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如何工作得更有幸福感

教师如何工作得更有幸福感

教师如何工作得更有幸福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部分教师不断发现教育更深层的意义,更广泛的内涵,职业的尊严和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体验到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的教师常常缺乏幸福感,对现实环境的不够满意,待遇与付出不能等值,竞争无法令全身心放松,生活中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工作的内外部压力等等,使我们的老师缺乏教学热情,形成职业倦怠。

形成教师缺乏工作幸福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客观的因素:1、今天的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和家长的期盼之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面对众说纷纭的问题得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赢得社会不同方面对自己的理解、支持和欢迎,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体现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素养。

2、家长和社会的期盼,有人感慨现在教育培养的人才少了。

其实,以前的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的教育早已扩展到大众化阶段,这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考入名牌大学,当然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教育公平的意义,教育公平是机会的公平,而不是获得教育的公平。

3、教育的改革带来挑战。

义务教育免试入学,体现教育的公平,让一批资质、禀赋不同的孩子在同一环境学习,这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

教育“有教无类”,又要“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先得适应这种要求。

主观的因素:1、师生关系,我们的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不平等,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甚而至于形成对立,这和美国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

2、教师心理素质,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毕业后可能每月赚5000元及更多,老师自己每月才挣两三千元。

这样心理上就接受不了,导致我们在诱惑面前经受不住,而整个社会在道德上对教师又有很高的要求,别人可以做的教师不能做。

3、知识结构,现在我们很多教师知道自己所教学科的东西,甚至可能有少数教师只知道教材上的部分,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

一个知识结构非常完备的老师,课堂效果肯定好;而知识面窄,知识结构越单一,教学就难有进步。

没有进步,没有成绩,自然就感觉不到工作的幸福。

我们如何自我调试,努力获得工作的幸福感呢?1、尊重别人,获得自身尊严。

想让别人尊重你,你先得尊重别人,你给别人多少尊重,别人就还给你多少尊重。

作为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仁。

有人说:“教育中最可怕的不是学生犯的错误,而是纠正错误时让学生感到一颗冰冷的心。

”对待学生要永远抱有信心,也许使用完了全力,他都没有大的改变,但是相信10年之后,当他想起你时会觉得非常温暖。

我们现在听到更多的是老师对家长的怨言,甚至个别老师在家长面前趾高气扬,喝三道四。

其实,家长心里也是很难受的,难受之余,他如何来尊重你?他不尊重你,我们老师又如何感到幸福呢!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协调融洽的合作关系。

每逢节日,或许家长的一个真诚问候与祝福就令你工作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尊重同仁我就不多说了。

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避免文人相轻,避免互相猜疑,避免妒嫉伤害。

和谐友善,大家就都有了幸福感。

2、心怀感恩,品味幸福。

“名师造就了高徒,高徒捧出了名师。

”。

我们把学生当成感恩的对象,没有了学生就没有了学校,就没有老师,没有了老师,就成不了我们的事业。

孔子立私塾收徒,没有那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也成不了我国最早的教育家。

毛泽东办湖南农民讲习所,如果没有人去听,那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对立的对象,而应该把学生当成天使。

当然,生活在一个集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感恩的对象很多。

去冬今年,我们一直在开展“感恩,伴我同行”的活动。

这个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应该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

3、面对诱惑,把持住道德底线。

现实中,许多人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根本原因是我们在人与社会之间无法把握平衡。

当我们倾向人的一面的时候,教育的社会责任感被忽略;当我们倾向社会的时候,教育的人性关照又受到冲击。

教育的过程是老师用符合道德标准的言行走向学生的过程,以不道德的言行想要达到道德的教育怎么可能?现在因为个别教师有违反师德的行为,让教师颜面尽失;学校年终让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就提前引导学生给自己多画“优秀”;老师引导学生考试作弊等等,这些让学生觉得不耻,让家长怨恨,我们又怎能感受工作的幸福呢?教师不能做与教师这个职业相违背的事情。

4、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桃李满天下是我们教师职业幸福感不竭的源泉。

杜威先生说:“每个人对社会都给予美好的理想,有的人为了实现理想当政治家,操刀改变社会,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那就当一个教育家,为未来的新社会培养公民。

”这样说来,老师正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一个新社会。

保持积极的状态,时刻有目标,时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当目标实现的时候,你感到的一定是幸福。

取得成绩时快乐,因为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看到了希望;遇到挫折时,也应该快乐,因为挫折距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剩下的就是再坚持一下。

“夏有凉风冬有雪,春有花草秋有果。

”快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幸福就无处不在。

5、以名师为标杆,做有绝活的老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技能等。

一般老师课后都要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效果不见得明显,有位老师做改革,学生到他班上,他保证学生课后不做一道题,而且学得很好,这其中一定包含了这位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

教学相长,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有的老师教龄看起来有30年,实际上他的教学经验只有5-10年,后来的20年都是在吃以前的老本。

一些教师只出不入,这样在教学上永远没有进步。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对老师是一个珍贵的机会,如果在30年教学中一直积累经验,最后一定会有大收获,幸福感也随之而生。

老师应该有绝活,我们老师的身上能有一点东西引起学生的敬佩,这样的教育才有力量。

比如你的普通话流畅优美,你的黑板字写得很漂亮,你的几何图形画得很绝等等。

6、养成好习惯,特别是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习惯是改变人最大的力量,好习惯难养成,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我们都有不少坏习惯,比如……等。

坏习惯越多,我们就越不受人尊重,也就很难取得成就,自身也就难以感受到工作生活的幸福。

多读一点书,多读书养才气。

工作之余,你今晚上是选择看书、还是看电视或者上网?看电视上网吧。

明天晚上选择看书,还是跟朋友打牌聊天?打牌聊天吧。

看书永远被搁置,最后生活就由上网、看电视、打牌聊天组成。

可能别人选择了另一条路,10年之后,两个人的差异就明显地出来了。

7、要学会遗忘,学会忽略。

比如:滋生仇恨的伤害;引发烦恼的嫉妒;让人伤感的记忆。

遗忘和忽略是为了节约出更多的空间装载幸福和快乐,多记住别人优点,学会遗忘别人的过失,这样就有更大的空间更好地保留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8、给自己一个微笑,为自己喝彩。

你的微笑,首先是给自己的,当然绽开笑脸时,实际上已经在暗示自己:我很快乐。

微笑将驱走你的焦虑和烦闷,带来轻松、愉快和自信。

人在内心深处都需要得到赞许和肯定,但并不是每天都有人为你喝彩,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叫好,这“叫好”之声能使疲惫的心灵鼓起奋争的激情,让自己在“成功者”的坦然中入睡,第二天就能信心十足,坚持下去,你就天天都有好心情,让幸福感随时陪伴着你。

有一个故事:一个画家,画完画总爱让别人挑毛病,结果大家挑出的毛病又让他很郁闷。

他的夫人很有智慧,说你为什么不让大家挑你画的好处,结果大家指出了画的很多好处,他的心境也因之而豁然开朗。

老师们:一个人对工作的不同看法,会造成不同的工作结果。

如果视工作为人生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把工作视为沉重的负担,人生就是地狱。

幸福是内心的一种体验,环境可以影响心境,但境由心造,心境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环境,。

幸福感不能凭空而生,它与人的精神追求有关。

让我们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积极去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有专家总结了幸福教师的三条定律,在此转述给大家。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教师。

善待同仁——做一个与人善处的人。

金南完小伍玉芬2011年8月28日如何让教师更幸福些改革的潮流不可回避,但如何在改革的潮流中为教师适应改革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则是教师在压力与动力之间保持适当平衡的重要因素。

因为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真心投入,就会大打折扣。

一些媒体上,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师生相互伤害案件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

各种调查研究不断向人们揭示,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有的教师说:当老师工作辛苦,得到的回报太低。

有的教师说:带完这一届毕业班,打死我也不当班主任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存在于教师中,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又在何处?有的教师认为,奖金待遇高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地位高、上级赏识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就是一种幸福。

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使得每个教师感受到的幸福都有所差别。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事教师职业只是把它看作谋生的手段,那这种看法基本无助于教师个体经验的积累和幸福感的递增。

相反,如果教师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一种与成长有关的幸福,那么他们每天就都能带着幸福来到学校,下班时又都能收获幸福回家;每个新教师也就都能带着幸福走上讲台,数十年后又能带着满满的幸福离开。

教师所体会到的这种幸福来源于充盈的内心,它能让师生因彼此的成长而变得更加幸福。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不能让教师“为无米之炊”,不能指望所有的教师只因身为教师、喜爱教师职业和辛勤工作,就都能无条件地、自发地幸福起来,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撑。

要让教师感到幸福,可以有很多办法,可以多与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可以采取人性化的关怀,从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服务与保障。

然而,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还必须从根本上尊重教师,尊重所有教师的付出,尊重教师的职业生涯。

许多教师的职业生涯从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开始,经过一定的年岁,有些人出类拔萃,而有些人则终究要归于平淡。

这个世界不只是成功者的摇篮,我们已经给了杰出者太多的赞誉和奖赏,却时常忘记给予默默耕耘者一些鼓励和掌声。

一些学校,对优秀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和奖励,而对表现一般的教师却常常缺乏必要的鼓励措施;一些学校,对初入职的教师有入职培训计划,对年轻教师有加速培养目标,对骨干教师更是不遗余力地锻造,而老教师呢,除非已经成为骨干,否则就只能安静地干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切培训、进修、外出等等机会似乎都与他们无缘。

为了教师能更幸福些,学校还可以实行知识管理,对教职员工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激励的方法:1.物质激励,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在当今条件下,由于中小学学校教师对自身价值观与社会地位存在着强烈反差,教师的观念正处于转变之中,教师从淡薄名利开始转向对物质待遇的追求,从崇尚精神向讲究实惠转变,调动教师积极性,物质激励是不可忽视的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