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口。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要”通“邀”,邀请。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复习方法指导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 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 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 识记。
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 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 和“绝境”。“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 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 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 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 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1.或王命急宣。 有时 今义:或者 古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今义:休息 古义: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都要从日常积 累做起,多读,多写,多练,多积累。 先从掌握单个字词开始,再拓展到句 子理解和翻译,直内容
一:文言词语的辨析 二: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记忆 三:文意的把握和情感的体验
文言词 语辨析
通假字
古今异 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辨析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 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 近通假两种形式。 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 “只”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 “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又描绘了四季的不同景色。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3.如何理解《记承天诗夜游》中的“闲人” 的含义?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有职无权的闲人,有闲情雅致之人,郁郁不得志之人。 包含着被贬的悲凉,失意的落寞,面对挫折的豁达以及 赏月的闲适之情。
如: 自 自非亭午夜分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在 ) (如果)
1.绝

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消失) (断绝)
2.寻

3.遂
{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 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终于 )
复习方法指导
复习过程中: • 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 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 解释就记录下来。 •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 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 运用。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 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文言语句的记忆
1.《三峡》中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记承天诗夜游》中写出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意的把握和情感的体验
文言文命题内容
一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 法; 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会理 解性记忆课文。 三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能简要 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阅读题型,掌握文言词语的含 义和用法,学会文言文的翻译和文意的把 握。 2.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 思想情感。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 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 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如:“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是动词 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1.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2.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3.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复习方法指导
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 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 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 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 体会。
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方法: 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 思相同的词语。 2.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 等。 3.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4.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5.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 惯。
复习方法指导
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 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 进行集中整理,但如果一个一个去找, 可能太麻烦,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 合作:四人一组整理,最后再汇总,这 样能很好的发挥集体的优势,做的更好。
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意义和用法的现象叫一词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