很多,为了区别不同类型、 结构、尺寸和精度的轴承,便于组织生 产和使用,GB/T272—93规定了用字母 加数字的方法来表示滚动轴承的代号。 轴承代号由基本代号、前置代号和后置 代号构成,其排列顺序如下:
A=B+(K1+K2) 式中A-外间隔套厚度(mm) B-内间隔套厚度(mm) K1-轴承外圈窄边对内 圈高度差(mm) K2-轴承外圈宽边对内 圈高度差(mm)
3、预紧力较小或希望消除内部游隙时, 可凭感觉测量.用重块或手直接压紧轴 承内圈或外圈(压力相当于预紧力), 另一只手拨动内、外间隔套,如感觉松 紧一样,则内外间隔套的厚度即符合预 紧要求(见图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