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系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表演基础练习》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D11022、英文译名:Basics in Acting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含方向)和年级:导演专业一年级5、学时与学分:360学时,15学分第一学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体验到舞台行动的具体过程与环节,基本掌握舞台表演的基础知识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要求:1、选择熟悉的社会生活内容,学会构思比较简单的,合理有机的规定情境和人物行动线索,通过人物有机的,积极的舞台行动,排除妨碍人物行动的“障碍”;2、运用有机的舞台行动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段;3、具备初步的表演概念,感受正确的舞台表演自我感觉,最后达到真实自然、有想象力的在舞台上生活。
二、教学内容1、第一阶段:表演元素练习(32学时)本阶段的学习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演元素,消除多余紧张,学会在舞台上注意力集中地、有逻辑地生活。
①肌肉放松练习;②注意力集中练习;③想象练习;④体会物体的重量感、体积感、质感的练习;⑤人物行动逻辑性的练习;⑥无实物小品练习。
此外,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可酌情加入“人物模拟练习”、“动物模拟练习”等。
2、第二阶段:单人小品练习(112学时)训练学生在具体准确的规定情境下,运用连续的、不停顿的、积极有效地、彼此之间有着紧密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的“发现——判断——行动”的环节,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明确目的和一定思想意义的舞台行动。
①人物简单行动练习;②人物简单行动目的的练习;③人物较复杂行动目的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1、课堂练习与理论讲授相结合;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四、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北京第一版参考书目:《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李月,文化艺术出版社《表演技巧》,(英国)休·莫里森,中国戏剧出版社《戏剧表演学》,胡导,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二学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的表演能力,使其可以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组织积极有效的舞台行动,并具有初步的人物形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1、选择熟悉的社会生活内容,学会构思比较简单的,具有一定戏剧性因素的情节线索和规定情境,有想象力的再现生活;并学会在舞台上思考、判断,组织清晰有机的,积极有效的舞台行动;2、学会运用具体有机的舞台行动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段;3、具备初步的表演概念,感受正确的舞台表演自我感觉,最后达到真实自然、有想象力的在舞台上生活。
二、教学内容1、第一阶段:双人无语言交流小品练习(48学时)训练学生掌握利用非语言方式进行人物间交流和舞台行动的能力。
“双人无语言交流小品练习”是通过人物利用肢体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人物之间交流的一种练习;要求学生利用自身除语言外的一切手段,如肢体、眼神、精神状态、道具等,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最终达到改变对手的目的。
①利用肢体语汇进行无语言简单交流的练习;②利用肢体语汇进行无语言较复杂交流的练习;③具有简单戏剧性事件的无语言交流练习。
2、第二阶段:双人有语言交流小品练习(96学时)训练学生掌握利用初步语言手段进行舞台行动的能力;训练学生了解和组织简单戏剧性事件的基本能力,作业逐步过渡到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小品”。
“双人有语言交流小品练习” 是通过人物利用包括语言在内的一切方是进行人物之间交流的一种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简洁有效、充满动作性的语言以及肢体、眼神、精神状态、道具等,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最终达到改变对手的目的。
①利用语言和肢体语汇进行简单交流的练习;②利用语言和肢体语汇进行较复杂交流的练习;③具有简单戏剧性事件的有语言的交流练习。
此外,根据以上教学情况,可酌情加入“观察生活练习”。
3、第三阶段:剧本片段排练(60学时)由学生选择熟悉或可以理解的中国话剧剧本片段,或者由学生选择现代文学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编,由教师辅导学生排演;在排练中使学生学会分析剧本所提供的规定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逻辑,初步体会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并进一步巩固表演练习基础。
4、第四阶段:讲述生活练习(12学时)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社会生活内容,形象生动的进行讲述,三、教学方法1、课堂练习与理论讲授结合;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理论分析;3、本学期共216学时。
四、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北京第一版参考书目:《演艺的历史》,(英国)尼尔·格兰特,黄跃华等译,希望出版社《论话剧导表演艺术》,张仁里,中国戏剧出版社《台词》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D12012、英文译名:Lines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 (含方向)和年级:导演专业一、二年级5、学时与学分:108学时,3学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舞台语言的一般规律,具备一定的舞台语言表现能力,学会运用舞台语言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要求:1、学会运用呼吸、发声、吐字、等语言表现方法;2、基本掌握舞台语言的艺术规律。
二、教学内容第一学期:舞台语言基本功训练1、呼吸、发声、吐字练习2、声母、韵母、儿化、惯口练习20学时3、基本功综合练习, 短文练习16学时第二学期:舞台语言表现力训练1、重音与停顿2、语气语调练习, 寓言练习18学时3、语言表现力综合练习、散文练习18学时第三学期:舞台语言艺术处理、角色台词1、对角色台词的分析与理解2、语言行动的分析, 独白练习18学时3、潜台词的挖掘4、内心独白的寻找5、舞台语言对白练习18学时三、教学方法大课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四、考核方式期中考试, 占30%期末考试, 占70%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台词教材》一、二,高凌云,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2月参考书目:《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形体》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D12022、英文译名:Body Movement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含方向)和年级:导演系一、二年级5、学时与学分:108学时,3学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自身形体控制要领,基本掌握各种形体的舞台表现技能,领悟和加强形体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从而拓展导演的想象力与创作手段。
要求:1、基本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肌体,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并加强节奏感;2、掌握跌、扑、翻、滚、打等舞台技巧性的技能;基本了解戏曲身段中的各个行当的步态、指法、身段并基本掌握其要领.;3、基本把握住欧洲代表性舞蹈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等各种不同舞蹈的风格、韵律、气质、节奏。
二、教学内容第一学期:1、戏曲形体基本功,舞台技巧练习 18学时2、戏曲身段练习 18学时第二学期:中外代表性舞蹈36学时第三学期:中外代表性舞蹈36学时三、教学方法1、课堂集体授课, 现场示范并单独辅导.2、分大组、小组及个别完成教学3、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不同形体基础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安排。
四、考核方式1、期中为考查, 评分为及格和不及格。
2、期末为考试, 满分为10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目:《谈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形体锻炼》,白云生著,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 1957.2《戏曲的唱念和形体锻炼》,白云生著,北京音乐出版社, 1962. 5《形体训练》,常薏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形体训练"基本功"教材》,中国戏曲学校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62.12《舞蹈与形体训练》,崔秀珍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形体训练纲论》,杨斌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1《形体训练教程》,富嘉贞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1《编剧理论与技巧》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D11102、英文译名: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Playwriting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含方向)和年级:导演专业一年级5、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与掌握编剧的基础理论,培养鉴赏、分析剧本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与掌握初步的剧本结构能力和写作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觉梳理与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好地进入导演专业主课的学习与导演能力的培养。
要求:1、大量阅读剧本、观摩演出。
2、根据教学要求,完成阶段作业练习。
二、教学内容1、戏剧写作元素:36学时从中学作文到文学思维到戏剧思维的转化——故事、动作、情境、悬念、突转与发现、细节、台词等2、戏剧结构: 36学时从片段训练到整体构思、体现的转化——闭式、开放式、散文式、时空交错式、改编等。
三、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重辅以戏剧片段分析、观摩以及课堂提问、讨论等;2、以阶段性写作训练为辅,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构思、体现指导,作业完成后进行课堂讲评。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学中酌情布置训练作业,篇幅及难度随课程内容而逐步增加。
每学期全部作业的成绩按不同权重比例折算后得出学期成绩。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目:《编剧理论与技巧》,顾仲彝,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剧作法》,[英]威廉—亚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印《戏剧技巧》,[美]乔治—贝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西欧戏剧理论》,[英]阿—尼柯尔,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论戏剧性》,谭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戏剧剖析》,[英]马丁˙艾思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戏剧结构》,[苏]霍洛道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剧作艺术论》,大连市艺术研究所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月第一版《编剧艺术》,[美]L˙埃格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X12012、英文译名:Introduction to Art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适用专业(含方向)和年级:导演专业一年级4、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艺术基本理论的讲授,采用理论阐释与具体艺术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从而由浅入深、融会贯通地掌握艺术理论知识,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要求:1、能够正确理解和基本掌握正确的艺术理论知识;2、提高鉴赏与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
(2课时)教学重点:上层建筑内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