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管插管术~培训课件

气管插管术~培训课件

侧鼻翼附近),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物; 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病人头后仰,显露喉结。
3、必要时(指病人有心跳时),采用面罩给纯氧1 分钟,以防插管过程中诱发病人心搏骤停。
2020/1/17
32
(三)在解剖标志引导下 用喉镜暴露声门裂
4、保护口唇: 随手将右手拇指伸入病人口腔,同时用食、
中指提起下颌,更好地开放气道;然后用拇指 和食指交叉拨开上下嘴唇,保护好口唇牙齿。
(3)呼气末CO2监测
2020/1/17
40
(六)确定后妥善固定导管
12、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顺序 为先内再外而固定:
(1)内固定——往套囊内充气5~10ml左右,具 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
(2)外固定——然后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 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 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要求牢固美观。
2020/1/17
30
(二)摆放体位与开放气道
1、摆好体位: 病人仅需取“去枕平卧位”,简单方便,
不用采取传统的“经典式”或“修正式”体位; 而术者站立于病人的头顶部,两脚一前
一后蹲弓步,身体尽量往下沉,视线与喉轴线 平行。
2020/1/17
31
2、开放气道: 术者用双手托病人双下颌(大拇指放置于两
②咽轴线 —— 头部抬高(抵消) (锐角)
③喉轴线 —— 头部后仰(必须)
三轴线平行得越好,则插管越顺利。
2020/1/17
24
三轴线
上呼吸道三轴线
正常情况下,口 轴线、咽轴线、 喉轴线相交互成 角,为了达到暴 露声门的目的, 必须想办法使这 三条线重叠。
气管插管的解剖标志
门齿 舌 悬雍垂 会厌 声门 裂
常见并发症
导管位置不正确引起通气不良:插管过深导致单侧通气, 常发生在右侧。因此气管插管后应胸部摄片检查导管口 是否在气管的中1/3处以及气囊至少在声门下2cm,定期 胸部摄片以证实导管位置。
一过性心律不齐:做好局部麻醉,动作轻柔可减轻反应。
心血管反应
原因:1 、插管操作所致的急性缺氧、CO2蓄积 。2、 咽喉部乃至气管内机械刺激引起的反射性交感---肾上腺 系统兴奋。
46
拔管方法
1、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鼻咽腔内分泌物;更换吸痰 管后,再吸净气管导管内及气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 操作每次不超过15秒;
2、解开固定胶带,保持牙垫原位不动,抽出套囊内气 体。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并超出导管远 端,然后保持负压边吸边拨,一同拨出;
3、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观察呼吸,循环稳定后方可 离开。
2020/1/17
3
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
1.全身麻醉 2.重症救治:便于吸痰和血液,预防梗阻,确保
呼吸道通畅 3.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的治疗 4.心跳呼吸骤停的高级生命支持
2020/1/17
4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2020/1/17
5
适应症
1呕吐、颈部肿瘤、压迫气管、极度肥胖等;
2020/1/17
37
(四)直视下插管
8、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
右手以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握持部位在 导管的中后1/3段交界处),斜口端朝左对准 声门裂,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在明视下送入 导管;轻柔旋转导管,使其顺利地一次通过 声门裂进入气管内。
2020/1/17
38
插入导管
9、拨出管芯后再前进到位:
2020/1/17
43
六、拔管指征及方法
2020/1/17
45
拔管指征
1、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和吞咽反射存在; 双肺呼吸音正常,脱离吸氧后无缺氧现象。
2、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分,通气量恢复到 正常水平;动脉血气分析保持正常。
3、呼唤病人有反应,如睁眼、抬眉、张口、举 手等。
2020/1/17
34
置入喉镜
6、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 喉镜在口腔居中见到悬雍垂(第一标
志)后,继续慢慢推进喉镜;待喉镜尖端过 悬雍垂后,喉镜暂不深入,在原位上翘喉镜。
待喉镜转弯绕过舌根部后,即可见会厌 (第二标志),喉镜始终在会厌的上方继续深 入,直至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
2020/1/17
35
暴露声门
7、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 待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后,即须向前上
2020/1/17
41
(七)保持呼吸道畅通
13、气管插管成功后,应随时吸痰、湿化和护 理,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吸痰和湿化的方 法要正确,注意无菌操作。
2020/1/17
42
连接呼吸机
14、最后连接好人工正压通气装置,主张先用复苏球囊手 动捏皮球,而不要急于接人工呼吸机;待使用复苏球囊 抑制掉病人自主呼吸,并调节好呼吸机参数试运行无误 以后,再过渡到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20
气道长度
2020/1/17
21
左右支气管
右支气管总长2cm,与气管构成20~25° 角,内径较粗,易误入
左支气管总长5cm,与气管构成40~50° 角,异物相对不易进入
2020/1/17
22
表1. 气管各部位的长度和内径(cm)
2020/1/17
23
上呼吸道三轴线
①口轴线 —— 去枕平卧,头低位 (直角)
气管插管术
内容:
一、概念和意义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气管插管方法学分类 四、有关的解剖学知识 五、经口明视下的插管方法与步骤 六、拔管指征及方法
一、概念和意义
概念:气管插管是通过口(经口气管插管)或鼻 (经鼻气管插管)经咽、喉,将特制的导管插入气 管内的技术。
作用:它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途径,其作用有: 1、任何体位都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呕吐、返流物所致误吸窒息的危险 3、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脓、血 4、便于气管内给药
27
五、经口明视下的插管 方法与步骤
2020/1/17
28
(一)插管前物品准备
1、弯型喉镜(必须随时保证亮灯) 2、气管导管(检查套囊是否完好) 3、导引钢丝(管芯距导管开口1cm) 4、10ml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 5、吸引装置及吸痰管(随时可启动)
2020/1/17
29
物品准备
6、牙垫与胶布(用于外固定导管) 7、消毒的液体石蜡(润滑导管壁) 8、带活瓣的复苏球囊、面罩 (须连接好氧气) 9、铺两块无菌治疗巾(注意无菌观念) 10、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首先戴好) 11、插管钳和喷雾器(必要时) 12、纤支镜(必要时)
(第一标志) (第二标志)
2020/1/17
26
表2. 成人气管插管的实用数据(mm)
管径与深度


平均
导管管径(内径) 导管管号(英制) 插管深度(距门齿)
7.5~9.5 6.5~8.0 8.0±1 32~40# 28~34# 34±4# 180~230 160~210 200±20
2020/1/17
2020/1/17 *拔管前要准备好呼吸囊和插管设备
47
常见并发症
⊙损伤:常见有口腔、舌、咽喉部的损伤、出血、牙齿脱 落以及喉头水肿。初学者常见失误是用喉镜冲撞上门齿, 并以此为杠杆,从而导致牙齿缺损。
⊙气管导管误入食道:不仅导致无通气和氧合,而且很快 导致胃充气的严重并发症。可通过观察有无气体从导管 呼出予以判断。
2020/1/17
18
气管
相当于颈7~胸5椎体前面,全长约为 10~14cm,上连环状软骨、下止隆突;前壁由 16~20个气管软骨环组成,后壁为肌肉层,迷走 神经支配
气管遇刺激后易发生剧烈呛咳(尤其隆突受到 刺激),支气管痉挛或迷走心脏反射而致心搏骤 停。
2020/1/17
19
气管和支气管
2020/1/17
方用力提喉镜 (沿45°角的合力),此时决不 能以病人的牙齿为支点去撬门牙(可下压喉结)。
用力上提喉镜即可使会厌随之而抬起,暴 露其下方的声门,立马见到左、右声带及其之 间的裂隙。
2020/1/17
36
暴露声门
上提喉镜的三个前提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才能做“上
提喉镜”的动作—— (1)喉镜必须居中; (2)喉镜必须在会厌的上方; (3)喉镜尖端必须抵达会厌根部。
39
(五)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11、尽管是在明视下插入导管,为确保万无一 失,仍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是否在 气管内:
(1)出气法——按压病人双侧胸部,听和看导 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
(2)进气法——挤压复苏球囊,观察两侧胸廓 是否均匀抬起,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 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
待导管通过声门裂1cm后,拨出管芯再前进, 不允许带着管芯插到位。准确的插管深度为: 成人再送入5cm(小孩2~3cm),即声门裂下 6cm;此时套囊已完全通过声门裂,而导管顶 端距离气管隆突至少有2cm(经X光胸片证实)。 10、调整好插管深度后,先放入牙垫再退出喉镜, 顺序不能颠倒。
2020/1/17
2020/1/17
16
声门裂
(2)声门裂—— 左右声带之间的裂隙,为气管 开口的标志;借助喉镜抬起会厌后,即可在明 视下显露,声门裂暴露得越好则插管越顺利。 声门裂的前2/3由膜性真声带构成,后1/3由杓 状软骨声带突构成。
2020/1/17
17
环甲膜
(3)环甲膜—— 甲状软骨前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 的膜状韧带,结构十分薄弱。其重要解剖意义在 于,如果病人因异物卡喉或喉头水肿造成严重窒 息,来不及气管插管或无法气管插管时,可立即 实施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术,马上缓解呼吸困 难,取得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二)明视或盲探插管法:
弯型喉镜
导管盲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