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包括施工平面布置图)1 工程概况1.1 工程总体说明工程名称: XXX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六、七、八标段第八标段。
建设地点:XXX市雨湖区鹤岭镇。
资金来源:拨款,已落实。
1.2 工程内容:本标段涉及范围非常广,根据《湖南XXX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设计图册》,本标段包括土地平整工程、植草绿化工程、截排水沟工程、过水涵工程、跌水消能池工程及生产路工程等六部分。
1.3 主要工程量土地平整工程量汇总表植草绿化工程量汇总表截排水沟工程量汇总表过水涵工程量汇总表跌水消能池工程量汇总表生产路工程量汇总表1.4 施工条件1.4.1 地形条件:项目区所在区域属剥蚀、侵蚀低丘谷地地貌,总的地貌形态是西高东低,中部高而南北低。
区域内最高点位于锰矿矿区东侧鹤龄,标高165m,最低处位于矿区南部林塘一带,标高74.2m左右,相对高差90.8m。
山坡坡度一般为10~20度,丘顶一般呈园状或椭圆状,植被覆盖率低。
项目区位于锰矿矿区的东部,属青山露采场,原始地貌为构造侵蚀剥蚀变质岩丘陵,由于多年开采,项目区内地形地貌受人工改变较大,到处都是人工堆填的矿渣、废渣和人工开挖的尾矿池,仅局部山丘保持了原貌。
项目区内最高点位标高145m,最低处标高84m左右,相对高差61m。
1.4.2 气象条件:项目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降水充沛,4~7月降水较集中,期间多有洪水发生。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夏季干旱,夏旱平均30天,秋旱平均40天,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平均300天。
日最大降水量为143.6mm。
1.4.3 水源及电力条件:项目区内水塘众多,且临近湘江,工程点附近多分布有居民聚集地,水量丰富,水质清澈,可达到施工要求。
项目区内已完成电网改造,电力设施比较齐全,220伏电力照明线路和380伏农用输电线路均通到项目内,完全可以满足区内生产设备、生活用电需求。
1.4.4 交通条件:项目区现属于XXX市雨湖区管辖范围,东南接XXX 市九华工业园,北接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东距株洲市30km,东北距长沙市15km。
项目区位于锰矿矿区东部青山露采场,交通便利,南侧有沪昆高速、北有长沙市的万家丽路、东有京珠高速西有京港澳高速西线;湘江距离矿区仅13km,正常水位时,可通行400吨船只,交通非常发达。
1.4.5 建筑材料:工程所用水泥、钢材、机电设备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从XXX市及周边市、县采购。
1.4.6 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本工程宜采取机械结合人工作业法进行施工,采用机械开挖土石方、转运土石方、平整场地,采用人工夯填土方,手工浆砌块石、植草绿化;施工场地内的材料运输和土方运出采用拖拉机、手推车和肩挑方式解决,采用汽车运输材料与土石方。
1.5 工程特点本项目施工场地涉及范围较广,工程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且项目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由于矿山开釆导致矿区出现釆空塌陷地质灾害破坏建设用地和耕地林地,废渣堆、尾砂库和露釆场压占土地,水资源遭到破坏和污染,并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等众多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并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XXX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当地人民密切关注的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1.6 质量等级本工程质量等级为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验收合格。
1.7 施工日期施工日历工期为180天,具体开工日期按业主通知。
1.8 执行技术标准1.8.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1.8.2 《防洪标准》GB50201-94,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1994年6月;1.8.3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利部,2000年7月;1.8.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8.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10-2010);1.8.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1.8.7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BJ08-18-9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6年);1.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1.8.10 在合同履行期间,若上述标准、规范有修改或重新颁布,按新标准、规范执行。
2 施工部署及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经过认真、透彻的分析及充分掌握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后,建立相应的施工组织,领导体系,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以实现“优质、高速、低耗”的目的。
2.1 施工组织部署的原则按照“权力集中化、责任明确化、管理直接化”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部署以减少管理层次,建立直接作用于工程,高效精干的管理组织。
2.2 具体部署为保证工程施工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使工程项目所需求的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生活服务等得到有效保证。
项目部组织一支懂技术、善管量、认真负责的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
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施工生产经营的管理结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经理为轴心,最大限度的使生产力要素在施工现场得到最佳的动态组合。
2.3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2.3.1 为优质高速完成本项目,我公司将派选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
实施对该项目的全面管理,组织强有力的施工班组,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施工人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
制定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把好质量关,组织重要工作岗位的职工进行技术培训,以便更好的适应本项目的施工管理要求。
2.3.2 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为公司经理在该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拥有项目部人、财、物的调度,以及对外商务经营的全部权利。
2.3.3 根据“项目法”的有关规定,项目经理部设置项目经理1人,全面负责工程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技术负责人1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及监督,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技术部、经营部、综合部四个职能部分(具体分工见附后组织机构图)。
组织机构图2.3.3.1 工程部为日常施工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工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机械设备的运转调度,协调项目经理部和外界的联系以及工程施工进度。
2.3.3.2 技术部为技术质量管量部门,负责工程日常的技术问题的处理,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工程的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以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
指导项目经理做好各环节的工序质量验收工作,指导和协调工程测量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2.3.3.3 经营部负责整个项目的工程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结算。
2.3.3.4 综合部负责职工膳食供应、负责安全保卫、负责对外宣传、接待工作、文印及其他事务性工作。
2.3.4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3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办法 3.1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我公司将在施工准备前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合同签订后即可组织人员办理好工作交接,设备分批进场。
3.2 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运往施工现场的办法 3.2.1 项目部统一通知人员进场时间,指定带队人。
3.2.2 大型工程机械如履带式挖掘机、推土机等。
租用大型平板车运送,各种机械的操作手必须随机到达,其他自行式车辆由操作手自动开进工地。
3.2.3 工程所需的油料如柴油、汽油等采用特种运输车辆运往工地现场,其他材料用自卸车运往施工现场。
4 施工准备4.1 施工准备说明施工准备的过程,是对整个工程战略全局的把握过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量化、细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可为今后的施工生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施工组织准备本着高效精干、业务系统化管理和弹性、流动的原则选聘懂业务、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
4.3 施工技术准备认真审查施工图纸,了解工程全貌、工程整体情况和设计意图,形成对工程整体的全面的印象。
根据设计图纸提出施工部署、施工安排的具体意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
根据设计图纸的内容,确定应收集的技术资料、标准、国家规范、试验规程等内容,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根据工程内容选派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
4.4 协调工作的准备对施工现场及水系进行调查,调查重点为设计阶段尚未发现并在图纸上尚未示现地上地下构筑物、水系、道路;工程占地范围内尚未拆迁的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施工中可能危及安全或造成损坏的房屋及其设施,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自然灾害及地质灾害,施工用地红线的征收情况等其他问题。
4.5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4.5.1 根据设计图纸在短期内对原地形进行一次全面测量,复核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数据(高程、位置)。
4.5.2 修好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便道。
4.6 施工现场准备4.6.1 按照总平面图进行定位,进行施工场地清理,修建临时道路、临时用水、用电接到现场。
(具体见本章节后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1)。
(1)现场布置①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施工平面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②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的投资;③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④满足安全文明生产、文明施工场地的要求,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布置,生活区租用附近民房;⑤自附近电源引入配电室,供施工用。
(2)施工道路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施工道路因地制宜,合理修筑,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以降低成本。
施工道路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施工便道严格按照《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5)进行。
(3)临时用电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照《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进行,由附近电源引入配电室,配电室内设负荷控制配电箱,箱内设总开关断路器,下设分路负荷控制开关,办公区采用电缆敷设,电缆沿路立杆悬挂敷设,电缆通过通道等部位时穿钢管保护。
同时做好接地与防雷工作。
4.6.2 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搭设临时设施、机械设备进场以及设备的工作路线。
4.6.3 做好混凝土材料取样、试检的前期准备工作。
5 整体施工方案5.1 编制依据的原则5.1.1 紧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制订应对雨季及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5.1.2 充分考虑现场施工道路的布置,在安排施工时,要充分考虑,采取措施保障机械设备有足够的工作开展面,力求设备的工作效率。
5.1.3 计划安排上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留有余地,确保施工工期。
5.2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5.2.1 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原则5.2.2 动态优化配置生产力的原则5.2.3 专业化、机械化施工的原则5.2.4 点面结合的原则5.2.5 质量优化的原则5.3 施工测量5.3.1 测量要求5.3.1.1 施工前,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