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值税发票风险快速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讲座培训课件)

增值税发票风险快速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讲座培训课件)


开展快速反应工作案件办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下问 题: (一)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与预期效率 不符
应对部门认为实践中以1-10个工作日不等的 周期,难以完成查处涉嫌虚开发票案件。所以, 实践中,因为税务机关应对人员水平和能力有限 ,造成大量案件申请延期,没有实现快速打击的 目标。
(二)以评估方式应对发票风险,执法缺少必要 的程序
二是缺少上级部门的事前监督,基层机关的
成效不明显。由于案件疑点直接下达基层,最终 的决定权在基层税务机关,上级相关部门没有相 应的职责,没有在第一时间直接参与案件,只能 进行事后的复核,导致第一阶段查处效果不佳。
(二)虚开案件查处难,移送证据取得难 应对人员很少采用相关的执法措施,证据意
识不强。应对人员的调查多浮在表面上,对案件 有敷衍、畏难情绪。如涉及发票开具方在外地, 异地核查耗时耗力,应对人员不愿前往;并且县 (区)税务局办案经费有限,难以支付大量的异 地核查成本。调查资金流向时往往需要查询个人 储蓄账户,但是需要设区市税务局局长批准,程 序繁琐,所以不愿意去查询个人储蓄账户。
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规定,应对人员很
少深入进行发票数据分析,也很少依法采取调查 取证、查询账户等程序措施,基本上没有形成有 效的证据材料,很多情况下匆忙得出结论,没有 查清查透。
(三)部门职责不清晰,没有有效的打击虚开发 票违法行为
案件应对主要由纳税人所在的税源管理科组
织实施,税政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在系统上 流转案件,查处效果不很明显。以某地区三季度 为例,完成26件,但是查无问题的案件较多,共 14件,占54%;确认问题12件,占46%,但是多 为查补税款(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冲减增 值税留抵等评估处理结果,没有一起案件移送稽 查部门。
(三)以稽查查处为终极方式 《指引》规定三种处理结论:一是确认查无问题
;二是对不需要移交稽查的违法行为,直接处理 ;三是发现虚开发票、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 的,移交稽查部门。显然,总局建立快速反应机 制,实际上是为稽查部门案源进行筛选把关。所 以,移送稽查部门查处是快速反应的目标,是最 终确认问题的工作状态。
目前,确认虚开案件的最终证据必须是取得证
明资金回流,取得银行资金往来明细记录。实践 中涉嫌虚开的违法行为人往往通过个人银行卡支 付,并且盘根错节,多次转账倒手,所以如何调 查出其控制的银行卡号和证明其业务虚假十分关 键。对于县(区)税务局应对人员而言,这些工 作太难了。
(四)移送稽查没有明确标准,稽查力量不足 一是没有规定明确向稽查部门移送案件时应
(一)应对人员水平有限,定位评估不准 一是应对人员能力有限。首先,人员有限。
国地税合并之后,原纳税评估科解体,人员分散 于各个税源管理科。税源管理科在应对快速反应 任务时,很难从本部门人员中选取得力人员。二 是水平有限。应对人员对发票系统操作不熟,难 以调取统计发票信息,原地税人员对发票业务更 是陌生。三是方法有限。应对人员按照《纳税评 估办法》的程序权限来处理虚开发票案件,核查 质量难以保证。
(三)健全信息获取渠道 税务机关应当与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合作
,确定行业税收政策规范和后续管理措施。如对 人力资源行业,应当与社保部门加强社保费缴纳 情况的沟通,与劳动部门加强劳务派遣就业人数 、比例的协调,从而通过强化人力资源行业管理 ,反过来促进税收管理质量的提高。税务机关进 一步优化整合各发票系统,加强发票申报比对, 提高对特殊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水平。积极与银行 、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涉税信息平台联系,多 方采集获取纳税人的资金流向信息、互联网涉税 信息,提高数据质量应用水平。
增值税发票风险 快速反应工作中 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XXX
一、快速反应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快速反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快速反应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四、做好快速反应工作的相关建议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办法( 试行)》(税总发〔2018〕51号)和《增值税发 票风险快速反应工作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 引》),建立增值税发票风险快速反应(以下简 称快速反应)应对机制。该机制建立的近两年来 ,对于持续防范增值税发票系统性风险、维护国 家税收管理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实践 中也存在了一些效率不高、流于形式、成果有限 等问题,亟待解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以,风险管理局可以组织人员进行案头审
核,可以组织实地审核,比对资金流水、合同和 费用等项目,也可以与基层应对人员共同处理案 件。同时,风险管理局可以加大复核力度,与稽 查、货劳税等部门协作,每月定期对结案案件开 展督导复核,指导和监督基层开展工作。
(二)规范应对职责流程 县(区)税务局应当加强日常评估管理,对
《稽查工作规程》规定了中止检查措施,但是
没有包括违法分子走逃失联的情形,建议修订《 稽查工作规程》,对于违法分子走逃失联的,由 户籍所在地(常住地)公安机关证明无法联系的 情形,稽查部门可以中止检查。对于走逃失联的 涉嫌违法行为人,税务机关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 通报,将其纳入诚信体系,对其相关社会性行为 设置限制,敦促其早日接受税务稽查处理.
税务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机构、流
程、系统和数据的集成,充分发挥稽查部门对虚 开发票的打击和震慑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快 速反应任务。
(一)风险机构实体运行 从部门职责上,税务机关所属的风险管理局
是内设机构,还是直属机构?笔者认为应当将其 定位是直属机构,与稽查部门一样,也拥有同样 的检查权力。在快速反应应对上,风险管理局应 当直接参与案件的办理,并对基层应对工作履行 监督职责。
按照《指引》规定,快速反应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以打击虚开发票为重点
总局运用大数据分析,聚焦涉嫌虚开发票的风险
源头企业,以及开票量大、开票金额突增、高风 险人员参与经营的新办企业,重点审查是否存在 虚开增值税发票等问题。
(二)以快速迅捷查办为特色 总局实施快速识别、推送和处理,省局通过
风险管理系统直接推送到县(区)税务局;县( 区)税务局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在1个工作日推送 到应对部门(税源管理科)。总局根据风险变化 形势,明确以1-10个工作日不等为识别周期,应 对人员必须在此期限内处理完毕,特殊情况可以 申请延期。
检查能力较强的税务干部要集中管理,发挥检查 合力。为了明确责任,经县(区)税务局风险应 对部门集体研究、由主管纳税评估的局长签字后 ,才作出相关决定。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县(区 )税务局要组织查处快速反应业务的培训,由稽 查部门提供师资,对如何查处虚开发票案件、如 何调查资金回流进行系统培训。为了提高工作效 率,规范延期管理:如纳税人原因申请延期,应 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证据资料(如生病要提供病 例,出差要提供车票、住宿发票);如税务机关
当移送的证据资料。目前稽查部门要求县(区) 税务局必须取得证据证明涉嫌虚开,否则不愿接 收。《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稽查工作规程》 仅规定按照案件性质移送稽查部门,但是没有规 范移送的资料标准,基层税务机关不好把握。
二是违法行为人经常失踪,查办案件难以按
时完成。以往涉嫌虚开的违法行为人警觉性高, 案件移交稽查部门后,很多违法行为人就会走逃 失联。案件处于停滞状态难以按期办结,影响案 件的查处和考核,导致稽查部门不愿接受移送案 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