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线及三角形原理

轴线及三角形原理

所构成的轴线。
假想轴线
3.关系轴线: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构成的轴
线。
假想轴线
任何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可以简化为两个人之间的关
系。
A
2
B
A
B
A
B A
2
B
A
1 2
B
3 4
B
A
假想轴线
1.一个人与两个人 一个人时,主体与他的视线方向形成轴线。 如果被摄对象是两个人,那么,便在这两个人之间 连上一条直线,只要摄像机的机位不越过这条直线, 它拍出的所有镜头都能接的上,否则,接不上。 单人镜头,越轴会产生视觉混乱;
中性方向镜头没有明显的方向性,以其作为过渡镜头,插 在两个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之间,可减弱越轴造成的 视觉 冲突感。 前期拍摄中,最好能拍几个中性镜头,出现越轴时可以此
补救。
正确越轴
2.插于与运动主体有关的局部镜头或反应镜头 这类插入镜头以特写或近景镜头为宜,因为这一景别 的镜头能突出被摄主体,且其本身在视觉上的方向性
外反拍,也叫访谈镜头,两个人在画面内,在主体的前侧 方拍摄,使画面产生立体感,无动作,有语言,有利于双 方的语言交流,前景虚,后景实,突出主体。
1、6、7三角(强调镜头) A B
单人在画面内,被采访者景别要紧一点。
观摩电视节目:《面对面》 王志采访易中天
1、8、9三角(表情镜头) A B
双人镜头,越轴会产生位置混乱。
假想轴线
2.一群人 一群人拍就是靠近摄像机的一排人连成轴线。 如果被摄对象是一群人,那么便在离摄像机最近的 两个被摄对象(人或物)之间连上一条之间,这条 直线就构成了本段落的轴线。
假想轴线
3.对象运动 如果被摄对象的人群是不断运动的,那么,轴线也 要随人群的变化不断变化。 方法:随时在离摄像机最近的两个人之间连上一条 直线,这条直线便是新的轴线。
假想轴线
4.对象行进
如果被摄对象的人或车在行进,那么人或车行进的
方向线便是本段落的轴线。
主要内容
一、假想轴线
二、反打
三、三角形原理
四、轴线及正确越轴的几种情况
反打
反打就是两个镜头组接中,第二个镜头相对于第一
个镜头的关系而言,即第二个镜头是到第一个镜头
对面拍摄的镜头。
A
1的真反打镜头是2 1的假反打镜头是3
正确越轴
4.利用主体自身的运动改变轴线 在两个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有运 动主体转向动作(如车转弯、人转身等)的镜头,利
用这一动作合理越轴。
正确越轴
5.空镜头越轴 在越轴前的一个镜头中,剪接插入一个空镜头,由于 空镜头无任务关系概念,无空间概念,无视线方向概
念,所以,在下一个镜头中改变原来的轴线关系,建
正确越轴
7.硬越特例 A.特意越轴 两个人拥抱时,无论如何都是硬越。
B.有意越轴
有时可以用越轴制造特殊视觉效果。
观摩:天安门阅兵,23分之后
越轴问题直接影响画面空间的统一性,甚至是逻辑上的合 理性,因此,一般来说,尤其在用切换连接的一组镜头序 列中,是不允许出现越轴现象的,当然,除非你故意这样
不存在轴线,不考虑越轴
4.环形的场面 舞台周围布满观众的环形场面可以忽略轴线。 如圆桌会议,围成一个圆形的集体,广场上的文艺演出等,
圆心(舞台)周围布满观众的环形场面可以忽略轴线。
不存在轴线,不考虑越轴
5.同一场景内的单个具有方向性的镜头 越轴只存在与两个镜头连接时,如果一个场景只用一个镜 头表示,不存在越轴。
又不是很明确。
所以将它插入两个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之间,能 暂时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这 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正确越轴
3.插入运动中的人物的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表现的是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中人物所 看到的东西,它与2的区别在于:
它表现主体人物视线所及之物,其拍摄角度是人物的
主观角度,而后者表现的只是与主体同处于一个场景 中的相关物体,拍摄角度属于摄像机客观叙事角度, 也就是旁观者的角度。
B
反打
区别真假反打的标准是轴线。 未越过轴线的反打是真反打,越过轴线的是假反打 。 真反打是正确的反打,假反打是错误的反打。
A
1的真反打镜头是2 1的假反打镜头是3B Nhomakorabea反打
A
B
2与4叫内反打 1与5叫外反打 1与5和2与4互为反打
想一想:这组镜头是怎么拍的?
电视节目中的反打
当第一个镜头以正在说话的角色A为中心——此为正
做,有时候可以利用越轴,制造特殊视觉效果。
表现劲歌热舞表演场面是,故意越轴拍摄,以制造强烈的 节奏感; 为了表现街道上,公园里或市场里人来车往的拥挤、热闹 场面,或是某些混乱不堪的场面,也用越轴。
不存在轴线,不考虑越轴
1.静止的物体 如花、草、树木,大到建筑,小到室内陈设,不存在运动 的物体,就不涉及方向性,也就不涉及越轴。
锁与手套:婚姻是残缺的,破碎的
花:内心的惶恐、摇摆 排气扇:两个人的交流已经结束了,停止了。
正确越轴
6.摄影机机位越轴 机位运动越轴是在场景空间中,借助摄像机的运动, 在镜头内看到人物位置改变,视线改变,背景改变,
空间改变的同时变化。
机位运动越轴,称为真越轴,这一越轴可以单人惊醒, 也可以双人进行,不受限制。
传播方 式和接 受效果 技术方 面
偏爱全景镜头,镜头中的视觉信息量大, 喜欢用中景乃至特写,以达到抒情、 保持了现场观众表情和状态的完整性和 强调节目主题或者广告发布之目的 自然性
时间
效果
镜头持续的时间短
不会使电视观众产生节目被人为中断的 感觉
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较长
由于镜头不能及时返回到中心表演区, 往往导致与电视观众兴趣点的背离
轴线及三角形原理
主要内容
一、假想轴线
二、反打
三、三角形原理
四、轴线及正确越轴的几种情况
主要内容
一、假想轴线
二、反打
三、三角形原理
四、轴线及正确越轴的几种情况
假想轴线
电视摄像中的人和物,一般来说,是以一种动态的
形式出现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场景中的位置会不 断变化。 张三开车沿道路由东向西开,摄像机机位在道路的 南面,那么,银幕上出现的张三的车则是由右向左 行驶,如摄像机在路北呢?
A
有动作有语言的时候 使用1、2、3号机位 正面拍拍表情,侧面 拍动作,背面拍人物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号机交代环境,叫定位镜头,也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镜 头,2号和3好机位只能拍到被摄对象的半张脸,不利于表 现神态,而有利于表现动作,适用于有语言 有动作的场面。
B
1、4、5三角(访谈镜头)
A B
主观镜头,能让观众产生参与感。 新闻中不可使用。
1、4、5三角特例
玻璃、墙、屏风等
A
B
可以不用1、4、5,而用1、4、6
主要内容
一、假想轴线
二、反打
三、三角形原理
四、轴线及正确越轴的几种情况
轴线原则
轴线原则: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范围内设置机 位,违反这个原则则叫越轴。
正确越轴的情况:
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
2.插于与运动主体有关的局部镜头或反应镜头
3.插入运动中的人物的主观镜头 4.利用主体自身的运动改变轴线 5.空镜头越轴 6.摄影机机位越轴 7.硬越特例
正确越轴
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 中性方向镜头:画面主体迎着这相机前进(拍摄时用正面 角度)或背向摄像机朝画面深处前进(离摄像机越来越远,
拍摄中使用背面角度)的镜头。
电视节目中的反打
4.当节目不是当场切换而是要做后期编辑时,插入 观众的反打镜头能掩盖剪辑跳点; 5.将现场观众设置为“反应角色”(类似于相声中的 “捧哏”)。以烘托气氛,并引导电视观众使之产生 同感;6.广告作用,如通过反打镜头突出观众阵营 中的某些人或物(广告衫、标语)的形象,达到强制电 视观众注意的目的。
轴线的错误会造成叙事的混乱。

假想轴线
为了避免叙事的混乱,电影电视工作者在长期的实
践中,总结出了“轴线原则”。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 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假想轴线
1.方向轴线:是处于相对静止的人物视线方向构成
的直线。
假想轴线
2.运动轴线:是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起运动方向
不存在轴线,不考虑越轴
2.不存在交流的人物 如睡觉的人,静止的不交流的,与周围不相干的,无感情 表达的,与外界精神隔绝的人。
不存在轴线,不考虑越轴
3.处于较小范围或环境中的人 在空间较小,或环境简单的场景内,如汽车里,轨道内, 只要全景镜头交待了整体环境,后期镜头进行组接时,就
可以忽略轴线因素,这是对电视来说的。
立起一个新的轴线关系,而这个空镜头一般具有渲染 作用或顿歇作用。 注意:空镜头构图上与前后镜头构图上有一定的连贯 性;画面情绪符合作品情绪。
空镜头
空镜头分为景镜头和物镜头 景镜头:借景抒情,使人回味和思考 物镜头:以物喻人,使人有短暂的间歇和片刻的感悟。
景镜头是省略号,物镜头是顿号
阀门:联系起两个人多年失去的联系
观摩电视节目:《鲁豫有约》
主要内容
一、假想轴线
二、反打
三、三角形原理
四、轴线及正确越轴的几种情况
三角形原理
机位构成镜头,镜头构成画面,画面产生视觉。
两个主体之间形成一个假设线,这样就在这两个主
体之间形成四个三角形的拍摄方案,可以规范使用, 也可以交替使用。
三角形原理 A B
1、2、3三角(动作镜头)
电视节目中的反打
反打镜头:分为以传播信息为主的客观再现型和以 表达情感为主的主观表现型。
电视节目中的反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