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校是高校自觉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
高校承
担起了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毕业生的历史重任。
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所输送的毕业生是否被社会所接纳,是判断高校办学水平和效
益的一条根本标准,是判断高校管理是否依法和规范化的一条标准。
只有将高校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高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才能在合理、公平的秩序中正常运行,办学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诸
种资源才能达到优化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利于理顺和正确
处理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企业、组织和个从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外部环境。
依法治校是
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实施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个高校都在
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尤其是国家在高等教育界推行“211工程”,对高校产生了巨大的
震动,国内著名大学向世界名校迈进、省属高校向国内名校看齐成
为高校的奋斗目标。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校必须依法治校,通过
依法治校规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1.是对外当学校及师
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
严惩不法之徒!制造校园暴力之徒必受到法律的严惩 2.是对内明确
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
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
同时能减少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师学生人身安全!
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
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
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
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
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
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
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
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